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一生先後兩次進賈府。第一次是母親賈敏去世之後,賈母派人把她接了進去。第二次是父親林如海去世後,賈璉按照賈母的要求,把林黛玉重接回賈府。兩次進賈府,都有着親人去世之痛,但林黛玉的心情是不一樣的。

  第一次進賈府是悲傷的。初進賈府林黛玉處處小心留意,不肯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擔心被別人恥笑了去。不僅如此,她還先後三次流淚。剛見賈母時,不及跪拜,賈母摟着她大哭;過後不久,說起賈敏的情況後兩人又一起哭了起來;晚上睡覺時,林黛玉獨自一人流淚。這三次足以表明林黛玉第一次進賈府的心情。

  第二次進賈府是超逸的。賈璉將林黛玉護送回賈府後,賈寶玉看她越發比以前顯得超逸了。林黛玉的表現也確實如此。雖然喪父,但她帶回了紙筆,分給寶玉、探春和寶釵等人。寶玉將北靜王送給的手串轉贈給她時,她瀟灑的一扔,並罵出什麼臭男人拿過的東西我不要的話來。皇上賞賜的東西,林黛玉竟然灑脫的不要,這份超逸無人能比。尤其是和薛寶釵迫不及待的戴上賈元春賞賜的紅麝香串相比,有了天壤之別。

  林黛玉兩次喪親之後進賈府的表現,爲什麼截然不同呢?

  第一,年齡上有變化。林黛玉第一次進賈府,大約6歲左右。賈雨村給她當家庭教師時,林黛玉5歲。過了一年左右賈敏去世,緊接着賈母就派人來接她。所以她進賈府的年齡不會超過6歲。第二次進賈府。林黛玉應該是10歲左右。因爲她的年齡和薛寶釵的差不多,賈元春省親的時候看到兩個人,如姣花軟玉一般。此後不久,賈母就給薛寶釵過了15歲的生日。說明此時林黛玉的年齡最低也在10歲以上了。隨着年齡的增長。心理承受能力自然會有所增強。

  第二,情感上有變化。林黛玉第一次離開賈府,是極不情願的。賈敏剛死,林如海本想讓她在家讀書守孝。賈母執意要接,她也不忍拋父進京。在這個年齡段,父女兩人之間的感情超越一切。不得不進入賈府之後,親情難捨,心裏自然是悲傷。第二次進賈家則不一樣。隨着年齡的增長,以及在賈府的居住,林黛玉心裏的感情,逐漸從父女之間的親情轉化爲他和寶玉之間的愛情。林如海死後,親情徹底消亡,只有愛情可期,而賈寶玉對他情深意切,感情有了歸宿之後,她表現得自然要比第一次進賈府時超逸的多。

  第三個,個人的身份有變化。雖然林黛玉兩次進賈府都是親戚身份,但本質上還是有不一樣的地方。第一次進賈府,林黛玉僅僅代表自己,因爲她背後站着林如海。她隨時可以離開賈府,或者重新選擇自己的生活。第二次進賈府則大不一樣。此時她是一個孤女,不僅代表了自己,還代表了整個林家。無論她願意與否,都必須撐起林家世襲爲侯門面,家族延續的使命讓她必須成熟。生活的底層邏輯發生了變化,她自然就顯得比以前越發超逸。

  其實無論是年齡,情感還是心智上的變化,本質上都是林黛玉成長帶來的變化。林黛玉兩次進賈府的過程,實際就是她不斷成長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她沒有拒絕成長,而是坦然的面對,心智成熟後,個人的氣質自然變得更佳,給人的感受自然也就不同了。

  林黛玉的成長其實告訴我們一個樸素的道理。苦難確實是能給人以滋養,邁過痛苦的人生,勇敢地面對未知的世界,就是成長的正確路徑。其實,這也就是林黛玉讓賈寶玉愛慕,讓無數人爲傾倒的根本原因。但願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如林黛玉一樣,無論遇到什麼,都能一無反顧的成長!

  作者:大愚小孩,每天陪你讀不一樣的紅樓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