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春天,整個辦公室的人都變得昏昏欲睡,一旦有人開始打哈欠,所有人就跟被傳染了一樣,哈欠連天

  大家都中了一種叫作“春困”的魔咒。

  每天都感覺頭昏腦脹、手腳無力、任何事都打不起精神,時時刻刻都想打個盹兒

  ( 圖片源於網絡,侵權刪 )

  爲什麼會出現“春困”呢?

  冬季,人體受到低溫的影響,在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下,皮膚血管、汗腺會收縮,以減少熱量散發。

  而進入春季,隨着氣溫的升高,皮膚血管舒展,體表血液供應量會增加,供給大腦的血液及氧氣就會相應減少,大腦皮質興奮性受到一定的影響,就會犯困。

  而且,春天日長夜短,人們的睡眠相對減少,人就會出現“春困”現象。

  但是……

  別把春困當成你整日慵懶的藉口,

  有些“春困”和春天無關,而是疾病的信號!

  如果你晚上能保證每天7~8小時的睡眠,白天還是愛犯困,就應該警惕這9種疾病了。

  1.鼻炎

  鼻炎會導致呼吸受阻,引發大腦供氧不足,導致犯困,有的甚至出現全身乏力、頭痛不適等症狀。

  如果鼻炎得不到及時的診治,還會引發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患者睡眠時氧氣不足,會影響睡眠質量,嚴重的還會引起腦梗死、突發心臟病等,甚至引發猝死。

  建議:春暖花開,鼻炎易復發,有鼻炎病史的朋友需注意預防。

  2.睡眠性呼吸障礙

  睡眠性呼吸障礙伴有睡眠呼吸間歇性暫停,頻繁的呼吸暫停,使深睡眠不斷被打斷,導致睡眠質量下降,還會引起肌體缺氧,使得身體所有的器官得不到很好的休息,長此以往白天就會出現睏倦、乏力的症狀。

  建議:如果你白天睏倦、乏力、嗜睡,夜晚鼾聲如雷,請及時到睡眠科或呼吸科就診。

  3.貧血

  疲乏、睏倦是貧血最常見的症狀,還可能伴有頭暈、頭痛、耳鳴、眼花、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

  建議:出現以上症狀需要先去醫院血液科查個血常規。

  4.甲減

  甲狀腺功能減退症(簡稱“甲減”)的症狀與“春困”十分類似,它主要表現爲面部表情遲鈍,聲音嘶啞,講話節奏慢,對很多事情都提不起興趣,經常犯困,如同冷麪人一樣。

  除了慵懶疲倦的春困症狀,如這段時間內發現自己易健忘、便祕、情緒不穩定的話,那很可能是甲減作祟。

  建議:出現以上症狀請到醫院內分泌科就診。

  5.高血脂

  高血脂患者的體內血液流動相對緩慢,影響紅細胞的攜氧能力,且高血脂在動脈內形成粥樣硬化斑塊,造成血管管腔狹窄,導致大腦缺血缺氧。

  建議:有高血脂家族史、肥胖、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糖尿病、慢性腎臟病,或有長期大量飲酒、攝入高脂、高糖飲食等危險因素,且經常犯困的,應儘早去醫院檢查血脂。

  6.糖尿病

  總是感覺乏力,犯困也可能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狀,尤其是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患者體內的胰島素將葡萄糖轉化爲能量的過程出現問題,就會導致患者出現疲勞乏力等症狀。

  建議:如果懷疑睏倦與糖尿病有關,應及早到內分泌科進行血糖檢查。

  7.心臟問題

  疲勞、乏力是各種心臟病常有的症狀。心臟病可以使血液循環不暢,新陳代謝廢物(主要是乳酸)積聚在組織內,刺激神經末梢,令人產生疲勞感。

  建議:如果犯困經常伴有心慌、胸悶等症狀,可到醫院做心電圖、心臟彩超等。

  8.肝功能異常

  肝細胞損害,致血清轉氨酶等酶類增高,而膽鹼脂酶降低,可致乏力、易倦、嗜睡等。

  建議:如果睏倦的同時出現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等症狀,請到醫院檢查一下肝功能。

  9.腦中風

  腦中風,又叫“腦卒中”。臨牀資料表明,70%以上中風者在發病前5~10天呵欠頻繁。這是因爲老年人由於血管硬化、管腔變窄、腦血流量減少,以致腦細胞缺血缺氧,因而通過體內反饋機制刺激呼吸中樞,調節呼吸的幅度與深度予以補償所致。

  如果睏倦的同時出現流口水、嘴歪、說話不清楚等症狀的話,是腦中風的前兆。

  建議:及時到醫院心腦血管科就診。

  好了,總是犯困不是小事兒,如果出現以上症狀,一定要及早就醫哦!請分享給那個總愛犯困的人看看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