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为台湾大学政治系副教授

检视相片
图片来源:中央社

听说我政府拟推动将英文列为第二官方语言。在陈水扁总统上任之初,即已有此考量,只是最后并未落实。考虑到现任总统的意志与政府贯彻政策的决心,此次可能得到与先前不同的结果。

作为远离权力核心的百姓,常感到高层领袖完全听不进基层呼声。从前有人把这称为「马卡龙效应」。但是从长官角度思考,无权无势的我们更应该体察高层的一片苦心,不宜妄自从底层的角度任意批评。

比方说,长官视察灾区时,搭直升机或装甲车是非常自然的事,我们不要因为自己没有这些装备,就要求别人也不能用。将英文列为第二官方语文也是一样。光抱怨没钱让小孩补习英文是没用的。既然批评政府收不到效果,不如转而加以支持,说不定会有意外收获。

重要的是,这个政策据称可以提升台湾的国际竞争力。根据瑞士洛桑管理学院公布的世界竞争力排名,我国从2015年时的第十一名掉到2016年、2017年时的第十四名,再掉到2018年时的第十七名。考虑到2011年时台湾曾排在第六名,如今确实有很大改进空间。不过该世界竞争力评比的四个分项是经济表现、政府效能、企业效能与基础建设。即使台湾2018年时在这四个领域的表现都比先前退步,也与英文是不是第二官方语言没有直接关系。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基础建设项目中,我们在「教育」这个次项的排名反而大幅进步六名,而这却是一个和英文教育比较相关的项目。

对于在教育界服务的同仁来说,若听到我国的教育水平这一年来在国际间有这么大的进步,可能会有些惊讶。要因此怀疑瑞士洛桑管理学院的指标不可靠?还是推测世上其他国家的教育水平大幅衰退?见仁见智。不过2018年竞争力评比被排在前三名的国家和地区是美国、香港、新加坡,都曾是英国殖民地。大致而言,我们也可以将英文称做这三地的官方语文。所以英文与竞争力之间,表面上还是有些正相关。

香港、新加坡曾是与台湾并列为亚洲四小龙的地方。现在这两地的竞争力与收入水平都已远远凌驾于台湾之上。若将英文定为官方语文,台湾就会变得更像香港,成为世上仅有的两个以繁体中文和英文为官方文字的地方。若我们的竞争力与收入能随之赶上香港的水平,当然值得大大的肯定。

由于美国是打败过台湾殖民母国日本的当世第一强国,也是我国多年来最大的军火供应商,所以让国人熟悉美国人的语文,当然会有很多好处。我们用自己熟悉的语文请愿却得不到回应时,不妨想一下,若透过英文提出要求,是否更容易被人接受?以英文为官方语言之一的印度,在2012年推出了一部讲述赴美学英文好处多多的卖座电影「救救菜英文」。会欣赏这部片的人,大概也不致于反对提升英文能力。

幸好当年美国人在浴血奋战,脱离英国独立后,没有选择大力支持它独立的法国人的语文做官方语文,却仍沿用原殖民母国的英文。对困于法语复杂动词变化的人们而言,这倒是个好消息。

或许提升国人的英文能力,还有更长远的考量。因为动乱、空污、水患,乃至于低薪、高房价等不可归责于现政府的各种现象,都可能使台湾变得不像从前那么宜居。负责任的领导人会效法旧约圣经中的摩西,替子民规划未来出路。像美国、加拿大、英国这些优先被人们考虑移民的国家都用英文。若要国人配合新南向政策,到澳洲、纽西兰、新加坡、马来西亚甚至印度发展,也须具备英文能力。虽然提升英文水平和将英文定为官方语文不是同一件事,但我们不宜对政府过于吹毛求疵,也不要指称政府的重点是后者而不是前者。

最后,提升英文水平没有想像中那么困难。只要多用像推特这样的社群媒体,就有机会将自己的英文水平提升到接近美国总统的程度。It’s a very very good thing.

检视相片

 

______________

【Yahoo论坛】系Yahoo奇摩提供给网友、专家的意见交流平台,本文章内容仅反映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Yahoo奇摩立场。有话想说?不吐不快!>>> 快投稿Yahoo论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