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年開始接觸電腦,猶記得當年intel amdCyrix 在統一平臺相互插來插去的回憶;由amd K6II +intel i740到借用朋友奔騰2+TNT2 玩quake 3 那種畫質效果的數量級提升的爽快;銅礦賽揚566直接外頻66Mhz拉到133Mhz,瞬間超頻100%的酣暢。。。。。。。。。。。

現在看來 老了 沒啥好配置可弄,關鍵是玩遊戲的興趣還是10多年前的魔獸3;

公司同事說起喫雞不知道多好玩,問我怎麼買顯卡,用1050ti說不行,此緣由想起也要跟上時代,就開始升級;結果升級後下了喫雞打了一把,現在在沒玩過,,,,

一直是amd的用戶,主要是性價比計算 ,銳龍出來也是個契機,所以升級清單如下:

cpu amd 銳龍 1700

主板 msi b350 pro AC

內存 芝奇 ddr2400 8G*2 顯卡 七彩虹 1060 5g電源 全漢 sfx 450冷卻 喬思伯 120水冷

ssd hp m2 256g其他存儲 老機器遺留機箱 自製 T12

機箱說明

幾個月前我就發過此機箱的裝機,這幾個月主要是再弄批量化和去bug工作,已經添加了新的想法及理念進去,基本現狀已經批量成型,主要特點如下:

電源支持:sfx/sfx-L 130mm

顯卡:330mm長53mm厚越肩高度48mm的顯卡,基本旗艦顯卡可以安裝

cpu散熱: 水冷方案 支持120規格含風扇60mm厚冷排,可裝雙風扇,25mm+15mm 風冷方案:65-55mm高度下壓式風冷散熱器主板支持:ITX規格 17cmX17cm輔助散熱:尾部可安裝12cm-15mm厚散熱風扇存儲支持:固定位 2X2.5寸-8mm厚 可變位 2X2.5寸-15mm厚 顯卡越肩高度20mm以內可用 2X3.5寸硬碟位 不裝冷排可用 2X2.5寸-15mm硬碟位 尾部裝進風風扇將佔據1個硬碟位置物理尺寸: 129mm寬X216mm深X403.5mm高 (安裝底座支架總高420mm)

特點:

  1. 機箱可立放,可臥放,尾部可以挨著牆壁擺放
  2. 立放機箱投影面積129X216mm,比流行的A4-SFX機箱佔地面積還要小,方面桌面擺放
  3. 垂直結構,尾部只有電源介面和線束出口各一個,避免普通結構機箱尾巴一大堆凌亂線材
  4. 主板位置可橫向移動位置,以適配超厚顯卡,增加硬體兼容靈活性
  5. 前面板預留了 wifi藍牙天線信號窗口,可以diy天線粘貼在背後,實現天線內置
  6. 機箱360°拆卸,可以從任何角度調整安裝自己的硬體

效果圖及概念展示如下:

活動結構動圖

主板整體移動,以適應2.5槽顯卡安裝

顯卡位置變化

開始實際裝機展示

來個總體硬體 機箱 合照

手壓住頂蓋,往後推,即可打開頂蓋

左右兩側,拆掉四枚螺絲,往後拉尾板即可卸掉

頂部、底部各有2枚6-32螺絲,可換成手擰螺絲,拆卸掉,就可以完全打開機箱箱體

機箱解體,擺個pose

先安裝2個2.5寸硬碟,這步驟不是必須遵守,順序隨意

硬碟已經固定完畢

接下來安裝顯卡,我的顯卡越肩沒超過20mm,所以不用調整,如果有高越肩顯卡,顯卡支架是獨立的,可以拆卸往一側移動,共有3個檔位,以適應32mm-48mm越肩高度顯卡

鎖緊顯卡螺絲

接下來安裝尾部進風風扇,風扇上面部分可以安裝1個2.5硬碟,我沒得裝了

接下來是穿cpu輔助電源線,這點要注意,先穿好再安裝主板,否則只能從主板前面插

安裝M2 ssd,散熱片是用扎帶紮緊的,推薦背靠背安裝顯卡的安裝m2ssd 要配散熱片,溫度可以降低10℃

拆wifi模塊,接內置天線,結構買的線頭子大一號,只好作罷

安裝主板和冷排,冷頭怎麼安裝就不寫了

鎖緊冷排固定螺絲

安裝電源,電源延長線插入電源,要先插入再鎖緊固定電源,方便安裝

電源安裝完畢,接下來就是接插各種線纜了,我只用了24pin定製線,其他的都是標配模組線

顯卡側,稍微理了下線材,還算整潔,全部用定製長度線會更整潔美觀,走線是一門藝術

先開機點亮,這是個好習慣,以免封箱不亮又要拆,就麻煩了

封好外殼,倒過來,安裝底座支架,支架上面自己貼的減震棉,切得不太好,請忽略

立起來,效果還不錯,不過遺留了預先準備的2個東東,1個wifi天線買錯了,1個定製hdd線做短了點

立起來幾個角度展示下

和xbox 360對比下,設計機箱的初衷我就是想替換掉客廳xbox的

拆掉底座支架,側面粘貼4個橡膠墊,開始趴下臥放操作

臥放效果展示

幾張臥式效果

放客廳去看看,還行哦,不過客廳電視櫃太雜亂 就沒多拍 哈

最後拍張桌面收尾裝機,放桌子上比較整潔,和音箱擺一塊,基本深度和其差不多,這樣遊戲工作都有桌面空間了

再來幾張測試圖

拷機溫度還行 正常範圍,畢竟是120水冷

顯卡拷機甜甜圈,82°最高,這卡就這樣,裸機81°

總結

一直以來,電腦經典放置都是IO對著後面,但是整體深度就由顯卡長度決定,這樣用強一點的配置,機箱基本告別桌面擺放了,即便擺放也是把機箱正面轉90°,這樣很浪費桌面空間,因此設計了 這款T12機箱。

T12機箱基本滿足了我現在所有的需求,設計是按照各旗艦硬體配置極限尺寸設計的,散熱也全方位考慮了,基本帶8700K+1080Ti是沒有問題的;

此機箱也考慮了客廳應用場景,臥放基本可以和家庭音響、功放疊放一起,也不影響整體風格,同時從客廳應用特點,把水冷冷排拆除用風冷方案,可擴展2個3.5寸倉庫盤位置,同時還有多個2.5寸硬碟位置補充存儲空間;而且前面板有個小窗口,不僅可以粘貼wifi天線,還可以粘貼紅外接收器,這樣可以實現遙控電腦,加上獨立強勁的顯卡,打造客廳應用VR娛樂中心。

感謝觀看,歡迎留言討論探討!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