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消息,洪灝發佈微博博文,美國證監會點名提示中概股風險。表示日前,美國證監會SEC主席在官網上發文,提示投資新興市場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財務數據以及法律追責的風險。由於中國是新興市場最大的經濟體,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裏,中國相關的股票約佔指數權重的40%。在很大意義上,新興市場就是中國。也正是因為如此,中國在美國上市的公司(中概股)在文中被不斷地提及,以至於給讀者的印像是這篇文章言有所指。空氣中瀰漫著一股“witch hunt”捕巫迫害的味道。

  SEC文章對於新興市場公司主要的擔心是:1)風險披露不夠全面,投資新興市場的風險比投資成熟市場的風險更高;2)財務報表的質量,和會計準則的不一致;3)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無法檢視中國公司的審計;4)美國當局對於新興市場公司的裁決往往無法執行;5)股東對於新興市場公司權利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有限;6)指數型基金很多沒有考慮到上述的風險;7)美國的投顧、券商和其它市場參與者都應該考慮上述風險。

  仔細讀下來,全文其實是有關新興市場投資的風險,而這些風險其實在此之前早已存在:所有人都知道投資新興市場的風險比成熟市場高;財務、審計、披露的準則與美國不一樣,等等。估計是最近瑞幸LK.US財務造假被渾水高調沽空,以及其它一些中概股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一些違規現象,美國證監會作為資本市場的守夜人不得不發聲提示風險。這就像投資合同後面所附的免責聲明一樣,意圖明確:我已經提示風險了,出了事就別怪我。然而,在這個敏感的時間點討論這些一直存在的問題,難免不被美國鷹派人士利用。國內自媒體也紛紛趁熱打鐵。

  美國上市公司的規則,對於來自其它國家的上市公司都是一致的,比如對於來自歐洲的公司。這裏的潛在假設,就是這些公司在歐洲符合上市標準,那麼在美國也應該符合標準。也就是一個標準互相認證的概念。雖然中概股曾出現過一些問題,但也有像阿里巴巴、新東方這樣的給美國投資者帶來豐厚回報的優秀的中國公司。

  因此,風險提示和執法方向,應該是針對公司,而非針對地區。否則有地域歧視之嫌。畢竟,美國本土的騙子公司也層出不窮,比如2001年的安然Enron、血液檢驗公司女版喬布斯Therano,還有近年發現的GE通用電氣公司的種種財務問題,等等。Jack Welch的經典公司管理著作《Straight from the Gut》現在變成了Straight from the “Butt”。我們不會因為這些有問題的美國公司而全盤否定美國市場。同理,也不能因為一些有問題的中國公司而全盤否定中概股。

  相信投資者投資新興市場公司的時候,對於上述的風險是有所瞭解的。但投資者仍然選擇投資於這些公司,是因為這些公司增長快、回報高。高風險從來就不是不投資的理由,零回報纔是。而大家都知道,金融市場的總是高風險,高回報的。廣東人把這種冒險行為作了形象的比喻:要喫鹹魚,就要耐得住口渴。

  英國最著名的投資家之一,Anthony Bolton,曾在2010年從退休中復出,為Fidelity管理中國特殊情況基金。這個主動型基金專門長期投資於中國和香港上市的成長型公司。雖然由於Bolton對一些中國公司不夠瞭解,基金早年遭遇了一些挫折,但這個基金在最近五年、本次全球市場暴跌前回報率高達50%,全球暴跌後也有近30%的回報。這個基金的業績很好地顯示了中國市場投資回報的潛力。

  儘管如此,隨著中美的脫鉤,可以想像的是,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中概股回歸。香港市場去年早已經做好了一系列的準備,包括對於同股不同權、公司上市前的盈利等要求重新做了規定,也因此迎來了阿里爸爸的凱旋歸來。

  洪灝,CFA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