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新手在購車時都會收到4S店送的一張臨時牌照,一般車主會被告知在多少個工作日內更換正式牌照,否則可能面臨交警的處理。甚至也有很多「老司機」會告訴你,有臨牌你就隨便用吧,因為是臨牌違反交規也不會被扣分罰款。

然而真的是這樣嗎?答案恐怕是不盡然。

比如,最近在東風T5的內蒙試駕會上,就鬧出了一個笑話,據業內媒體報道,因為主辦方在內蒙組織試駕活動,而為試駕媒體提供的卻是廣西臨時牌照,在過檢查站時被交警發現不合規,因而導致試駕人員被「排隊交罰款」。

姑且不論這樣正式的活動該不該出現這樣的「意外」,單就臨牌的使用事項就值得我們好好研究一番,以免造成被扣分後纔去補課,甚至在活動中鬧出意外。

「臨牌」顧名思義,就是臨時號牌,它是車主在取得正式號牌前的過渡性選擇,但其法律作用和正式牌照一樣,因為是臨時的,所以一般會在一段時間(一般是一週)後作廢。

而有了「臨牌」就可以肆意馳騁了嗎?當然不是,因為臨牌也分四種,按照我國相關法規規定,臨牌共分為「1、行政轄區內的臨時號牌,2、跨行政轄區臨時號牌,3、試驗車輛臨時牌照、4、特種車輛臨時牌照」等4種,而我們一般接觸最多的便是前兩種。

其中臨牌1(轄區內)和臨牌2(跨轄區)的區別和作用是需要注意的。

轄區內的臨牌一般是藍色底紋配黑色字體,一般針對本市新車發放,供轄區內使用,有效期為7天,一共可以辦理3次。

風行T5試駕會的臨牌:上書限廣西區域內行駛

而跨轄區的臨牌則一般採用棕色底紋黑色字體,其主要針對異地購車者發放,可以跨轄區使用,有效期一般在3-15天不等。

轄區內、垮轄區臨牌顏色不同

而且按照規定,臨牌的懸掛位置也是有講究的,不是隨便擺放就可以的。根據交通法規定,臨牌需要「一張貼在前擋風玻璃內側的左下角或右下角,另一張貼在後擋風玻璃車內側的左下角」。

臨牌應張貼在擋風玻璃內側一角

需要注意的是,而不論是哪種牌照,只要不符合使用條件或者規定,那麼被發現後都會按無牌駕駛,會被處以200罰款並扣12分的懲罰。

同時,使用臨牌如果違反相關交通法規,一旦被查到也會進行相應的扣分罰款,所以臨牌並不是老司機口中的「護身符」。

寫在最後:

臨牌使用學問很大,不正確使用造成出行不便是小,被扣分罰款那就得不償失了,所以對於臨牌這件事兒不論是廠家還是車主都應當重視起來,安全無小事,臨牌也同樣如此。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