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大選來臨,卻進入多事之秋,中東方向敘政府軍再陷化武風波,美國揚言或將出兵介入;烏克蘭風波又起,俄烏兩國陷入「天然氣戰爭」,烏克蘭總統在前線舉行動員演講;美國則以「干預總統大選「為由對俄啟動了新一輪的經濟制裁;禍不單行,因雙面間諜斯克里帕里被暗殺,英國驅逐23名俄外交官,中斷與俄高層所有接觸,兩國陷入「掐架」模式;這便是俄羅斯目前的處境,說四面楚歌,不為過。

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和「北約」

秘書長斯托爾滕貝爾1.敘利亞政府化武疑雲

3月12日,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黑莉表示,美國在必要情況下或就敘利亞境內化武襲擊採取新的行動。這一言論,一石激起千層浪,讓即將收復東古塔地區的俄敘聯軍大為緊張,同時西方媒體配合美國言論,連篇累牘的報道和宣傳敘政府軍在東古塔地區或使用化學武,促使俄敘聯軍陷入輿論的漩渦。3月13日,俄總參部和外交部雙雙針對美國上述言論,做出警告,若俄羅斯軍人生命受到威脅,俄羅斯將採取回應措施。兩天後既3月15日,俄駐美大使館再次發出呼籲美國放棄有關敘利亞的不負責任的計劃,並稱這是一次挑釁行為。圍繞敘利亞化武風波,美俄兩國的火藥味越來越濃,敘利亞局勢,似乎又將再添變數。

敘利亞局勢圖

2.烏克蘭問題風波又起

剛進入3月,俄烏兩方便陷入天然氣風波,俄方停供,烏方凍結俄方天然氣公司在烏資產。

烏克蘭局勢圖

3月10日,烏克蘭成為「北約」「申請國」。6天後,得了美國價值4700萬美元的210套標槍反坦克導彈系統援助,在大批美、加拿大軍隊秘密進駐烏克蘭最大的亞沃洛夫軍事基地後,波羅申科直起了腰板,跑到東部頓巴斯地區的停火線附近展開動員演講,揚言要將侵略者(俄羅斯)趕出烏克蘭。

烏克蘭軍隊蠢蠢欲動,籌備發動新一輪攻勢的傳聞歷來已久,此間來看大有山雨欲來之勢。而最致命的是,獲得「申請國」身份的烏克蘭,將徹底倒想「北約」,這意味著北約軍隊將直接逼近俄羅斯的腹地,部署俄軍戰略導彈的戰略重地南烏拉爾地區。烏克蘭方向發生的這一系列事件,勢必讓俄羅斯再次陷入烏克蘭泥潭之中。

3.美國對俄羅斯啟動最新一輪的經濟制裁

3月15日美國政府以"干預16年總統大選「為由,對俄羅斯進行了新一輪的經濟制裁,讓自烏克蘭危機後,飽嘗制裁之苦的俄羅斯經濟再一次深受打擊。

4.英國間諜問題促使俄羅斯深受輿論壓迫。

3月14日,前「雙面間諜」中毒事件,讓英國以「有很高可能性」是俄羅斯政府或軍方所為做理由,對俄羅斯採取了包括驅逐23名俄外交官,禁止兩國高級官員互訪的一系列報復措施。

英國外交部

緊接著3月15日,英、美、法、德四國領導人就此事件發布聯合聲明,稱俄羅斯是前特工遭襲擊的幕後黑手,該事件是俄羅斯對英國領土完整的侵犯。一時之間,俄羅斯深陷輿論和道德的包圍,處境堪憂。而就目前局勢而言,歐盟和美國或因此而對俄羅斯再啟動新一輪的制裁。俄羅斯的經濟,貌似凜冬將至。

此間俄羅斯方塊斯進入多事之秋,俄總統大選會不會因此而受到影響;俄在敘利亞的戰略攻勢是否因此而被迫停止,收縮、都是未知之數。普京和他的俄羅斯將如何在這四面楚歌中突圍,我們拭目以待。


其實俄羅斯一直都是「四面楚歌」,不過這個歌聲的大小都取決於一種博弈規律。不論是烏克蘭誓言趕出入侵者,還是英國間諜中毒案,歐美都對俄羅斯表示出了空前的強硬的態度,而這一態度來源於幾個方面。

