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就是因為懶。學習的苦需要自己主動去喫,生活的苦……你躺著不動它就來了。

這不是選擇題,這是附加題。

生活的苦一直有。並不是說選擇喫學習的苦,就不用喫生活的苦了。而是在生活的苦的基礎上,再加上一個學習的苦,一般人真的喫不消。倘若有人告訴我,我可以不管工作,不用擔心錢的問題,有喫有住,只管學習就是,那我肯定屁顛屁顛跑去學習了。而現實是,大多數人,能平安地活在這世上,已經耗盡了僅有的精力。


生活的苦可以被疲勞麻痹,被娛樂轉移,可以行屍走肉,得過且過。

而學習的,你要每時每刻保持清醒的認知,敏銳的觸感。


世間萬難,無非一拖二惰三不讀書

個人結合自己的經歷談談看法

我覺得學習的苦狹隘來說應該就是讀書的苦,小學,初中,中考,高中,高考,大學。。。

生活的苦應該是指為了生計奔波,比如因為沒有文憑然後從事體力勞動,或者儘管有文憑但是沒有特別長處而從事一般的社會工作,經常加班、面臨失業、工資不高等。

這樣比較的話,生活比讀書苦多了,但是大部分人都是先讀書後就業(生活),沒辦法知道生活很苦的情況下再回過頭重新選擇。

當然也有少部分人看到生活的苦處了(父母的工作等),但是仍然無所觸動,很大的原因是因為讀書的長期的一個過程,要抵禦很多誘惑(遊戲、朋友邀玩、手機等等),而生活的苦,比如工地搬磚,白天乾的很累,晚上躺著就不用考慮了,是間歇的,而且可以替代的,白天一邊幹活,中間空檔的時候可以刷個微博喫塊西瓜,搬磚晚上可以工友間喫喫夜宵喝喝酒,或者換個工作。而讀書只能是一個人的事,只能一個人走,而且要一件事情一直積累。


因為學生還沒體會到生活的苦……


1.因為沒有預見性;不知道以後會怎樣,不確定努力學習會過上好生活,也不確定不努力一定會很慘。

2.其實學習也很苦,有些人寧願賣力氣,也不能靜下來讀書,性格問題;


看過一個回答

因為學習是主動喫苦,而生活是被動喫苦!


因為喫學習的苦的同時也在喫生活的苦,很多人只能夠承擔得起一種苦。那些喫得苦中苦的人,都是非常人。


我覺得因為是工作和生活中的苦還可以看到真真切切的變化,今天刻苦工作可能就真真切切看得到腰包裏的加班費,而讀書做學問,卻是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的,不見其長日有所增,不見其損日有所虧。所以覺得學也這樣不學也這樣,可是等時間久了,才發現時間已經過去,浪費了時間卻什麼也沒有得到。


你不懂學習的壓力,孩子,那會兒我因為達不到父母的期盼天天被打,同時背負罪惡感,而生活的苦是可以一個人完成,是相反的


學習的苦是要你主動去喫,生活的苦你躺著就來了


當你喫了生活的苦還要忙著去喫學習的苦的時候你就會知道了


只在乎眼前的享樂


各人善長不一樣,還有就是怕喫完學習的苦,回頭又要喫生活的苦


亂世的中國曾造就了多少英雄好漢,元朝末年,皇帝荒淫無度,國家苛政稅收,百姓餓殍遍野,甚至還出現了人喫人的慘況。自秦始皇統一六國以來,秦二世胡亥治國無道,百姓民不聊生。終於中國出現了有史以來第一次以陳勝、吳廣這兩個農民階級的前無古人的起義!而明朝一代開國君主朱元璋也出身於農民階級。歷史是沒有如果的,只是還得假設下。若不是元朝的衰落,元朝的無底洞徵稅,朱元璋的父母和兄弟活活都被餓死,讓他後來也不得不去做了和尚。若不是這些苦難讓朱元璋明白了必須反抗才能在亂世中活命,今天還怎麼會有一代農民皇帝的傳奇故事呢?他當時連擁有名字的權利都沒有,如果沒有這些苦難的折磨,他也可能會一直替地主放牛下去,然後娶個農家菇涼老老實實過一輩子。

不可否認朱元璋不是一般人,他不僅在軍事上有巨大的天賦,而且有極大的雄心壯志。貌似拿他的例子和樓主問的問題有點說不過去,別急,聽我慢慢說。

馬斯洛把人類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第一層是生理需求,這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第二層則是安全上的需要,現在國家不像古代總是動不動就分裂了,打戰了。現在是一派太平盛世,人民安居樂業,所以完全沒必要擔心。第三層是情感和歸屬的需要。第四層是尊重的需要。第五層就比較高級了,是自我實現的需要。

追求第五層次的人往往是比較有理想和抱負的。這也算是一種精神追求,只是範圍更廣,不再侷限於愛情,個人,甚至還包括了我們大家所認為的「理想很骨感」中的理想。至於這雄心理想究竟有多大,還是因人而異。

