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爲什麼憎恨蘇聯?一位45歲婦女自願阻擊蘇軍只爲等美軍到來

1945年4月,盟軍東西兩線對納粹德國首都柏林進行了合圍。根據雅爾塔會議的協定,攻克柏林的任務交給了蘇軍,蘇德戰爭最後一次決戰——柏林會戰就要開始了。

作爲東線的蘇軍在一路向西進攻的過程中,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佔領區的民衆對待他們的態度並不十分友好,甚至還拿起武器進行頑強的抵抗。反觀英、美兩軍,他們卻表現出極大的熱情,這是爲什麼呢?

德國人爲什麼憎恨蘇聯?一位45歲婦女自願阻擊蘇軍只爲等美軍到來

我們先從希特勒對國民的承諾說起。

首先,自希特勒掌權後,宣傳鼓動的手段是他的拿手好戲。尤其是在《凡爾賽合約》制裁下的德國社會,需要一個“有本事的”人帶領他們實現德意志帝國的美夢。在他的蠱惑下,長期壓抑的人們對納粹政權表現出空前的支持。

其次,他向民衆承諾“讓德國每一戶人家的餐桌上有牛奶與麪包”,作爲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他以修築大型工程,擴軍等手段解決了國內失業問題,讓德國重新崛起成爲一個歐洲大國乃至世界大國,恢復了昔日的榮耀和尊嚴。

德國人爲什麼憎恨蘇聯?一位45歲婦女自願阻擊蘇軍只爲等美軍到來

即使許多對納粹主義不感興趣或者持保留態度的民衆,也對這個政權在很短的時間內創造的許多值得吹噓的政績,比如就業率上升、消費品充裕等而感到驕傲。

他的更高明之處在於,他一直堅持即使發動戰爭,也要將國內的民衆生活維持在相當高的水平,以保持德國在戰爭期間的民心和士氣。直到二戰結束前,德國的就業人數仍然與戰前相當。

德國人爲什麼憎恨蘇聯?一位45歲婦女自願阻擊蘇軍只爲等美軍到來

然而,他們的驕傲和期待,隨着德軍的全線潰敗而破滅。

大批德軍不是客死異國他鄉,就是狼狽不堪地向本土敗退。特別是1945年初,同盟國從東西兩線同時向德國本土發起進攻,德軍遭受致命打擊,在東線與蘇軍的激戰中,德軍陣亡295000人。在納粹宣傳下,蘇軍的殘暴給民衆留下深刻印象。

此時的德國,承受着比納粹政權上臺前更高程度的羞辱和毀滅,這讓很多日耳曼人驕傲的自尊受到了傷害。他們企圖征服世界的美夢以一種災難性的方式迅速走向破滅。

德國人爲什麼憎恨蘇聯?一位45歲婦女自願阻擊蘇軍只爲等美軍到來

經濟也因爲大片國土淪喪而陷入停滯。1945年的鋼產量只有1944年的1/6,煤產量只有1/4。由於燃料極度缺乏,一個擁有37架飛機的戰鬥機大隊每三天只能起飛一次。德國的軍工業再也無法提供充足的彈藥、軍械和坦克了。

許多大城市都遭到盟軍的猛烈空襲。尤其是柏林,幾乎全天24小時都在不間斷的遭受轟炸,一些冷靜的柏林市民已經認識到,這座城市很快就要被攻破了。但是他們都希望由美英盟軍而非蘇軍攻佔柏林。

德國人爲什麼憎恨蘇聯?一位45歲婦女自願阻擊蘇軍只爲等美軍到來

當聽說美英軍隊進入德國境內並繼續向前推進的時候,柏林市民的內心在感到絕望的同時,期盼着美軍的到來,這是一種非常微妙、複雜的情感。當時一位45歲的家庭主婦說,自己將時刻準備走向戰場阻擊蘇軍,直到美國人到來。

除了普通民衆外,德軍高層也抱着幾乎同樣的想法。在他們看來,普遍認爲美英與蘇聯之間的盟友關係是短暫的,將很快分崩離析。所以,他們討論的重點並不是如何投降的問題,而是如何與西方盟國達成某種條件的妥協,然後聯合對付“共同的敵人”——蘇聯。

德國人爲什麼憎恨蘇聯?一位45歲婦女自願阻擊蘇軍只爲等美軍到來

蘇聯人爲什麼讓德國人害怕和憎惡?