第一:終於春暖花開了,歐洲在三月也開始進入了春季,如果現在是嚴冬臘月,你看他們敢這麼強硬的對待俄羅斯試試,掐它幾天天然氣保證歐洲嬌貴的選民們用腳投票,什麼制裁都分分鐘見鬼的。此刻剛剛步入春季,憋了一冬天壞水的歐洲政客們又開始了新的一年找茬和討價還價了,當然,這個遊戲一定會在入冬的時候得到一個俄歐開始進一步「對話」再虛情假意的過一個冬天。一個捨不得天然氣收入,一個捨不得挨凍,說實話一年來一輪,不知道普京同學膩歪不膩歪這個戲碼的。

第二:歐洲真的回暖了。2017年,全球經濟統計,發達國家GDP增長2.2%,而歐元區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數據超越發達國家整體,達到2.5%,這是十年來的最佳水平。不僅如此,最新的通脹指標方面,歐洲CPI達到14個月低位1.2%,而其核心通脹率僅為1%,物價十分平緩,整個歐洲經濟都在一種非常健康的良性運轉當中,這給了歐洲狠狠挑釁一把俄羅斯的底氣,畢竟由於經濟的不振,歐洲已經低調了很久了,敘利亞等幾場重大的國際紛爭幾乎都沒有歐洲的表現機會,話語權越來越模糊的感覺了。趁著經濟回暖,歐洲也急於秀一把肌肉來展現一下存在感,也給競選中的普京大帝上一把眼藥的。

第三:普京大帝很偏科。普京同學確實是一身肌肉,不過這種硬朗並沒有帶動起俄羅斯的經濟。這位軍事素養很高的總統明顯很偏科,經濟搞的並不擅長。雖然普京大帝上台就對寡頭動手了,把石油天然氣等能源收歸了國有,用能源收入大大的改善了醫療、教育、養老等問題,但是由於人口和資源成本等問題,俄羅斯無法像當年的利比亞和伊拉克一樣,僅僅靠著能源國有就給國民好日子過,僅僅依靠能源的俄羅斯是不夠的,在2014~2016年兩年間俄羅斯居民的實際收入整整下降了10個百分點。俄羅斯的經濟結構太單一了,嚴重依賴出口的經濟模式非常的脆弱。在烏克蘭問題後歐洲對俄羅斯再次延長制裁期,這令俄羅斯經濟雪上加霜。在這種歐洲和俄羅斯經濟此消彼長的情況下,歐洲藉機炒作對俄羅斯發力出一記重拳試探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第四:美國在原油問題上出手了。隨著油價回升美國的頁岩油開始產量大幅增加,國際能源署預測,美國在今年的產油量可能將要超過俄羅斯和沙特這兩個世界最大產油國。而且,隨著美國產油量的不斷增加,已經達成的減產協議必將破裂,這將再次對國際油價帶來巨大的降價衝擊。由於沙特的開採成本極低,俄羅斯將成為美國原油增產問題的最大輸家。

綜上所述,其實俄羅斯一直都在歐美的包圍圈之中,只不過是因為最近各方面條件都對歐美極度有利,於是爆發了這一輪的激烈較量而已。


歷史推進過程中,國與國之間大都是「大欺小,小懼大」。但也有「四兩破千鈞」的事實存在,基本是一些外強中乾、陳腐落後的國家。

前蘇聯鼎盛時期,絕對是敢於美國平起平坐的「超級大國」。它組織起「華約」對抗美國主導的「北約」時,歐洲諸多無可望其項背,只能戰戰兢兢地蜷縮一隅尋求自保與合作。自從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這頭「北極熊」變成了「病貓」。於是,當初的「華約國」紛紛掉頭加入了「北約」,意欲共同抗衡俄羅斯,亦由守轉攻。

烏克蘭本是俄羅斯的親密戰友。自從被美歐成功離間——尤其克里米亞被俄羅斯收歸囊中後,烏克蘭無疑成為了俄羅斯的死敵。加之,兩國因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的內亂而糾纏不清的情況下,烏克蘭雖然惱羞成怒咬牙切齒,但面對俄羅斯的強大又無可奈何。一方面,波羅申科急急向西方求援;另一方面,又加緊備戰試圖收歸被侵佔的領土。兩國間的明爭暗鬥已趨向白熱化,但耗子遇到貓,有理也是白扯。

