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及世界範圍內,戈薇人氣都超過桔梗,而在中國恰好反過來。這種現象是否反應了某些國民性格?

日本多次官方投票,戈薇人氣都遠超桔梗

戈薇第10,桔梗第23

戈薇第3,桔梗第7

2019年11月全球大投票,儘管桔梗吧各種拉票,人氣還是輸給了戈薇


為什麼極端薇迷要提這個問題,然後邀請一堆桔迷作答,再賣慘到處都是桔迷黑戈薇?等會兒是不是還要找幾個黑來披皮?這套路我已經看吐了,那今天這鉤我咬了。

劇情進行到一半時,犬番角色投票:

戈薇第3,桔梗第7

十年前,高橋老師全形色投票:

戈薇第10,桔梗第232019年高橋老師全形色投票: 戈薇第10,桔梗第11

1.桔梗算是先抑後揚的角色,戈薇前期表現卻是遠超後期。如果劇情只看了一半很可能喜歡戈薇討厭桔梗,所以第一個投票戈薇高於桔梗很正常。在很早的時候國內戈薇人氣也高於桔梗,白靈山劇情之後纔出現了人氣反轉

2.更有參考價值的是兩次高橋全形色投票,投票結果重要,分析數據更重要。

①對比兩次投票,犬番整體進步顯著,無論是作品還是角色:

兩次投票犬番進入投票前30的一共13位角色,9人進步,3人退步,戈薇無變化

桔梗:23—11

戈薇:10—10

②此次nhk投票桔吧薇吧都有努力拉票,薇吧轉糧都要提醒投票,實際上拉票力度是比桔吧大的,薇迷在投票這方面也一直比桔迷雞血。但之後薇吧刪除了痕跡,再大肆宣揚桔吧拉票自己沒拉還贏了也大可不必。

③這投票雖是全球投票,但日本本土票比重遠遠高於其他國家(稍微瞭解一點各方面投票的都知道),且投票全程不透明,無法得知砍票機制。

④因此,看上去似乎戈薇仍是第十,實際上在其他角色都吸到更多粉的時候,戈薇本土也是頹勢。作品上升為第一,男主犬夜叉上升為第一,女主日暮戈薇卻仍是高橋長篇漫畫女主中的最後一名,差點前十不入。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道理想必大家都懂。

而在推特上也有很多櫻花妹說小時候討厭桔梗,長大後成為了粉絲。此次桔梗投票的進步也充分證明瞭這一點。

⑤說到底在日本桔薇菜雞互啄罷了,不知兩位具體差幾票,對比下殺犬與女角色的人氣差才叫碾壓好嗎。薇迷到處刷犬殺薇人氣鐵三角,我都要以為戈薇是前五了。請問第一第三為什麼要和第十三角?凡事先問問自己配不配。

3.犬番的主要受眾主要還集中在東亞,其他有些國家偶爾出現一兩張同人圖,就得國外都是薇迷的結論也不知道什麼毛病。有些覺得世界只分為中國日本美國,說英語的國家=美國=歐洲=國外的rz真能把人氣得笑出來。

4.如果要分析國民性,像菊與刀那樣一本正經胡說八道唬得人一愣一愣的誰不會?不過這種釣魚問題沒必要,不如說說實際的。

明星需要營銷,紙片人也一樣。

在主角/官配=絕對正確,無腦嗑cp刷沙雕圖的現在,桔迷搞圈子是天然弱勢,桔梗吸粉只能靠自身的角色魅力。在推特上桔迷氛圍明顯不如幾個薇迷太太一起玩。連搜個桔梗關鍵詞都是一堆花和和果子,推上又沒有桔迷大粉,日本桔迷壓根聚不到一起,所以給人感覺日本桔梗人氣不高,但投票起來又勢均力敵。

順便一說,國內薇迷同樣是混圈的特質使她們在微博豆瓣這些飯圈氣氛濃厚的地方如魚得水,只要幾個人每人掌握幾個號就能在時淚圈舞出花來(指混圈薇迷,路人勿對號入座)

5.在誰都不能忽視中國市場的今天,還覺得國人就要低人一等,國內人氣不作數,國外月亮更圓的有些薇迷挽尊姿勢實在難看。喜歡一個紙片人還需要日本人做靠山,需要外國人的喜好來給自己底氣?