好了,回歸正題。像朱元璋這種的肯定是把這幾種需求都實現了的,絕對是人生的贏家。但他畢竟出身農民,放現在來看,說不定還不如小康家庭呢。只是他為了生存,不得不投靠義軍。朱元璋剛開始打仗的時候可是很愛護和敬仰人才,熱衷於學習。即使在文學上沒什麼天賦,他還是整天讓人家熟讀四書五經的人教他學歷史。為什麼?其一為了生存,不打贏就是思路一條。其二為了實現自己雄心的抱負,他看透腐敗的世道了,也不想讓黎明百姓都受苦受難了。儘管他有天賦,但他學習確實也是被亂世逼出來的。

而現在呢,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已經過去了。世上形形色色的人太多種,僅僅生來只是為人類傳宗接代的平凡人佔據了太多。前代人已經為我們掃除了戰爭的禍亂,我們也不用為了生存去打戰。窮得難以喫飽肚子的人也少了,也再用不像古代那樣只有去讀書再當官那麼一條路出人頭地了。

現代經濟好著呢,就算沒讀過什麼書,年紀輕輕的我們去找個廠幹點活,工資平均下來,住得一般點,有些人就直接住宿舍了,和更不用考慮住的問題了。這一問提解決了吧,而喫呢,拿著那3000塊錢左右工資攢不了錢也就算了,反正每天能喫些肉。

試想一下,喫飽喝足了,手機充滿電了,每天我們一本正經的工作安排也早已隨著時間的消逝而泯滅了當初我們年輕時對美好未來的幻想。畢竟現在不也挺好的,至於未來呀!女孩子呢,反正以後嫁人了生個孩子差不多吧,何況現在男多女少,放心要是人家女孩子長得漂亮根本不愁,整天和她的小姑涼們在一起聊聊八卦偶爾買買漂亮的包包和衣服等等這些廉價的地攤貨,這不夠了!

男孩子,沒娶到老婆的家裡沒點資金的這就有點怕了,每天就加班加班呀,過年也是這個怕那個怕呀,不僅怕人家說自己沒錢,又害怕七大媽八大嫂逼自己去相親,更可氣的是有些還挺想相親,偏偏沒一個看得上自己的。

為啥,窮!缺錢!那是他們不夠努力嗎?並不是呀,人家生活的苦喫的不夠多啊!你說高中學生吧,披星戴月的上學,不過人家也不差呀,說不定為了掙錢每天無休止的加班,何況很多廠都是強制性加班,中國的勞動力是很廉價的,這是事實。

男生呢,小時侯皮吧!不好好學習,整天搗蛋惹禍,好點的能順利畢業,不好的讀完初中甚至還沒讀完初中就早早出去打工了。當然也不排除這些人後來混得都不好,很多男孩子不讀書直接去做銷售了,確實也有做的比較好的。但是這除了個人的天賦,人家肯定也用功夫學習了,學習是不分國界的,不僅僅侷限於書本的知識,只要能成為某個方面的人才,也是一種學習的成果吧!

那那些混得不好的呢?肯定不能一棒子打死人的,既然天下烏鴉都能一般黑,那麼這些人中肯定也有努力的。不過努力也分方向,就比如有些人專門努力在苦力上,而有些則是在專業和技術上。儘管技術有些也是要喫苦力活的。但是為了更好的講,我暫時就只把努力在苦力上的定位於喫生活的苦了,畢竟技術的活兒嘛,也是需要動腦的。

其實每年大學畢業生找不到適合工作的有好多,所以這些沒讀夠書就出去打工的人肯定更感覺掙錢不容易了。然後他們還會經常對他們的侄兒或者同學呀或者其他正在讀書的人說你可要好好讀書呦!打工太累了,又掙不了幾個錢。那麼問題來了,既然他認為還是讀書好,為什麼現在不去好好學習呢。

這是個極其有趣的心理過程,一一分析下來倒蠻有意思的。為什麼優秀的基因總能生產處出優良的種子呢,除了與基因有關外,其實還和環境存在一定的關係。要知道,環境可是會限制人的思維、格局甚至行為的。所以這些人並不全是沒有過學習的想法,只是有些不知道怎麼去做。在他們年少的時候已經讀過書了,他們從未對此提過興趣,有些成績一直從頭爛到尾,所以早已失去信心了,也不想做什麼鬥爭了。反正這輩子就這麼打工平淡過去也沒什麼不好,身邊不還是好多這樣的人麼。說不定人家還會自豪呢,那次過年回家的張三、李四比我混得還差呢。因此這些人就一直老老實實的待在廠裏,乖乖幹著自己的活,能偷個懶看個手機覺得已經很好了。這就完蛋了,日子悄然流逝,再回家相個親娶個老婆結婚就算了,反正老家的對象要求沒那麼高,老家也是有房子的,所以一輩子就這麼過去了!實在很窮的沒人願意嫁他的,那就算了唄,反正中國光棍很多的,不孤獨。這些生活的苦他們確實是嘗到了,恐怕這也不失為一種使命。

