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者:瓦莉亞

(本文寫於十月革命節。第一首歌是去年十月革命100周年翻譯的,第二首歌是今年十月革命節翻譯的。本來可以按時發布,結果視頻被卡了好半天才發出去。)

今年十月革命節我們來了解一下國內戰爭時期的革命烈士拉佐[1]:

謝爾蓋·格奧爾吉耶維奇·拉佐(Серге?й Гео?ргиевич Лазо?,1894-1920)是蘇聯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革命烈士。

1894年拉佐出生在比薩拉比亞地區一個摩爾多瓦貴族家庭,所以說他不是俄羅斯人,而是摩爾多瓦人,從這個奇怪的姓氏也能看出來。他曾經就讀於彼得堡技術學院和莫斯科大學數學物理系,可以說他很聰明,而且受到過非常良好的教育。然而顯貴的出身和安逸的成長環境並沒有腐蝕他的內心,他一直反對沙俄暴政,同情勞動人民,從學生時代就開始參與革命工作。

18歲的拉佐(1912)

1916年,他被徵召入伍,捲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然而他內心卻非常厭惡戰爭,總是想辦法在部隊里宣傳反戰的革命思想。1917年2月革命以後,拉佐所在的團的士兵集體起義,趕走了以前的長官,推舉拉佐為指揮官。緊接著他們推翻了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的地方政府並建立了臨時政府和蘇維埃聯合執政的新地方政府。拉佐在蘇維埃政府中擔任士兵組織的領導人,從此開始了政治生涯。6月他被選為代表參加了第一屆全俄工農兵蘇維埃代表大會,列寧在會上的發言讓他深受影響,從此他決定成為一名堅定的布爾什維克。10月底拉佐受組織的命令在克拉斯諾亞爾斯克舉行起義推翻了臨時政府,為即將到來的十月革命做準備。然而很快西伯利亞地區的臨時政府支持者就開始反撲。首先,11月份一些白軍士官生開始圍攻奧木斯克。拉佐奉命調到奧木斯克抵抗敵人的進攻並取得了勝利。12月初伊爾庫茨克受到敵人的進攻,拉佐前往伊爾庫茨克,再一次粉碎了敵人的進攻。然而12月底紅軍因寡不敵眾被白軍擊敗後,拉佐被白軍俘虜。之後雙方休戰重組政府,然而這次多數人還是選擇支持拉佐和蘇維埃政權。於是拉佐再次當選為地區的領導人。

1918年拉佐正式成為了一個布爾什維克,此時國內戰爭全面爆發,他被派到外貝加爾地區指揮戰鬥。年底,在高爾察克、謝苗諾夫等白軍頭目和外國武裝力量的圍剿下,遠東地區的蘇維埃政權被毀,革命工作轉入地下,拉佐成了游擊隊領袖,從1919年開始以游擊隊的形式策划進攻和起義,而且還經常勝利,這讓謝苗諾夫等人恨之入骨。拉佐除了游擊戰術外,還非常善於以自己的經歷動員舊俄軍校學生。由於他文化水平比較高,出身和這些人有相似之處,所以他的話很容易被人接受。比如他赤手空拳前往俄羅斯島,遊說軍校軍官支持的時候蘇維埃政權的時候說:「你們這些俄羅斯青年為誰而戰?…… 這座可愛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是你們後退路上的最後做城市了。(如果你們繼續負隅頑抗),你們再後退就要退到別的國家了。…… 我們不能出賣俄羅斯的靈魂……我們要用雙手保衛自己的國土,用胸膛和生命反抗外來侵略者對我們的進攻。俄羅斯的土地,我們寧死也不能交出去。」他這番話條理分明地闡述了兩點:1,舊政權不可能戰勝新政權,與紅色游擊隊頑抗無益;2、於情於理都應該和蘇維埃政權一起反抗外來侵略,而不是像賣國賊一樣把他們引進來讓國家受侵略。軍官們心服口服,於是幫助他推翻了符拉迪沃斯托克白軍和日軍組成的偽政府。

國內戰爭時期的拉佐

由於遠東地區的游擊隊力量太弱小,紅白雙方簽了停戰協議並組成聯合政府。1920年拉佐成了符拉迪沃斯托克新政府的領導人。

然而蘇聯當局對局勢誤判,急於求成,開始解放遠東並取得了一些勝利。這驚動了在此趁亂打劫的日本武裝干涉者,他們聯合白軍進行反撲,大量搜捕迫害游擊隊員。拉佐知道符拉迪沃斯托克已經不安全,連忙安排妻子和女兒轉移,然後自己留下來斷後。1920年4月拉佐和他的戰友被日軍逮捕,他們曾經試圖逃跑,但是沒有成功。5月他們被交給了白軍後他們立即被日軍和白軍殘酷殺害。有人說他們是被打成重傷,直接扔進鍋爐爐膛里活活燒死,有人說他們是被打死以後扔進了焚化爐。但不管怎麼說,他們的手段都是異常殘忍的,直接讓我聯想到了日軍在二戰中的所作所為。