那我們就來簡單舉三個例子談談國內人氣到底有沒有用。

  • 網易三個遊戲聯動了桔梗,yys聯動桔梗3.7億流水,氪金量有沒有用?
  • 因桔梗而得名,火了一個夏天的桔梗裙有沒有用?
  • 明星梳桔梗髮型的照片在外網得到高贊,出圈圖對明星來說意義如何動動腦子想想,這有沒有用?

專業人士可比你們這些整天想著怎麼給tv監督安粉籍來黨爭的戈薇粉清楚誰才能帶來真正的利益。要麼桔梗人氣更高,要麼桔迷肯為桔梗花錢,要麼二者都有咯。吹些虛的有啥用?我都不明白給完結十年的紙片人在微博b站刷數據營造一種戈薇天下第一的假象意義何在,是能讓你家女主和當下熱門角色肩並肩還是咋滴?

6.結論:國外桔薇人氣差不多,且桔梗人氣在上升,戈薇不進則退;國內桔梗人氣高於戈薇,且帶來的經濟效益戈薇更是比都比不了。

虐到了嗎,爽了嗎?又有「全世界都要害薇薇」的新素材可以賣白蓮順便虐粉固粉了呢。少邀請我回答這種嗶嗶賴賴的問題,路人搞事情就算了,粉絲安安靜靜粉自家角色是會死嗎?

—————————————

評論區大佬說了,曾經在貼吧看過一個投票戈薇高於桔梗,且自己周圍戈薇粉更多,所以在中國戈薇人氣也比桔梗高。

有理有據,我被說服了【手動狗頭】。所以在此更正(不代表本人意見也不代表任何羣體更不代表客觀事實):戈薇全球人氣女王。

所以題主不用拉踩桔梗了,桔梗糊比一個,而且人都化光好多年了,請人氣女王日暮戈薇的粉絲自信點,放過戲裡慘兮兮戲外還沒人愛的十八線女配,眼界開闊點,走出犬番走向世界,拳打xxxxx(某熱門番劇的金髮女主),腳踹xxx(某後宮番劇的現充女主),讓所有人知道,什麼叫人氣。

————————————

我算是明白了,桔迷說舉報都是放檯面說,薇迷面上義正言辭指責別人,背後舉報得可歡。引戰問題可以有,不爽引戰那是萬萬不行的(笑)。

——————————————————

戈薇粉厲害啊,一個月過去了還在舉報。

———————————————

一小時之內的回復都能被舉報掉,實時監控?笑出聲。

那我就在這裡補充:

題主是極端薇迷是事實;

題主提問引戰是事實;

題主邀請了一堆桔迷是事實;

薇迷賣慘說知乎被桔迷佔領了是事實。

拉踩了桔梗還邀請桔迷,邀請了桔迷還不讓桔迷說話?說了就把你舉報掉轉頭賣慘666

好霸道啊~

這個答案怕也留不了多久了。我備個份先。


很簡單的道理,把兩個角色單獨拎出來,比較個人魅力,每個人都會喜歡自己認為魅力高的那個人。喜歡戈薇的人需不需要拉別人入坑我不曉得。但是喜歡桔梗的人很多不會太在意所謂人氣這種東西,更沒有必要去和別人比(沒有飯圈文化的影響,沒必要碰瓷,貼吧都不上)。所以如果你看到的情況是:所謂的桔梗人氣在國內比戈薇高,那麼真實情況會是: 喜歡桔梗的人比你看到的還要多的多。這個從除了投票以外的其他數據上都可以很好的體現。至於國外,你只看所謂人氣的話,投票差距也就這麼大而已,所謂人氣又有多大差別呢?

