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法則意思是投資有4%的報酬率,每月所需的金額*12個月/4%=至少財務自由的金額。

如果一個月需要5萬元才能財務自由,代表一年所需要5萬*12個月=60萬。

投資報酬率若為4%,60萬/4%=1500萬。

所以說我需要有1500萬且獲利至少要4%,才能達到每月被動收入5萬。

換句煥說,如果投資報酬率達5%,只要存1200萬。

投資報酬率達6%,只要存1000萬。報酬率越高,所需的本越少。

但是要怎麼有穩定的投資報酬率?

 

雖然多年來投資幾乎都重點於基金,看好標的就開始定期定額,遇到大跌則單筆進場。

進進出出,但並未特別關注每月穩定被動收入這塊,

直到前年有感於工作的厭倦,已經沒有打算在公司做到退休的想法,

開始思考退休這回事,要儲蓄多少錢,報酬率要多少%。

先實驗了基金這一塊,畢竟是我熟悉的投資工具。

我買了月配息型的基金,這一兩年報酬率也挺好,至少年配息有6%以上,本金也幾乎也沒有下滑。

但是由於以前不注重的手續費以及管理費,會壓縮可達獲利更多的可能性。

所以我打算慢慢把手上的基金獲利了結,轉到基富通定期定額。先免除管理費部分,申購手續費則股票(含平衡)型1.99折,債券型2,99型。

有時候有單筆免申購手續費的話,則手動單筆進場,停扣定期定額。

基富通跟國泰世華銀行的差異是,基富通只要是相同標的就會統整在一起,不管是單筆或定期定額。

但國泰則是依據下單,若是下單定期定額則是累計,但如果一開是分兩筆定期定額,就是顯示兩筆的定期定額資料。單筆則全部獨立計算。

基富通的好處就是乾淨俐落,相同標的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整體報酬率。

 

在基金移轉的過程中,想起以前曾在Firstrade開戶,

也開始研究起ETF這塊,讓原本簡單基金移轉出現了變數。

ETF: 被動追求指數,跟投資區塊所追求的指數起伏。投資報酬率趨近於大盤。內扣費用低,關注的ETF為0.4~0..6%。

基金: 主動式投資,依基金經理人能力選定標的投資。投資報酬率有機會超過大盤。內扣費用高,關注的基金為2~3%。

每年的基金內扣費用讓我有點卻步,但主動式可能可超過ETF也讓我想停留。

於是乎我打算把現有資金分到ETF與基金,先實驗一年,再決定未來投資ETF與基金的比例,

但不打算再度移轉已投入資金,預計投入十年,評估是否已達財務自由。

 

每月更新報酬率:

(2018/10/2) 要挑對基金真的太難了~ 債漲的股慢可以接受,但抗跌這麼差怎麼一回事啊!!

(2018/11/11) 10月新增一筆資金投入美股ETF,基金持續持續定期定額。美股另投入一筆資金至個股/市政府債/公司債。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