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和平於今年7月啓動首次全臺本島海岸快篩調查,發現共積了近16萬袋海洋垃圾 。
綠色和平於今年7月啓動首次全臺本島海岸快篩調查,發現共積了近16萬袋海洋垃圾 。   圖:綠色和平提供

臺灣淨灘盛行,估算每年都有超過500場由企業、學校、民間團體及公部門發起的淨灘活動,但臺灣的海岸究竟還有多髒呢?綠色和平於今年7月啓動首次全臺本島海岸快篩調查,發現56%海廢是集中在10%的海岸線上,而新北市、嘉義縣、臺南市的海廢加總起來則佔全臺總量的48%,全臺海岸共積了近16萬袋海洋垃圾 。

綠色和平與荒野保護協會首次體檢全臺海岸線到底有多髒,每十公里劃出1個測站,共有121個測站,再透過調查員目測評估每個測站的污染程度。目測式的海岸快篩調查是參考並改良日本與韓國行之有年的調查方式,有助於瞭解各海岸的污染狀況和污染類型,掌握這些資訊後,相關單位就能設計有效率的移除計劃,並從源頭控管,降低海廢生成機會。

荒野保護協會海洋守護專員胡介申形容,海岸快篩調查的概念就像是找出水龍頭漏水的原因並修復好,同時也要找出積水最嚴重的地方清理乾淨。今年臺灣第一次海岸快篩調查結果,將每個測點所測到污染程度換算為90L的垃圾袋估算,最髒的前5名測點分別為新北市瑞芳區臺2線、嘉義縣布袋鎮好美寮、臺南市青草崙、雲林縣麥寮鄉六輕、彰化縣大城鄉海提及新北市濆水。快篩調查的總距離約為11.9公里,佔臺灣本島海岸線近1%,而所有測站的海廢加起來則有1,583袋,等同於全臺海岸線上有158,300袋垃圾。其中,塑膠瓶罐仍是最普及的海廢類型,其次是發泡塑膠(如保麗龍)與廢棄漁具。

綠色和平海洋專案主任顏寧表示,環保署應該把錢花在刀口上,用對力氣,直接從最大宗的海廢類型下手,特別是追蹤塑膠瓶罐的源頭是來自陸地還是海上,若是從陸地來的,除了落實減塑政策外,也須重新檢視回收及垃圾處理系統的缺失,防堵垃圾流入海中。此外,漁業廢棄物也不容小覷,尤其是海龜或其它海洋生洋因被廢棄漁網纏繞而窒息死亡的事件時有所聞,建議環保署應會同漁業署實際訪查漁業廢棄物的類型和來源,共同制訂防範計劃,不要再讓廢棄漁具流入海洋。

胡介申也觀察到中南部有許多人工化的海堤,海廢垃圾就像戳戳樂的贈品一樣,躲藏在水泥消波塊大大小小的洞裡,不但類型難判斷,也不容易移除。這次調查也發現,海岸垃圾不是大範圍的平均分佈,而是零星、高度集中在特定範圍區域,而且各個污染熱點與臺灣多樣性的海岸環境、地形、地質、座向與河川水文有複雜的關係,過去淨灘大多集中在容易到達的沙灘地形,而忽略了難以到達卻又含有大量垃圾的地方。

綠色和平與荒野保護協會預計在未來一年完成3次海岸快篩調查,補足臺灣海岸遭海廢污染數據資料,而環保署也可以參考調查資料,與其它相關部會合作,制定源頭控管與末端清理政策,儘早恢復臺灣海岸的美麗樣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