不過總之還是你開心就好。爭來爭去是真的沒意思,等你長大了你就明白了。喜歡一個角色都要搞意識形態那一套是真的很幼稚。

而且,問問題的時候,如果不是釣魚,在描述所謂客觀事實的時候就只要有真實數據就行了…什麼叫做儘管有桔吧拉票,還是輸了 。一句話就表明題主立場了。不是釣魚就是腦子不好。真想討論問題,就沒必要夾私貨。


再次補充(哈能修改答案了我…之前那是,網速??)

應小可愛要求發美圖,剛好有人提到漫畫裏的顏值問題,那麼,就來看看漫畫中,被《犬夜叉》官方稱為美人,被男女主誇美誇漂亮的桔梗吧~黑白和上色都選了一些,前期和後面的也都有

奧義封面的冷白皮美桔

大聲——桔梗大人是仙女!!!

———————————————————————

第二次補充…好像我最後說責任那一塊不少人覺得不中肯,稍微貼個圖

還有,我真的不覺得一個現代人不會射箭有什麼問題,剛接觸射箭射的很爛也沒什麼問題,但是——一邊說我不是桔梗我就是我自己,一邊說桔梗借我力量吧,最後射不準又毫不猶豫推鍋給桔梗,說什麼桔梗就不是神射手吧桔梗這個人射箭就不厲害吧…

呵…不過官方吐槽,最為致命

犬夜叉表示——是你(戈薇)太差勁了!

第一次補充的是——有的評論感覺挺奇怪的,然後發現是題主把問題改了啊

之前一開始題主問的是,為什麼戈薇在日本和歐美的地方人氣遠超桔梗,而中國卻是桔梗遠超戈薇,反映了什麼國民性格

題主之前問的是這樣的問題,我也是就這個問題進行回答,所以說有些覺得戈薇桔梗如何的,就不必跟我找茬了

————————————————————————

人氣這個國外的不太清楚哎,不過既然題主說戈薇在中國不如桔梗,又扯到中國人國民性格的話

那麼就,搬一下大佬的細緻解說的帖子,為什麼中國或者說中國人更偏愛桔梗呢————

《桔梗與中華文化的三種緣分》

【人緣—對悲劇英雄的禮讚】

桔梗是一出場即帶著」悲」色彩的角色。但這並不是她被青睞的主因。

託爾斯泰說過」幸福的家庭大多相似,而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所以在這裡我也想用類似的一句話」喜角色大多相似,而悲角色各有不同」

「悲角色「從廣義上應該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是悲慘角色,比如《犬夜叉》裏眾多死於非命的村民,例如珊瑚家人等等。他們的一生就只能用」慘「來形容,除此之外沒有更多了。

第二層是悲劇人物

人性的本能是追求喜樂逃避悲苦,然而世界上很多影響深遠的文化鉅著都是悲劇。莎士比亞四大悲劇的上演率遠遠高過四大喜劇,中國四大名著中除了西遊記,其它三部都不能算作喜劇,《紅樓》更是大悲劇。甚至為了孩子的快樂而生的童話,都不能忽略《小美人魚》、《賣火柴的小姑娘》、《快樂王子》這些悲劇故事。

至於悲劇人物,那就更多了。哈姆雷特、奧賽羅、美狄亞、阿伽門農、《紅與黑》的於連、田小娥、苔絲、安娜卡列尼娜、《戰爭與和平》的安德烈公爵、《悲慘世界》的沙威、《呼嘯山莊》的希斯克利夫…比起因為戰爭饑荒而死去的悲慘角色們,他們經歷談不上多「慘「,但是他們的命運過於波折、個性又很強烈,因為這些