首先,擔心遭到報復。蘇德戰爭期間蘇聯軍民死亡2700萬人,其中包括1000萬士兵。因此,在他們的心中埋下了對日耳曼人太多的仇恨。按照斯拉夫人的民族性格來說,是有仇必報的。

況且,這種報復心理也來自斯大林。一是他的兒子被德軍俘虜殺害,喪子之痛怎能不報?二是18歲的卓婭被德軍第197步兵師第332團殘忍殺害,他命令絕不接受該團的投降,全部殲滅,不留活口。一個統帥的報復手段尚且如此,其實就是默許了蘇軍對佔領區的報復。

德國人爲什麼憎恨蘇聯?一位45歲婦女自願阻擊蘇軍只爲等美軍到來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戰爭發生逆轉,蘇軍攻入德境內,他們一路燒殺搶掠,對日耳曼人的仇恨連本帶利的釋放出來,完美地將曾經帶給他們的災難複製到了德國的國土上,在他們報復的過程中,給日耳曼人留下了很多痛苦的回憶。

其次,納粹政權的宣傳灌輸。他們將對方看成嗜血成性的“惡魔”, 比如蘇聯人用火焰噴射器將神甫們活活燒死,將活人的舌頭殘忍地釘在桌子上。這些極其恐怖的謠言,再加上親眼目睹難民們的悲慘遭遇,讓平民們對蘇軍產生了一種近乎絕望的恐懼。

德國人爲什麼憎恨蘇聯?一位45歲婦女自願阻擊蘇軍只爲等美軍到來

更爲糟糕的是,蘇軍的反納粹的宣傳讓德國民衆更加相信蘇聯人的殘暴。其中一篇是這麼說的:

“日耳曼人是一個女巫,我們踏上了她的土地。如今,日耳曼的城鎮正在熊熊燃燒,我歡呼雀躍……日耳曼,你這個邪惡的女巫,你就在死亡的舞曲裏旋轉吧,燃燒吧,哭泣吧!報應的時刻來到了!”

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在於意識形態上的矛盾。作爲西方陣營的成員,德國與英、美、法等國在世界觀上與蘇聯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就像小貓和小狗不能同籠一樣。而這些也深深地紮在民衆的腦海中根深蒂固。在他們看來,蘇聯就是剝奪民主、獨裁專橫的代名詞。

德國人爲什麼憎恨蘇聯?一位45歲婦女自願阻擊蘇軍只爲等美軍到來

於是謀求與西方合作,抵制蘇聯是他們的唯一希望,但他們一廂情願了。

正是意識形態上的矛盾,讓他們想當然的認爲,蘇聯是比納粹德國更加可怕的威脅,他們的同盟關係會很快瓦解,並會因爲他們對歐洲的不斷蠶食而走向對立。最終會主動與自己進行談判,共同對付蘇聯。

希特勒和他的黨徒們把最後的希望維繫在他們的自以爲是上。直到最後他們也不明白,爲什麼英國人和美國人不同自己一道去抗擊蘇聯?

德國人爲什麼憎恨蘇聯?一位45歲婦女自願阻擊蘇軍只爲等美軍到來

道理很簡單,就是因爲“無條件投降”。這是羅斯福總統吸取一戰後戰勝國對待戰敗國的教訓,有條件的投降成爲逃避責任的“避風港”。所以在同盟國之間就已經約定,任何同盟國都不準單方面的接受談判或有條件的投降。

所以,當一廂情願的柏林守軍舉着白旗試圖要求先停戰,等德國組成新的政府後再進行談判時,遭到拒絕。

理由就一個,“德軍只能無條件投降,不進行任何談判。”

德國人爲什麼憎恨蘇聯?一位45歲婦女自願阻擊蘇軍只爲等美軍到來

他們至死都不明白的是,首先是無條件投降,然後纔是西方與蘇聯的矛盾。兩者之間沒有任何關聯,也只有愛幻想的納粹狂熱分子纔會有這樣的想法。

羅斯福倡導的,挑起戰爭的戰敗國必須接受無條件投降,是二戰中最有效的規則之一,大家認爲呢?歡迎留言和討論。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