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东区农业改良场整合太阳能与播种器技术研发「太阳能乘坐式播种机」。(图/农委会提供)

▲台东农改场研发「太阳能乘坐式播种机」。(图/农委会提供)

记者许展溢/台北报导

农村因高龄化导致缺工问题不断,农委会台东区农业改良场整合太阳能与播种器技术研发了一台「太阳能乘坐式播种机」,相较传统人工播种,大幅缩短台湾藜和小米的播种时间、成本跟人力,估算效率可达15倍,最快明年就可上市。

台东农改场副场长陈昱初说明,人工「撒播」速度虽快,每公顷作业时间约5小时,但后续田间植株生长位置杂乱,大幅增加除草成本;人工「条播」速度较慢,每公顷作业时间需要30小时,但田间植株生长位置整齐一致,有利后续除草作业。

▲▼ 台东区农业改良场整合太阳能与播种器技术研发「太阳能乘坐式播种机」。(图/农委会提供)

▲台东农改场表示,此机器只要靠太阳光就可以驱动。(图/农委会提供)

陈昱初表示,为克服传统人工播种高成本和高劳力瓶颈,台东农改场研发创新机械「太阳能乘坐式播种机」,机体上方搭配300W单晶矽太阳能板,在天候良好的状态下,约4至4.5小时可增加0.5公顷作业面积,无须使用汽、柴油,只要依靠太阳光就可以驱动,播种时也可同时充电使用。

陈昱初说,太阳能乘坐式播种机每公顷作业时间缩短为2小时,种子用量仅撒播的2成、条播的3成,但太阳能播种机一次可以播种4行,每小时可播种0.5公顷,效率约人工条播的15倍,且苗株生长整齐,通风良好,更可减少病虫害发生机率。

台东农改场表示,此播种机很安静,没有传统内燃机播种机的噪音外,也不会有任何有害气体和二氧化碳排放,一台的成本约20万元, 未来将以技术移转方式授权业者生产销售,如量产后,每台最低能以15万销售,预计最快明年就可上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