拉佐犧牲的時候年僅26歲,但他已經參加了多次革命運動,為革命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不僅同白軍和保守派做鬥爭,還抵抗了日軍具有侵略性質的武裝干涉,因此他是一名真正的民族英雄。現在在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很多地名都是以拉佐命名的,而且歷經多次政治變革也沒有改變。

瓦莉亞的評論:捷克兵團叛亂後西伯利亞鐵路就斷了,遠東與蘇維埃俄國的聯繫被掐斷,日本干涉軍7萬多人,加上高爾察克、謝苗諾夫白軍,十幾萬敵人,遠東共和國的紅色武裝只有1萬多人,可以說是戰鬥在敵人後方。而他們卻能夠站住腳跟,並不斷擴大隊伍(許多華工也參加了紅軍部隊)。拉佐只身前往俄羅斯島上的尉官學校,用愛國主義說服態度還不明朗的官兵和學員下決心起義反抗日本干涉軍,這也足見其有勇有謀。

第一首歌《拉佐的故事》寫於衛國戰爭後的1947年,也就是十月革命30周年。

拉佐的故事?

v.youku.com圖標

歌詞如下 [2]:

Сказание о Лазо

Музыка: Григорий Пенто

Слова: П.ЗаборВ снежной Сибири, в степях Забайкалья,В бухтах, где Тихий шумит океан,Вечно живое - имя героя -Имя Лазо, вожака партизан.Горной лавиной, силой единойВёл он в боях за Советы народ.

Гордо и смело за правое дело

Знамя побед пронесёт он вперёд.В горных отрогах седого ХинганаВёл он отряды таёжной тропой.Жизнь молодую за землю роднуюОтдал в Приморье народный герой.В снежной Сибири, в степях Забайкалья,В бухтах, где Тихий шумит океан,Вечно живое - имя героя -Имя Лазо, вожака партизан.

拉佐的故事

本托 曲

扎波爾 詞

在西伯利亞雪原、貝加爾湖草原,

在太平洋喧囂的海灣里。

英雄的名字,永垂不朽啊,

游擊隊領袖,拉佐的名字。

他領導人民為蘇聯戰鬥,

團結的力量像山洪一般,

他昂首挺胸為正義的事業,

高舉勝利旗幟奮勇向前。

在蒼蒼的興安嶺的深山裡,

他帶隊伍戰鬥在密林里。

這民族英雄把年輕的生命,

獻給了故鄉沿海邊疆區。

在西伯利亞雪原、貝加爾湖草原,

在太平洋喧囂的海灣里。

英雄的名字,永垂不朽啊,

游擊隊領袖,拉佐的名字。

1947

詞曲作者都不太有名,應該是符拉迪沃斯托克當地的文藝工作者。然而這首歌的歌詞調理分明,用詞簡練,情感真摯。第一段描寫背景做鋪墊,第二、三段簡明地概括了拉佐一生的光榮事迹。最後一段是第一段的重複。簡短的歌詞歌頌了拉佐短暫而光明的一生,也表達了人們對拉佐的尊敬和懷念。這首歌里沒有一般歌頌烈士的歌曲里的悲痛情緒,也沒有正面描寫他犧牲的時候的慘狀和敵人的殘酷(這些東西歷史當然要銘記,但是不應該通過歌曲唱出來,讓人不舒服),更沒有刻板的說教,只是用了更大的篇幅描寫了拉佐的事迹和貢獻。這樣聽眾了解了拉佐的事迹和精神,自然會對他產生尊敬;看到描寫拉佐犧牲的那兩句,就會感到惋惜、懷念,並譴責敵人的暴行;第一段和第四段的最後兩句更是把拉佐的名字深深地印在聽眾心裡。這首歌的曲作者雖然不像那些著名的專業作曲家那樣會使用創新性的表現手法,但歌曲的旋律很優美。第一句是低沉小調,讓歌曲顯得莊重;第二句換成大調,讓歌曲顯得明亮;第三句升高6度,用高音襯托出拉佐的光輝形象;第四句比第三句低並變回小調,但是它是上行音階,保持了第三句光輝明亮的色彩。節奏應該是6/8拍,雖然聽起來速度很快,但是並不歡快,只是讓人感覺充滿希望。

第二首歌《拉佐之歌》問世的時間要早一些,是1938年的。

拉佐之歌?

v.youku.com
圖標

歌詞如下[3]:

Песня о Лазо

Музыка: А. Александров

Слова: Б. Зернит

Когда засыпает родное Приморье

И только заставы не спят,

И грозное море, и дымные взгорья

О нём в тишине говорят.

