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電視上看過西班牙鬥牛。異常激烈的賽場中,英勇無畏的鬥牛士和健壯有力的公牛對峙。服飾光彩照人的鬥牛士們用一塊紅色的布引誘、挑逗幾百公斤重的公牛,公牛低吼着用蹄子踏出一陣陣飛揚的塵土,隨着鬥牛士們的節奏左右騰挪。整場比賽下來,觀衆看到鬥牛士們將技術和體力、柔美和勇猛完美地結合到一起,大享一場視覺盛宴。

  不過這樣的比賽也很危險,畢竟一個人與一頭牛的力量相差懸殊。雖然比賽用的牛角都經過處理,鬥牛士也具有很好的技術,但一不小心,鬥牛士遭牛角穿喉,被牛撞翻踩踏之類的意外也會發生。如今,有些國家和地區本着動物保護的原則,已經禁止了鬥牛活動。

  其實,中國很多村寨,每年也會舉辦鬥牛比賽。我曾在廣西三江親眼目睹了一場鬥牛。

  位於廣西北部的三江,是一個侗族自治縣,境內共有七十四條大小河流縱橫交錯,而之所以叫“三江”,得名於境內的三條大江——榕江、潯江與苗江。

  三江是廣西唯一的侗族縣,擁有全中國最完好、數量最多、分佈最集中的侗族建築羣,侗族人世世代代聚居於此。若你來過,你一定會驚訝於這裏隨處可見的侗族風雨橋和鼓樓,結構嚴謹、造型獨特,極富民族氣質。

  侗族是一個特別的民族,你真的難以想象它曾有過較爲原始的社會組織和政治制度,將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管理得井井有條。侗寨一般都坐落在羣山環抱之中,不被外人所打擾,寨邊是層層疊疊的梯田,寨腳是一條長長的溪河,寨頭村尾樹木參天,綠意盎然。

  在這樣自然的環境中世代居住的侗族人,熱愛音樂、舞蹈、侗戲,當然還有鬥牛。侗族鬥牛已有數百年的歷史,村村寨寨都飼養着善斗的“水牛王”。每逢重大節慶,侗族人都會舉行鬥牛活動。那時候,整個村寨褪去了平日的安寧,顯得十分熱鬧。

  不同於西班牙鬥牛的人與牛鬥,侗族的鬥牛形式是牛與牛鬥,被譽爲“東方文明鬥牛”。在勇敢的侗族人看來,鬥牛可以培養他們不畏艱險,勇往直前,永不服輸的鬥爭精神。

  鬥牛活動開始前,侗族人會各自約好對手,將自家的牛喂得肥肥壯壯,作好鬥牛準備。活動當天,在衆人的矚目中,主人牽着自家的牛進入鬥牛場。牛身上寫好了名字,防止在比賽纏鬥中分不清。每隻牛都顯得鬥志昂揚,眼睛炯炯有神。

  一進入賽場,鬥牛們彷彿就感覺到了緊張的氣氛,開始想往前衝。直到比賽開始後,主人才會鬆開繩,得到信號的兩頭鬥牛即刻從兩端四蹄騰空,衝上去鬥作一團,難解難分。

  威猛堅硬的兩對牛角對在一起,或強力頂壓或左撬右勾,你不讓我,我不讓你。直看得周圍觀衆連聲叫好。

  有時,勢均力敵的兩頭鬥牛久久不分勝負,人們就會套住鬥牛的鼻子,像拔河一樣往後拉,結束它們的搏鬥。那時候的鬥牛,就是兩個人一起拉住都顯得費力。

  圍觀的人們尖叫連連,爲自己支持的選手吶喊助威。

  爲了更好的觀賞比賽,整個鬥牛場設計成了圓形,你可以從360度觀看。鬥牛場不遠處就是有“侗鄉鳥巢”之稱的中國侗城,飛閣重檐,層層而上,氣勢雄偉。這邊的賽場內氣氛緊張,熱火朝天,大概只有在鬥牛活動的時候,才能看到這麼不一樣的侗鄉吧。

  最後獲勝的牛,會披掛紅榜,燃放鞭炮,以示慶祝;而輸了的牛,大家會鼓勵主人儲蓄力量,爭取來年奪魁。

  在侗鄉,鬥牛其實也蘊含“收穫豐收,寄託希望”之意。爲了一爭高低,侗族人一定會費盡心思把牛養好,自家的牛最後贏了,證明自家今年的收穫也會很好。

  如此別緻的鬥牛,親眼看到和從電視裏看完全不一樣,現場的熱鬧和緊張是圖像根本無法傳達的。有機會的話,你也來看看?

  我是琰棱

  帶着有趣的靈魂

  我一直走在路上

  旅行|攝影|寫作|分享

  CFP/攜程簽約攝影師、中國民俗攝影協會會士、知名旅遊博主、搜狐金牌作者、微博簽約自媒體、秒拍達人、微博旅行視頻博主、樂途旅遊網專欄作家。

  微信公衆號:琰棱行攝記

  新浪微博:@琰棱 http://weibo.com/lingchik

  騰訊微博:@琰棱 http://t.qq.com/ling_chik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