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先來看一則新聞,源自北斗官網。

截至目前,北斗已經發射了43顆衛星,都是屬於北斗三號系統的衛星,即第三代系統。

而題主說的全球定位組網,需要三號系統建設完畢,預計在2020年可以提供全球定位服務。

其中,正在服役的二代系統在2011年開始對中國和周邊地區提供測試服務,2012年完成了對亞太大部分地區的覆蓋並正式提供衛星導航服務。

北斗有個「三步走」發展規劃,從1994年開始發展的試驗系統(第一代系統)為第一步,2004年開始發展的正式系統(第二代系統)又分為兩個階段,即第二步與第三步。至2012年,前兩步已經完成。第三布將在2020年完成,屆時將實現全球的衛星導航功能。

而在2019年,我國還將發射6顆北斗三號MEO衛星、3顆北斗三號IGSO衛星和2顆北斗三號GEO衛星。

再來瞭解下北斗的概況,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DS)和美國GPS、俄羅斯GLONASS、歐盟GALILEO,是聯合國衛星導航委員會已認定的供應商,四大全球導航系統之一,是由我國完全自主研發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但目前提供服務的2號系統存在一個問題,北斗和主流的導航系統並不兼容。在民用導航領域,晶元大都採用GPS系統L1頻點或L5頻點,部分手機宣傳的雙頻GPS就是指的L1與L5,其中L5頻段的定位誤差遠比L1小。

而北斗2號不同,無論是B1-I還是B2-I頻點,都和L1和L5不同,也不相近,碼速率更是主流的兩倍,達到了2.046MHz。因此,要想支持北斗,硬體上就得做改動才能適配。不過,華為好像已經全系支持了北斗,iPhone目前還未加入北斗。

北斗也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三號系統的衛星已經改用國際頻點。到2020年,北斗將提供全球服務,屆時精度提升至2.5至5米,或將媲美甚至超越GPS。其實北斗還有個特色功能,支持短報文通信,講明白點,就是簡訊,可以發布140個字的信息,既能夠定位,又能顯示發布者的位置。在汶川地震期間,救援團隊便通過北斗一代的通信功能,深入災區展開救援工作。

一起期待下北斗提供全球服務後的表現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