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北京的春天正是最好時候。

  多知網到達昌平區沙河鎮的七裏渠農場時,恰好趕上幼兒園在戶外活動:孩子的嬉笑聲和着春風盪開,落在玉蘭樹上的喜鵲也叫得歡喜……

  (格瑞森林早教園的孩子們)

  看着身邊的孩子們,盈盈笑着的格瑞森林早教園負責人張園長,心情卻複雜無比。

  2018年11月中旬,七裏渠農場的幼兒園經營者們突然接到通知被要求必須儘快騰退或搬離,其中五家幼兒園一夜間人去樓空——從巔峯時期的十二家園所、千餘名孩子到僅剩下暫時未搬走的兩家園所與寥寥學生,一切的發生也不過五個月而已。

  七裏渠農場裏的森林幼兒園、也可以說是北京森林早期教育的最大“集羣”,正在消失。

  一年之間:七裏渠森林教育冰火兩重天

  去年的春夏之間,可以算是七裏渠農場的幼兒園經營者與森林教育在中國的“高光時刻”。

  一大部分回龍觀、天通苑附近的家長慕名而來,還有家長只爲讓下一代多感受下自然,刻意擯棄“三公里”定式,堅持每天從朝陽把孩子送到昌平……

  北京市城郊經濟研究會公衆號“北京農村經濟”在《鄉村振興||七裏渠農場產業融合打造教育農園》中曾專門提到,自2011年紫水晶蒙養園成功入駐七裏渠農場後,農場在育林和管護方面每年的投入都在70萬元以上。

  截至2018年11月,已有1250名兒童從七裏渠農場的自然教育基地畢業。

  只是誰也沒想到,屬於七裏渠幼兒園們的燦爛時光太過短暫——2018年11月15日,七裏渠農場的幼兒園經營者們突然接到通知被要求必須儘快騰退。

  七裏渠農場屬於林業用地,森林幼兒園不具備合法的民辦教育辦學資質,是十餘家幼兒園集體搬走的根本原因,有園所的負責人在當天凌晨三點趕回農場開始搬離,五家幼兒園一夜間人去樓空。

  2018年11月15日,恰好也是新華社受權發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的當天。

  這個被稱爲幼兒園市場“無人入眠”的日子,其影響與政策收緊力度顯然快速波及到了森林幼兒園體系,或許,這也是七裏渠農場經營者突然強制其園所搬離的最主要考量。

  雖然理解箇中原委,但仍有一部分家長對於幼兒園的搬離表示遺憾。

  在人民日報開闢的網上幹羣互動平臺《地方領導留言板》中,某家長對七裏渠農場中紫水晶蒙養園將搬離導致孩子們面臨無學可上的情況進行反應。

  官方給出的回覆中提到,該園屬於昌平區教委安全定級爲B級的無證幼兒園,對於B級幼兒園的管理,沙河鎮一直規範其辦園行爲,但是由於土地性質等原因一直沒有取得民辦教育資質。

  (官方反饋)

  據瞭解,已經離開的十所幼兒園中,一部分已經併入到自身品牌的平行其他園所中;一部分園所與新的幼兒園合作,將孩子進行轉移;還有一部分幼兒園則將學費退還,由家長自行選擇新的幼兒園進行繼續學習。

  紫水晶蒙養園與格瑞森林早教園成爲了七裏渠農場中最後的兩家幼兒園。

  張園長坦言,上學期格瑞還有在冊學生80餘人,在聽說農場的幼兒園要陸續拆遷後,有些本打算入園的家長直接選擇了離開。

  “不敢再招新學員,怕突然要搬了,家長們不好安排;但更擔心突然換了環境,沒那麼多植物了,孩子們不適應。”

  森林教育:國內市場尚在萌芽

  “七裏渠這邊的幼兒園拿不到辦學資質,即使老師對孩子很好,園所風格很突出,我們還是會擔心幼兒園會不會隨時被取締。”某家長表示。

  有業內人士分析,我國森林幼兒園的緩慢發展除了資質認定外,還在於家長對自然環境下孩子的安全擔憂以及森林學習形態能否滿足未來進入小學的能力需求。

  “主要是孩子的爺爺奶奶、姥爺姥姥很不放心這類幼兒園,”一位家長表示,“爺爺奶奶就覺得讓孩子那樣隨便跑來跑去爬來爬去的,都不太安全,基本上我們也就不敢報這類了。”