俄羅斯的經濟狀況確實不佳,烏克蘭的經濟同樣是雪上加霜。兩國長期依存的鏈條一旦斷裂,烏克蘭的損失必然更大。波羅申科的豪言壯語頂多就「阿Q」的精神勝利法,不如養精蓄銳,記住「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這句話。

無論是前蘇聯,還是現在的俄羅斯,「四面楚歌」的歌聲從來都是連軸播放。


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 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據《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羽被劉邦、韓信的大軍包圍在垓下,兵少糧盡,心情極為沉重。一天夜裡,他聽到四面都是楚歌之聲,不覺失聲問道:「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於是披衣而起,獨飲帳中,唱出了那首千古傳誦的《垓下歌》。在無限悲涼慷慨的氣氛中,虞姬自編自唱了這首和詩。

可是,騎熊的普京不是霸王,他十六年的政治生涯,對於決算於廟堂之上,對陣於江湖之遠,心裡有一套秘宗拳,這得益於俄羅斯的團結和國防實力。 作為前蘇聯的邦國,烏克蘭與現在俄羅斯有著深厚的感情,烏克蘭是前蘇聯的核武器庫,那裡儲備了60%的核武器,配套的是大型國防工業設施。

烏克蘭本來可以順風順水的發展經濟,憑藉與俄羅斯淵源深厚周旋於西方國家之間,採取均衡措施獲利。可是,他倒向了西方北約,讓俄羅斯感覺到了威脅,烏克蘭部署了北約導彈,並計劃重新考慮俄羅斯租借的黑海軍基地,這一切讓普京很惱火。 克里米亞地區進行公投,計劃加入俄羅斯。這作為導火線,引發了烏克蘭與俄羅斯衝突,這個矛盾起源於1991年前蘇聯解體,克里米亞共和國公投加入烏克蘭,俄羅斯黑海艦隊駐紮在克里米亞半島。

烏克蘭是北約的申請國,北約正在考慮接納他,這個時候普京動烏克蘭,被視為挑戰整個北約,按照北約集體防衛原則,北約介入克里米亞危機,美國為代表開始聯合西方從經濟,外交上制裁俄羅斯。

最近英國一個公園裡,俄羅斯前中央情報局過氣間諜和他女兒被毒殺,英國人沒有明確證據證明情況下,一口咬定俄羅斯所為,驅逐了23名俄羅斯駐英國外交官且凍結俄羅斯國有在英國財產,同時英國聯合德國,法國,美國召集聯合國安理會緊急會議批判俄羅斯。俄羅斯隨後做出報復,驅逐了23名英國外交官。 西方掌握的輿論開始拚命潑髒水俄羅斯,俄羅斯經濟低迷,軍事被封鎖,外交上被圍攻,看起來四面楚歌。但是,地緣政治上表面上看起來劍拔弩張,而深層次則是各國政治利益的平衡。

特朗普剛剛炒了蒂勒森,美國成立了新內閣,新內閣充斥著民粹主義和保守主義,他雖然希望與中國經濟保持密切合作實現美國再造工業化及得到中國資本和市場,但是同時平衡國內政治,相比較美國國會中期選舉及2020年大選來說,一切都微不足道,一切都需要為選票服務,政治家不承擔任何國家風險和責任。

特蕾梅紗,最近忙著脫離歐洲談判,她也需要中國經濟上支持和中國市場,但是政治上卻不得不與盟友美國保持合作。

1991年前蘇聯一夜之間土崩瓦解,葉利欽總統力挽狂瀾穩定了分裂局勢,平衡了西方的政治經濟進攻,普京接棒葉利欽開始整頓國家利益,清除寡頭集團,改善民生。

普京仍獲得76.66%壓倒性支持率.其中克里米亞共和國獲得了92%的支持率,說明其在俄羅斯的工作獲得肯定。普京總統說西方的夥伴們讓俄羅斯寒心,但是俄羅斯不是路燈下的小姑娘,他不會一個人偷偷哭泣,他拿起了核動力導彈,俄羅斯沒有了國家也要得到全世界!