Мы знаем: в грядущих боях неустанно

Греметь нашей славе о нём.

Споём о Лазо, старики партизаны,

О доблести нашей споём!

Ни пыткой жестокой, ни кровью, ни пеплом

Его устрашить не могли.

В нём молодость наша мужала и крепла,

Когда на расправу вели!

Не дрогнул он, пламенем топки объятый:

- Родное Приморье, прощай! -

Но будет расплатой привольный, богатый,

В боях завоёванный край!

От самой далёкой таёжной заставы

До звёзд путеводных Кремля

Да будет бессмертной овеяна славой

Великая наша земля!

拉佐之歌

亞歷山德羅夫 曲

澤爾尼特 詞

親愛的沿海邊疆區進入夢鄉,

只有哨卡沒有睡去,

嚴酷的大海和霧蒙蒙的群山,

靜靜講述他的事迹。

我們知道:他的光榮事迹將會,

在戰爭中不斷傳揚。

游擊隊的老兵,我們歌唱拉佐,

把我們的精神歌唱。

無論嚴刑拷打,還是鮮血、灰燼,

都不能夠讓他害怕。

當他被害的時候,我們的青春,

因為他變得更強大。

他被爐火包圍仍然沒有動搖:

「永別了,沿海邊疆區!」

自由富饒的邊疆會為你報仇,

將會在戰鬥中光復。

從最遙遠的原始森林的哨所,

到克里姆林宮的指路星,

我們偉大的祖國將榮光環繞,

將在那榮光中永生。

1938

詞作者同樣沒有什麼名氣,但曲作者是著名作曲家亞歷山德羅夫。這首歌的曲調也非常優美,它全曲都由小調構成,莊嚴、沉重,平靜地表達了對烈士的緬懷,彷彿遠東的海港在慢慢訴說著拉佐的悲劇,或者拉佐的戰友們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在默默懷念他。但是歌詞比第一首歌就差多了。第一首歌只用很簡單的詞就概括了拉佐的一生,第二首歌用了很多晦澀的詞句,以至於這首歌很難被通順地直譯。另外,第二首歌對拉佐帶領游擊隊戰鬥的情況幾乎沒有描寫,反而用了很大的篇幅描寫拉佐犧牲的時候的情況。讓人覺得不舒服是小問題,關鍵問題是讓聽眾以為拉佐成了英雄僅僅因為他寧死不屈最後被殘忍殺害。最後,第二首歌的角度和邏輯有點奇怪。第一首歌敘述了拉佐的事迹,可以因此說拉佐的英名永垂不朽(默認是在所有人心中),這是符合邏輯的。而第二首歌卻一直在描寫游擊隊的老兵回憶、歌唱拉佐,難道除了游擊隊老兵就沒人懷念拉佐了?還有,第一首歌曲一直在強調「拉佐的事迹」,第二首歌曲不知為什麼一直在強調「我們的事迹「。歌曲是關於拉佐的,可作者卻一直在說自己,是真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太高了。作者從游擊隊老兵的角度出發,本來可以寫很多東西,但是繞了一圈等於什麼都沒寫。從烈士的戰友、朋友、親人的角度應該能夠寫出非常新穎、感人的歌詞,比如《空曠的田野》(В чистом поле)就是從送別紅色游擊隊烈士的親友的角度寫的,讓人感覺一切彷彿剛剛發生一樣。實際上,作者確實在每一段都試圖加入自己的感情,而不是單純敘事,本來這是可以讓歌詞升華的,可惜作者邏輯和結構沒掌握好,弄巧成拙;而且用詞空洞老套,還不如不寫。最讓人感到突兀的是最後一段,突然開始說」偉大的祖國永垂不朽「。拉佐是對蘇聯的建立和統一做了很大貢獻,但他的事迹和」蘇聯永垂不朽「沒有直接關係,如果一定要用這一段,起碼要加其他的證明條件。當然這首歌很多地方寫得也不差,比如第一段用寂靜的海港和群山烘託了大家緬懷烈士的沉痛心情。

大家如果對這兩首歌有什麼看法(尤其是和我不同的看法),歡迎留言評論。

參考資料:

1.Wru.wikipedia.org/wiki/%

2.SovMusic.ru - Сказание о Лазо

3.SovMusic.ru - Песня о Лазо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