我能說出的喜劇角色並不多,但是悲劇角色卻一開口一大串。並非我不喜歡喜劇人物帶來的快樂,而是相對與悲愴的角色帶來的心靈震撼,快樂的感受是有限的。

但是這些悲劇人物我從心底並不喜歡,只是無法忘懷。

只有一種例外,可以讓我超越趨利避害本能的,寧可忍受悲傷也要追隨和仰慕的——

悲劇英雄,也是「悲角色」中的第三層次

例如《水滸傳》的林沖、《三國》出師未捷身先死的諸葛亮、還淚而亡的林黛玉….二次元裏有魯路修、自來也、波風水門,熱門IP中的梅長蘇、百里屠蘇、趙靈兒…

他們都是面對無法擺脫的悲苦命運,卻不屈地與之抗爭,不惜一切地為理想而戰,為信仰而戰,為他人的福祉安寧而戰,哪怕最後付出生命代價,無法衣錦還鄉,得到圓滿結局的人們。

在東瀛,稱之為這是武士道精神。

悲慘人物引出了人們的同情心,悲劇人物引起了人們的同理心,只有悲劇英雄能激發人們的仰慕之心。

比起喜劇英雄,悲劇英雄對人們的心理挑戰更大,需要克服趨利避害的本能人性,跨過害怕悲傷的那道坎。於是,「不以成敗論英雄」——於是我們就用一句話就跨過這道坎。

評價一個人,不是最後的結果,而是他是否具備英雄的品質,所以國人不會嘲弄垓下別虞姬的項羽,出師未捷身先死的諸葛孔明、敗走麥城的關羽……他們從未因結局不好就被湮沒在歷史的塵埃裏,相反因為他們即使自知前方是一條無法回頭的修羅之路,也本著足夠的勇氣走下去,讓現實中陷於窠臼裹足不前的普通人們仰慕不已。

那桔梗算是二次元中的悲劇英雄嗎?還是一個普通的悲劇角色?

還是讓高橋自己來評價吧,這應該夠權威。

力石徹是何許人?科普一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4649529/ 【圖片】她是百分百配得上這個稱呼的,具備了一切要素。(這個鏈接,唔,我自己配一下圖吧)

當她熠熠生輝的靈魂升入夜空的那一刻,沒有任何人敢冒嘲弄她、漠視她,揶揄她和犬夜叉的過往,她耗盡生命倒在消滅惡人的路途上,卻在無數觀眾心中穩穩地站直了。

她最值得自豪的事,就是成為了作者心中的力石徹,一位真正的悲劇英雄。

「把生命燃燒殆盡,只剩雪白的灰「,這是力石徹的遺言,他的生命結束在拳擊場上,用在桔梗身上毫不違和。

對於有些嘲弄桔梗死在大結局之前,沒有最終登上消滅奈落舞臺的肖小們,我只想說一句:你可以惜命,也可以計算利益得失,但是你們永遠沒有資格去嘲諷擁有」貫徹信念的決心「的人們。

【地緣——和而不同的中日文化圈】

D站上和P站上最能表現出桔梗神韻的作品,作者基本出自於東亞。高顏值神還原的cos多半也是東亞coser貢獻的,桔梗本身是東方人塑造的角色,東方人coser更能抓住神韻。

因為地域的原因,東亞的觀眾對她理解起來要輕鬆多了,尤其是那些獨特的佛家元素:輪迴、轉世、靈魂救贖…

不過這些東西對於歐美人就很無解了。」輪迴?那是什麼鬼?」「轉世?WTF?」

我可以想像,桔梗的很多想法,他們看了後一臉懵圈。至於上輩子下輩子,天哪,我覺得他們腦仁都要爆了。因為無法理解,因此容易產生誤會。

中日文化相近,但是又存在相異的地方,這可能就影響到了角色,造成桔梗在中國比本土更受歡迎。

首先中華文化中對於「死亡」的理解與日本有區別,具體來說就是:生與死之間未必要劃一道嚴格的界限。

《犬夜叉》中,楓婆婆和某和尚都說過,你不是這個世界的人,你應該去那個世界(冥界)。中國也有個類似說法「塵歸塵、土歸土」

但是仔細想想,那些志怪小說中,最後被和尚道士成功收走的鬼怪,往往是十惡不赦的惡鬼。而生性善良的幽靈,或者是哪怕做了錯事但最終悔悟的死者,卻是可以得到好結果的 。例如牡丹亭中的杜麗娘,以及聶小倩,聶小倩也是幽靈,她不但能戀愛,還能甚至生子,受封誥命,享受和活人一樣的優待。