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說要將俄羅斯軍隊趕出烏克蘭,這是「無奈的怒吼」,烏克蘭沒有軍事實力打敗俄羅斯;波羅申科只是在「作秀」,他的目的是為參加2019年烏克蘭總統大選提升人氣。

1.烏克蘭自2014年爆發危機以來,已經陷入了四年的內戰。目前烏克蘭東部的克里米亞、哈爾科夫、盧甘斯克、頓涅茨克等很多地區,都被俄羅斯佔領。烏克蘭與俄羅斯目前處於戰爭狀態。2018年3月16日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在發表演講時說要把俄羅斯軍隊全部趕出烏克蘭,我認為他在「痴人說夢」。因為烏克蘭的綜合國力不如俄羅斯強大,以下我們來對烏克蘭與俄羅斯的綜合國力進行一次對比。

2.俄羅斯有170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烏克蘭有60.3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俄羅斯的國土面積是烏克蘭的28倍;俄羅斯有1.44億人口,烏克蘭有5000萬人口,俄羅斯的人口規模是烏克蘭的2.8倍;俄羅斯2017年GDP是14693億美元,烏克蘭2017年的GDP是1040億美元,俄羅斯的經濟規模是烏克蘭的14倍;俄羅斯2017年人均GDP是10248美元,烏克蘭2017年人均GDP是2458美元,俄羅斯的人均GDP是烏克蘭的4倍。從以上數據分析,俄羅斯無論是國土面積、人口規模、經濟總量都比烏克蘭高很多倍。

3.我們在從軍事角度來分析俄、烏兩國的實力。俄羅斯有120萬軍隊、7500輛坦克、1萬輛裝甲車、6500架各種軍用飛機、200多艘主力艦艇、7100枚核彈頭;烏克蘭有30萬軍隊、2000輛坦克、2200輛裝甲車、700架各種軍用飛機、35艘主力作戰艦艇。烏克蘭的武器裝備不讓俄羅斯先進,烏克蘭的軍事規模只相當於俄羅斯的1/4,因此烏克蘭軍隊絕對不是俄羅斯的對手。波羅申科說要將俄羅斯軍隊趕出烏克蘭只是在作秀,因為他要參加2019年烏克蘭總統選舉,可是目前他的民意支持率還不到15%,因此他希望通過表達對俄羅斯的抗議,來提高他在烏克蘭的支持率。俄羅斯希望通過對烏克蘭進行軍事打擊,來達到「以打促談、以壓促變」的效果。因此烏克蘭2019年的總統大選,將是烏克蘭人民在俄羅斯與北約之間選擇的一次證明。


「所有膽敢踏入烏克蘭領土的侵略者,烏克蘭人都為其準備好了一顆子彈!」,這是3月16日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在頓巴斯烏控區演講時說的一句話。他口中的「侵略者」是誰呢?波羅申科顯然是指向了俄羅斯。因為波羅申科隨之又說,僅頓巴斯地區就有35000名全副武裝的俄羅斯軍隊。以波羅申科的說法,烏克蘭顯然是準備不惜一切代價要與俄羅斯「拚命」了!最近怎麼了?這世界的「風向」有點不對啊!英國制裁俄羅斯;四大國聯合聲明譴責俄羅斯;美國轟炸了有很多俄軍顧問在內的大馬士革;烏克蘭現在又要趕走俄軍。這不正是奏給俄羅斯聽的「四面楚歌」嗎?

一,俄羅斯的「四面楚歌」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俄羅斯似乎有點「背」。曾幾何時,俄羅斯在世界上「意氣風發」,那個威震天下的「沙俄」彷彿又回來了!5日戰爭打垮喬治亞;攪動烏克蘭局勢後順手「牽走」了克里米亞;出兵敘利亞強勢「逼退」美國。可謂是「威風八面」。可是,最近卻有點「強弩之末」的感覺。楚歌一,雙面間諜斯克里帕爾「中毒案」導致英國驅逐了俄羅斯23名外交官,兩國關係急劇惡化。楚歌二,持續發酵的間諜中毒案促成了美、英、法、德四大國的「聯合聲明」,這也使俄羅斯和北約的關係驟然緊張。楚歌三,在敘利亞,正當即將拿下東古塔地區時,美國卻以「化武襲擊」為借口對大馬士革進行了轟炸。楚歌四,烏克蘭的「反彈力度」越來越大,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在頓巴斯面對軍人的公開演講,無疑於「戰爭動員」,烏克蘭似乎拉開了「拚命」的架勢。難道俄羅斯也要「烏江自刎」?