  “有家長來了之後問我們,別的孩子在幼兒園學琴棋書畫,你們的孩子天天挖挖洞,看花看蝴蝶,會不會太不務正業?”張園長坦言,的確有一些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故而不願意選擇森林幼兒園。

  (格瑞森林早教園的孩子們)

  也有家長表示,雖然森林幼兒園主題特色突出,但並不是唯一的自然體驗渠道,“我可能更願意給孩子報國際幼兒園,系統地在室內適應上課的環境,等到了寒暑假再給孩子報各種自然的營地研學活動就好。”

  除了社會認知層面的困難,森林公園從經營層面也並非順風順水。

  張園長介紹,此前七裏渠農場的幼兒園每月學費均價在4000元-6000元之間,雖然七裏渠農場位置較爲偏僻,但租金與回龍觀附近的商用場地價格並無太大差異。

  據她估算,七裏渠這邊的幼兒園普遍要經營兩年以上才能實現盈利:“在資質認證困境下,大多數幼兒園還沒開始做到兩年,就已經離開了。”

  無獨有偶,2017年年底,廣東獅子公學教育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獅子公學”)發佈公告,稱公司開辦以來連年鉅額虧損、嚴重資不抵債,股東內部增資、借款或對外融資均無法實現,從2017年12月27日起正式停業,進入破產清算程序。

  此前,獅子公學因其無邊界森林幼兒園推出一年19萬8的學費,曾被冠以“國內最貴早教”“天價幼兒園”的稱號,其總裁田欣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私家早教課程一年學費約33萬元。

  “從教育創業的角度來說,獅子公學的產品其實沒問題。但是創業者不僅要懂產品,也要懂商業。”威創股份董祕、副總經理李亦爭曾對媒體分析以獅子公學爲代表的森林幼兒園在國內的困境。

  “這次‘死亡’的直接原因是消防部門對公司二沙島園區的消防審覈申報不予批覆。爲什麼不批覆?在國內,國家統一標準下規劃的幼兒園,就是有圍牆的封閉環境。”

  “這說明獅子公學在前期論證的時候,沒有對於該隱患因素找出應對策略,沒有在符合中國政策法規的情況之下進行創新。”李亦爭曾對媒體分析。

  外來的特色園,成功“嫁接”是否可期?

  據瞭解,世界上第一所森林幼兒園在20世紀50年始發於丹麥,而後森林幼兒園在全球範圍內迅速傳播和發展,其中德國發展最爲突出,據不完全統計德國森林幼兒園已有千餘所。

  在許多國家,森林教育的發展模式已較爲成熟。

  蘇格蘭某幼兒園創始人曾對環境做出了這樣的描述:“在那裏,孩子們看見了原木,學習如何在寒冷的時候生活取暖,還觀察了各種真菌,”她說,孩子們從樹上掉下來是常有的事,不過,“不允許他們爬到6英尺以上的地方——那是我爲孩子們購買的保險單上規定的最高的高度。”

  橫向比較來說,森林幼兒園在國內發展顯然相對較慢,而對於森林特色園能否在國內繼續發展的討論一直就在。

  張園長也表示,在每節戶外課程上,教師會提前對要去的場地進行問題排查,以保證兒童的安全。“老師比家長還要關心外部環境,這也是我們這些園所都會做的很基本的工作。”

  (格瑞森林早教園的孩子們)

  另據瞭解,目前僅存的紫水晶蒙養園和格瑞均設有幼小銜接類型的課程,在生活習慣和基本知識上開始靠近小學的內容。

  “其實這些課程也是爲了迎合家長的需求才增加的,從我們的本意來說,還是希望孩子們更多地從自然中增長自己的學習能力。”

  張園長表示,作爲森林幼兒園,的確很難再在北京找到比七裏渠的環境和場地更適合的地方。

  紫水晶蒙養園的大海園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未來搬離後的園所如果與現階段的狀態存在較大差異,只能主動尋找類似場景的體驗機會,“但是偶爾的體驗與完整生活在其中還是有區別的。”

  如果想要森林特色,地段選擇目前很難滿足幼兒園辦學資質;如果滿足幼兒園選址要求,必然要在自然森林的環境上大打折扣……

  取捨之間,這些堅持森林教育的園長們,尚未尋到可以兼得的答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