不是異界之人就一定要被歧視或排斥,而是為禍人間的鬼怪才會被驅趕,對於本質善良的亡者,人們普遍是有包容理解之心。只要你改了,死了也能讓你活過來。《西遊記》裏唐太宗不就地獄N日遊之後又被強行拽回陽間了嘛。

顯然,中國文化對死亡的理解,更加寬容,也更加辯證。這個微妙的認知差異,必然影響到觀眾對死而復生的桔梗的看法。至少,我從眾多同好為桔梗復活之後的待遇打抱不平可以看出,很多人是並不認可「生死定論」的

現實中對於生死無能為力,但在文學作品中,死者復生之後像活人那樣享受正常人生活的案例層出不窮,很少像《犬夜叉》那樣非黑即白的用「生」和「死」來劃分陣營,不會簡單地認為「活人就是好的,死人就是壞的」,「死人沒未來」的無限洗腦循環。

然而,經歷了生死輪迴的桔梗,說出了這種具有辯證思維的話,雖然不為東瀛傳統所容,卻陰差陽錯地與不少天朝觀眾想法一拍即合了。

第二個差異,是集體觀。

日本社會的集體主義在意到什麼程度,我不用細說了。少年漫畫裏哪個主角不組個團隊都說不過去,《犬夜叉》中也一樣。

中國人文精神裏同樣在意團隊,然而卻並不排斥「孤獨」。孤獨不是過錯,更不是人格缺陷,而是一個人自我強大必經的經歷。我們有「慎獨」的情節,自然不會一味把孤獨的人視作異類,不要求他們組團打怪或者和某個人建立羈絆。

以一己之力孤獨對抗集團式對手的人,比如千里走單騎的關雲長、獨戰長坂坡的趙雲。我們不會指責他們沒有團隊精神,反而用一個」孤膽英雄「 的稱號讚美他們。

雖然重視團體協作,但並不排斥獨自戰鬥的個人。舉個栗子,中國的修仙小說裏,主人公大多需要獨自修鍊來達到強大的目的,而不是依賴其他人。

然而對於從小就強調「不要和周圍人不一樣」的日本觀眾,他們中很多人會這樣認為嗎?現實中,有些日本人僅僅因為穿衣打扮行為方式和周圍人不一樣,明明什麼錯事都沒有做,就被人排斥和孤立了。

桔梗在漫畫裏,一來是一個不完全復活的亡者,二來又獨來獨往,想必她的這兩個特點也許在三次元的日本社會裡,妨礙了不少人喜歡上她和接受她,但是在異國,這些構不成太大的阻力。與眾不同的桔梗,特立獨行的桔梗,我不會認為她比組團的盟友們低了三分,她獨自強大的過程是我所嚮往的。

我覺得這就回答了那個知乎提問人的問題,為什麼中國人比日本本土更偏向桔梗。

因為我們不僅僅「不以成敗論英雄」,同樣「不以生死定黑白、不以獨行歸異類」。

很多人因為桔梗的孤獨而心疼她,但我想這也是桔梗看清奈落本質以及最終參悟的一個條件,如果她也組隊,也許會收穫輕鬆快樂,但是這些熱鬧和快樂真的有助於她從經歷兩次生死輪迴的痛苦中解脫?也只是臨時得到,內心仍然在迷茫著,甚至有時候會被幹擾,無法看清問題真正所在。