二,俄羅斯被動局面的原因

俄羅斯之所以被動的原因有很多,有局勢變化造成的;有當事國的反彈造成的;有與美國博弈的原因;當然也有自己過於「強勢」的原因。比如在烏克蘭問題上,為了逼迫烏克蘭不倒向北約,俄羅斯和烏克蘭爭鬥了幾年,克里米亞被它「牽」走了,現在也終止了與烏克蘭的天然氣供應合同,烏東地區也被搞得即將分離。和俄羅斯相比,烏克蘭是弱小的。但「兔子急了還咬人」,在烏克蘭退無可退時,自然會拚死一搏。再比如敘利亞問題,敘利亞之所以亂象叢生,人民顛沛流離,始作俑者可以說是美國,但根源卻是敘利亞內部的權力鬥爭。你的「受邀」介入給敘利亞人民帶來和平了嗎?美國應該被譴責,但俄羅斯能「拍著胸口」說沒有私心嗎?再者,在間諜中毒案問題上,英國的舉動有點過激。但話說回來,在任何國家連續發生這樣的事情,估計沒有誰能沉得住氣。當然,在與北約的博弈中,美國也是逼得太甚。實事求是地說,俄羅斯也有不得已而為之的因素。

三,俄羅斯將如何應對

不能否認,俄羅斯也是一個戰略博弈高手,化解危機的能力也非同一般。在間諜中毒案問題上,俄羅斯已在昨天公布了「對等」驅逐英國外交人員的決定。起碼在面子沒跌份。在作出這個決定的前一天(16號),俄羅斯還作出了一個決定,那就是「併案」調查間諜中毒案,並表示願意與英國配合。這就為自己留下了「迴旋餘地」。至於敘利亞問題,俄羅斯當然不會輕易放棄,但戰爭消耗將是俄羅斯的短板。我敢大膽地預測,大選結束後,在美國保證俄羅斯在敘利亞基本利益的前提下,俄羅斯會有所「放棄」,以換取對其制裁的部分解凍。其實,對於俄羅斯來說,最棘手的還是烏克蘭問題。烏克蘭貼了心的倒向北約,將關係到俄羅斯國家安全利益,它絕對不會輕易就範。如何以最小的代價來換取可以接受的結果,將是俄羅斯今後的重點考量。這個「最小代價」很可能就是「烏東分離」。烏克蘭顯然也看透了這一點,所以波羅申科才前往目前尚屬烏克蘭控制的烏東部分地區進行「戰爭動員」。至於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未來局勢的演變實屬難料。不排除以一場戰爭來「定型」的可能。


不怕波羅申科說大話,就看波羅申科有沒有真實力。當克里米亞民眾公投時,波羅申科宣誓不承認公投結果;當克里米亞四年前的今天(2014/3/18),普京簽字收復克里米亞,波羅申科宣誓永遠不會承認俄羅斯侵佔了烏克蘭領土。當波羅申科說,頓巴斯地區就有3.5萬名全副武裝的俄羅斯軍隊。應該為其準備每人一發子彈,趕走俄羅斯人。但是,哪個宣誓兌現了呢?

波羅申科是烏克蘭的好總統,不懼俄羅斯的威脅,不怕領土被分割,不懼烏東親俄反政府武裝判亂鬧事,不懼俄羅斯施壓步步走入北約集團。目前烏克蘭已成為加入北約的"申請國",離北約"侯選國"和"成員國"還有兩步走;在當總統期間仍然把自己私有經濟"糖果大王"的業績由原來的烏克蘭經濟排名第10位,做到了2017年底的第5位,可謂政治總統與經濟寡頭熊掌兼得,是一位難得的強硬漢子。

然而,波羅申科執政的幾年裡,烏克蘭經濟因美國帶領歐盟對俄經濟制裁,烏克蘭充當了馬前卒。原以為能把俄羅斯搞死,俄羅斯不但沒死,跌倒後一個鯉魚打挺又硬實起來,倒是把烏克蘭反制裁的七零八落。 烏克蘭在前蘇聯計劃經濟時期,沒有形成自己獨立的經濟體系,都是與俄羅斯囯內的經濟結構捆綁在一起,俄羅斯實行反制措施,第一個受罪的就是烏克蘭,導致烏克蘭製造業缺東少西,一厥不振,而美國遠在大西洋彼岸,損失微乎其乎。

