4月7日,美國國土安全部部長克爾斯滕·尼爾森宣佈辭職。對於一些觀察者來說,這算是“另一隻靴子終於落地了”——一年多來,媒體不止一次預測,特朗普遲早會炒掉尼爾森。

  這一隻靴子的落地,也反映了特朗普在移民問題上更趨強硬,所謂的美墨邊境危機可能出現更糟糕的局面。

  尼爾森終於辭去國土安全部部長一職 (圖/thedailybeast.com)

  尼爾森是在7日當天提交辭呈的。她在辭呈中寫道,“我覺得是自己靠邊站的時候了。”並希望下一任國土安全部部長能夠修補好美國移民法律法規的漏洞,讓美國邊境變得更安全。儘管尼爾森遞交辭呈在先,特朗普推特宣佈她“離開”在後,但輿論更多稱她是被特朗普炒魷魚的。

  美國有線新聞網(CNN)報道稱,自從2017年底成爲國土安全部部長以來,尼爾森從來就沒有克服“忠誠”問題。這不僅因爲特朗普對她曾在小布什政府任職心存芥蒂,也和特朗普認爲她在應對美墨邊境移民危機問題上不夠強硬有關。

  對非法移民強硬,是特朗普吸引忠實擁躉的重要承諾之一,他也因此屢屢渲染美墨邊境非法移民問題的嚴重性。隨着2020年總統選舉臨近, 特朗普又多次在推特上威脅要關閉美墨邊境,並說“美國已經滿了”,以拒絕來自中美洲的移民入境。

  《紐約時報》的報道稱,面對特朗普的施壓,尼爾森常常以美國法律法規的約束、現實情況以及國際義務等爲理由,試圖讓特朗普政府的政策能夠理性和現實一點,但這隻能讓總統“更加憤怒”。

  2018年春的一次內閣會議上,特朗普當衆“痛罵”尼爾森,令她感到非常沮喪,當時就準備辭職,但後來又改變主意隱忍下來。

  《紐約時報》的報道說,自那次被痛罵後,尼爾森雖然私下表示自己乾得很憋屈,但在移民問題上的確更加強硬。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骨肉分離”政策。

  2018年4月開始,美國邊境執法部門在抓捕非法移民時,將他們和一起越境的孩子強行分開,分別關押。這輿論稱爲“骨肉分離”政策。

  雖然在輿論一片反對聲和法院否定判決壓力下,特朗普在2018年6月下令停止這項非人道的政策,但造成的後果至今仍在。

  《今日美國》報4月7日報道說,最近的一份法庭文件顯示,至今仍有“骨肉分離”政策造成的數千名被迫離開父母兒童身份無法確認。要確認這些孩子的身份還需要一兩年的時間。

  尼爾森因此成爲衆矢之的,被很多媒體指責爲是“骨肉分離”政策的推動者和執行者。

  美國《國會山》網站報道說,衆議院國土安全委員會主席湯普森在評價尼爾森被炒、總結她的任期時說,“尼爾森在任期內一個錯誤接一個錯誤,從一開始就是個災難。”“現在看得很清楚了,由她助推和執行的特朗普政府的移民政府就是個徹底的失敗,造成了嚴重人道主義危機。”

  但就算爲特朗普“背鍋”,承擔這份政治遺產,美國“福克斯新聞”的報道稱,尼爾森仍被認爲一直在抵制特朗普及其高級顧問斯蒂夫·米勒主張的強硬移民政策。

  此外,美國多家媒體認爲,尼爾森當初能夠擔任國土安全部部長,和她的老上司約翰·凱利將軍有關。凱利是特朗普的第一任國土安全部長,其時尼爾森是他的副手。2017年凱利被任命爲白宮幕僚長後,推薦尼爾森擔任國土安全部長。但凱利在今年初已經去職。在失去“保護傘”凱利之後,尼爾森被迫走人更是遲早的事了。

  對於尼爾森被迫走人,自由派的《每日野獸報》的評價是,尼爾森已經夠殘酷無情了,但在特朗普眼裏,她仍然不夠殘酷無情,所以要炒她魷魚。

  不過,《紐約時報》的一篇社論認爲,儘管尼爾森在邊境問題上實行的是“殘忍”政策,但她的繼任者可能更糟糕。

  這並不是多餘的擔心,從特朗普以蓬佩奧代替蒂勒森國務卿一職,以及博爾頓代替麥克馬斯特國安顧問一職,的確使得美國外交政策更加激進和難以預測,尼爾森去職,繼任者或許也是一個博爾頓或蓬佩奧式的人物——特朗普就喜歡這樣的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