有時候必須要一個人去冷靜思考,這就是修行。

【眼緣—恰到好處的東方古典美】。

純粹說長相,桔梗並不是傾國傾城,但是如果我要形容她的外貌,那就四個字「恰到好處」

先說外貌吧,漫畫裏桔梗是鵝蛋臉+丹鳳眼,畫過仕女圖的人都知道,這是中式古典美人的標配。要在三次元中需找對應,那就是她最接近了(純粹從長相上)。

漫畫中桔薇相似,但是高橋也在細節上做了區分,最大的區別就在臉型和眼睛,戈薇五官特徵是「圓臉+杏仁眼」。而桔梗的眼角是微微上翹的。

TV裏桔梗的眼形接近杏仁眼,沒有畫出漫畫裏丹鳳眼的感覺,要知道丹鳳眼是非常魅惑的

形體上, 桔梗的身材其實很豐滿,天鵝頸、黑長直的頭髮、挺拔豐滿的胸、纖長的手臂,大長腿。高橋卻一直把她曲線玲瓏的美好肉體包裹在寬大的衣袖中,偶然才露出驚艷的一幕

桔梗的背脊總是挺得直直的,目光平視,很少見得到她向誰低頭鞠躬,更不會跟在男人後面拖著小碎步亦步亦趨,和「那一低頭恰如睡蓮般的溫柔」大和撫子們大相徑庭,戰鬥中常會顯示出比男性更加剛強獨立的一面。

但是她又不是漫威裏那種彪悍肌肉、鋒芒畢露的神奇女俠風,外形總的說來溫潤如玉毫無攻擊力,不戰鬥的時候,又讓男性產生了憐惜和保護欲。

桔梗的身體,讓我想起古典芭蕾舞者,她們的足尖每天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她們渾身上下都是強健有力的肌肉,支撐著她們以做出那麼多高難度動作,然而從整個人體線條來看,她們的形體卻又那麼纖細輕盈,楚楚動人,女性特徵十足。

截然不同的風格統一在同一個人身上,柔而不弱、強而不剛,美得恰到好處。

桔梗是日本漫畫角色,但她的五官、身形、服裝造型、肢體動作、儀態、氣質,並不是很」日式「,多了幾分英氣少了幾分順從,反而更接近魏晉之後、晚唐之前古典華夏美女的審美標準,一種溫柔內斂卻靈動大氣的健康美。(朱程理學盛行之後古人對女性審美開始變得病態,侍女們的體態越來越貧瘠,眼中越來越沒有神采,我順便提一句)

曾經學習過古典仕女圖的小姐妹就說過,她見到桔梗的一瞬間,心怦怦直跳,彷彿在哪張古畫上見過她。

桔吧也有一位大觸小姐姐,她用傳統中國工筆畫畫風格來描繪桔梗,竟然一點都不違和,渾然天成,好像桔梗就是一位穿著異國服飾的中國女子。 我找不到鏈接了,不過伊吹五月桑也畫過中國風的桔梗。

我覺得,這就是所謂的「眼緣」

——————————分界線————————

後面就是我個人碎碎念啦,題主說國民性格,我覺得的確有道理

——算了不少戈薇粉不看內容直接來槓,還在我評論底下跟別人槓實在有點煩,上面補充的就放著,碎碎念差不多刪掉好了

粗淺的總結:中國自古禮儀之邦,講求仁義禮智信,更講求道德和大義,也更推崇悲劇英雄

——————不知道是否解答了題主的疑惑呢,關於桔梗的高人氣和國民性格

最後簡單的個人理由

我顏控,我慕強,我敬仰犧牲奉獻者,我愛白月光也愛硃砂痣,我喜歡溫柔的人,喜歡帥氣的人,喜歡美好的人

喜歡桔梗


我愛桔梗!


呃,當年混過圈的都知道,桔梗人氣是完全超出男女主的,最早在貼吧桔梗單人相關遠遠超出戈薇的。只能說日本內戈薇人氣高,全球我不敢講,起碼在中國,桔梗人氣是遠遠超出戈薇的最新截圖2020/02/08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