烏克蘭與俄羅斯分家得到了黑海艦隊大批飛機戰艦,因經濟凋敝無法維修再建只能賣掉家底,航母當廢鐵賣,最先進高精尖的野牛氣墊登陸船當商品賣,航空發動機當零件賣,烏克蘭美女當服務員用。烏克蘭就象一個坐吃山空的醉漢,被美國制裁俄羅斯跌進了黑海里。烏克蘭又缺乏石油天然氣資源,在俄羅斯反制下天然氣價格被抬高。想通過增加塞瓦斯托波爾港軍事基地租借費扼制俄羅斯天然氣漲價,但隨著丟了克里米亞後塞瓦斯托波爾港也隨之去了。波羅申科只能倒向美國和北約了。但北約能否真能收留它,還不是美國一家說了算,要看成員國投票結果如何。

波羅申科儘管誓言氣吞山河,是否掀能起波瀾。俄羅斯總統大選就要揭曉,普京在接受採訪中60%的時間談的是囯防與軍隊建設,10%談外交,30%談經濟建設。因為外交上怎麼努力,也擺托不了美國的制裁,只有穩固的囯防才會有穩定的俄羅斯,才會防止真正的四面楚歌。波羅申科的未來一意孤行走下去,好端端的烏克蘭將囯之不囯!


謝邀。

這年頭,好像誰的聲音大誰就有理,誰的嗓門粗誰就贏了的樣子,挺搞笑的??

因為聲音大,俄羅斯似乎就四面楚歌了。但實際上,仍然還是「一面楚歌」。

這個一面,自然就是西面。

近期的主角是昔日的日不落帝國。可能連英國人自已都有點懵逼,好久沒站在聚光燈下了,這回一不小心成了主角站到了舞台中央。也許,這也正是梅姨的算盤,讓都已經退出歐洲政治舞台的大英帝國最後風光一把。

梅姨的意圖,除了刷存在感,為美國助拳,在大選關頭噁心一把俄國人和普京,只怕也有轉移國內矛盾之嫌。只不過理由有點牽強,手法有點笨拙,讓人看得出些硬生生的猴急來。

至於波羅申科,說起來都挺沒勁的。這時候出來喊幾聲,除了表達下對西方世界的忠心,剩下的就是走夜路唱山歌,自己給自己壯膽了。

一個寡頭,玩弄著國家的命運,原本就是極端自私的。玩丟了克里米亞乾瞪眼,以為噴口水就能把俄羅斯噴倒了?

他真的能把侵略者趕走?

如果不能,就是公開忽悠烏克蘭人民。現實是,依靠烏克蘭自身的力量,斷無戰俄羅斯而勝之的可能。而指望西方/美國助一臂之力,想想而已。對於美國人來說,要的只是烏克蘭的政治正確。現在烏克蘭已經政治正確了,目標也達成了,至於烏克蘭怎麼樣,烏克蘭人民怎麼樣,與美國無關。

回到題主的問題~為什麼俄羅斯「四面楚歌」?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回答是~俄羅斯在和西方人集體吵架啊。


普京在,俄國一直四面楚歌。言而無信,誰對它好欺負誰,對朋友指手劃腳,再加上俄國以前500年欠下的血債,誰會對它好。俄國靠著以前留下的武器,特別是核武別人不敢對它怎樣。沿現在軌跡再衰下去,還會再分裂。


怎麼是四面楚歌呢?不過是多了些趁火打劫的小丑而已。

一個糖果廠老闆,打著反腐旗號上台,一意孤行,挑釁俄羅斯。在失去克里米亞後,才知西方給自己畫的是一張空洞大餅。但仍不思悔改,繼續與鄰居為壑,讓東烏克蘭危機四伏。

自己國內執政也不穩定,強制將競爭對手遣送出境,但腐敗在繼續,混亂在繼續,分裂在繼續。只好在國際場合發狠用力,藉以轉移視線,拉北約和歐盟做虎皮。

「趕走入侵者」不過是給自己加油打氣,北約不會為你流一滴血,你的烏克蘭軍隊也已經站不起。

坐下來吧,治國不是演戲,更不能指望畫餅充饑。喊口號奪權的日子過去了,請安心抓民生,抓經濟,搞好鄰里關係。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