總而言之,人的心理分析下來是非常複雜的。而這些不願意喫生活的苦的人的心理更是如此。有些人是懶,懶得學習,懶得動心思和腦子,其實人傢什麼苦都不想喫,更別說什麼寧願喫生活的苦了,不喫..。生活的苦是被逼的,因為不工作就沒飯喫呀,但是不學習呢還是有辦法喫飯的。

還有些人呢,真得是老實人,人家讀過書了,覺得自己不是那塊料,也習慣打工不動腦學習的生活!何況人家覺得平平淡淡過一生也沒什麼不好,毛主席不是也說勞動人民最光榮麼,人家又不偷不搶勤勤勞勞過日子肯定也能美滋滋的過一生呀!

還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人大學畢業了,這不現在很多人都是大學生嗎?他們一開始還是學習的,只是可能人類是難以逃脫懶的這根筋的。除此之外,這些大學生普遍的情況應該就是他們也沒有自我實現的需要,所以大學文憑儼然成為了他們的終點學習站...。這些形形色色的人太多了,千言萬語也講不清的。因為環境和遭遇不同,所以心理也是不同的。只是他們最終都走向了相同的道路,受盡了生活的苦,而沒有去學習如何生活。

那麼為什麼這些人心理和遭遇等很多東西明明是不同的,為何最終都走上了相同的道路。

先逆向思維下,學習苦嗎?當然苦哩,我現在想想高中那三年生活就跟坐牢似的,雖然有時懷念,但打死也不想回去的。那願意喫學習苦的人為什麼要喫呢,個個讀聖賢書的人生來就思想高尚,愛好學習嗎?當然不是,現代肯定是人心浮躁的社會,所以功利性的讀書的人不計其數,可以說教育也是帶有一種功利性的,而且必須摻雜這種功利性。古人嘔心瀝血,讀書考取功名不可能個個只想到為報國報民吧!

生活不是那麼單純的事,興趣很難是學習的最終目的。所以大部分喫學習苦的人除了愛好外肯定還有其他因素在影響著他們。古詩說得好,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當你飽讀四書五經,洞悉世事萬物後,你不僅可以靠自己的所學來獲取錢財,並且還可以藉此來實現你的人生抱負。

看過《西紅柿首富》的人不知道你們還記不記得這麼一個情景,男主為了花光錢,告訴他公司的人誰有想做的事都可以告訴他,他就會幫他實現。那可能人家一直想做卻一輩子做不到的事,只是因為沒錢。所以有錢有時也是可以買到理想的。因此這也是錢尤為重要的一個理由。這些功利性的讀書人其實也是很聰明的,錢是實現人生抱負的一個很好輔佐物,講庸俗點,很多人學習的終極目的其實就是錢。畢竟錢是一種物質需求,雄心壯志的追求肯定是建立在強大的物質基礎上的。何況哪怕他們真的只是為了功利,也能發奮學習的話,我相信不少人都是佩服這種人的。

現在再轉個彎,順著擄順。喫生活的苦和喫學習的苦是對立的吧!所以願意喫學習苦的人的這些雄心抱負呀,可以說是寧願喫生活苦的絕大多數人甚至所有人都沒有的。這也是樓主提問的這個問題的原因之一呀。

生存這個問題,看似複雜又簡單。有些人只求喫飽飯穿夠衣服就好,而有些人就複雜了,人家不僅需要精神食糧,還需要大展宏圖。像朱元璋那種在人間應該算很高級的了,不僅要成為天子,還要治理好國家,讓人民安居樂業。

因為人是分很多種,我們細分再細分下來是難以精確概括這前因後果的。我們就假設一種情況吧,太平的盛世,像高考一般公平,大家都能上學,那麼為什麼很多人都寧願喫生活的苦,而不願意喫學習的苦呢。這裡的學習我把它又放寬,不僅侷限於課本、學校的學習。這樣原因就簡單多了,因為他們心懶,因為即使他們不讀書了不學習了也不會沒地方住,更不會餓死。沒有人來搶他們的家園和飯碗,沒有人會因為他們是普通人就來欺壓他們。所以他們已經成為了和平盛世的最忠誠的奴隸,沒有人逼他們,他們也不會自己逼自己。所以大家就過過那種平平淡淡的生活又有什麼不好呢?因為人就是不一樣的,高度持續自律的人少有,間歇性努力的不少。秉有慣性思維,得過且過的人更是不計其數,這些生活的苦就像家常便飯一般,他們喫習慣了,覺得沒有必要改變了,也行動不起來去改變,他們確實對自己的人生不需要更高的理想追求,這是真相。但是誰都沒有錯的,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的方式,受什麼樣的苦是自己選的,而這種選擇也是公平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