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剪子嘞,戧菜刀……”以前,總是有着這樣抑揚頓挫、合轍押韻的吆喝聲在衚衕弄堂裏迴盪。如今,在高樓聳立的現代化都市裏,這樣的吆喝聲卻漸行漸遠,偶爾響起的一道“磨刀”聲,讓人恍惚又回到了“磨刀年代”……

  4月3日,三湘都市報記者跟隨有着20年磨刀經驗的魏書亭師傅,體驗了一把都市“磨術師”之旅。

  刀刃“吹毛立斷”纔算手藝

  魏書亭老家在河南漯河,來長沙磨刀已有20年。這些年來,他除了每年春節和農忙的時候會回家,其餘的時間都會和老鄉們來到長沙做磨刀生意。

  花甲之年,魏書亭身體依然矯健,每次出來“吆喝”至少需要帶着磨刀工具走5公里路。

  兩塊磨刀石,一塊質地粗糙,一塊質地細膩。“粗糙的負責磨去刀刃的缺口,細膩的負責將刀刃磨鋒利。”魏書亭告訴記者,磨一把刀的時間五至十多分鐘不等,遇到“寶刀”魏書亭會花更長的時間。“質量越好的刀越難磨,花費的時間也就越多。”說起磨刀的活兒,魏書亭顯得很健談。

  魏書亭說,磨刀不難,一般人自己在家也能磨菜刀,但要想磨出“吹毛立斷”的效果,那就是技術活了,真真考驗手藝人的本事。對於這個本事,魏書亭對此相當執拗,每次打磨一把好刀,就如同打磨一件作品。“我磨的刀可以做到把指甲往刀刃上輕輕一觸,就能把指甲削下來。磨的剪刀能夠刮鬍子、剪絲綢。”對於自己這麼多年練就的“磨術”技能,魏書亭很滿意。

  爲了招攬更多顧客,魏書亭一般會選擇在小區裏,拿着喇叭對着樓裏“吆喝”,然後找個地方停下來“等客上門”。“10塊磨一把,不快不收錢!”魏書亭對自己的手藝十分自信。

  一上午,磨了10把菜刀。爲了方便收錢,他還開通了微信支付功能,“老手藝也要跟上時代的步伐。”

  會在“磨刀”路上走下去

  中午12點半,魏書亭來到一家麪館,點了一碗肉絲麪當午餐。

  在用餐的間隙,他向記者感嘆,作爲一門老手藝,磨刀這個行業在民間流傳了幾百年,生意最紅火的是上世紀90年代。“最忙的時候是每年的過年前,年夜飯怎能沒有一把好刀,所以常常要磨到深夜兩三點。”

  記者不明白“磨剪子嘞——戧菜刀”裏的“戧”是啥意思,魏書亭笑了笑解疑,“戧”指刮掉或擦掉刀體表面的一層鏽斑,先要看刀口是軟是硬,硬的用砂輪打,軟的用鋼鏟,“戧”完了再上磨刀石。簡單地說就是把發鈍的刀口通過“戧”的工藝磨薄,讓刀具變得鋒利。

  “如今需要磨菜刀的人越來越少,也就沒多少人願意做磨刀這行當。”魏書亭說,不管怎樣,磨刀也是門老手藝,他會繼續在這條路上走下去,“能走多遠,那就不知道囉。”

  記者 王智芳 通訊員 鞏如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