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數年前有機會低價入手一套兩百四五十的大平層,可惜當時不夠有魄力。

而如今,這兩年房價的漲幅各位也看到了,想入手也沒機會了,只能望房興嘆。

兩百多平米的大平層,應該算是普通人在市區能達到的最好居住條件了吧。

那麼問題來了,那種兩百以上的大平層和市面上一般的較大戶型(比如一百五六十這種)居住起有什麼不同的體驗?


對普通人來說,或者對資產不足1億(一線)/5000萬(二線)的人來說

大平層沒有買的意義。

房子,如果失去了流動性,或者說如果二手賣不掉,就毫無意義了。

大戶型恰好就存在這個問題。

250平的大戶型,如果在高端小區,全新房前2年可以二手賣出高價,這個沒問題。但是一旦你自住了,或者過了5年,這個房子就要爛手裡了。老破大是最可怕的!看得上的人買不起,買得起的人看不上。

考慮到中國人的素質和房屋質量,再好的房子,一點過了幾年,就會一塌糊塗。小區開始破舊、漏水,人員素質急降,大戶型是群組、開旅館最佳戶型,到時候可是真的難賣!

房子隨時能賣掉,相當於你買了保本理財。房子賣不掉,你幾百萬的心血就打了水漂,相當於血虧!

目前來看,150平以內三居室是最好的。

真正的富豪買大戶型,因為他有錢,根本不在於這套房的價值。他就是要一套最大最舒服的自住,什麼保值、增值不存在的,畢竟土豪的一生也就那麼幾十年。但是普通人,我真心不建議去買大平層。

極端例子:上海最頂級湯臣一品,超級大平層,1套5000w向上。10多年來也就翻了2、3倍,考慮富人融資成本都在10%以上,這房子可以說就沒有增值。相反,上海郊區這10年漲了何止10倍。

另外再說一點,普通人買了大平層,怕是得帶著老人一起住了,到時候產生的矛盾叫個酸爽。

所以,我認為對普通人來說,最好辦法就是自己買個150以內住住,老人在隔壁買個100左右的住住。這樣生活互不干擾,也方便。同時2套房子都有極好的流通性和增值屬性。


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大平層由於面積很大,需要配備保姆、廚師等服務人員。否則運轉不起來。


看你自己了。理論上在滿足自己需要的情況下,房子小點好。超過一定的面積,你就必須有配套的服務,比如傭人。不然光打掃衛生就能煩死……

所以說,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另外,現在很多大戶型的衛生間也不比小戶型的大多少……


大戶型與大平層,一字之差,天差地別!

一般來說,大戶型只是面積大卧室多,然而,大平層一般來說是高尚住區,豪宅的代名詞。

能叫大平層,敢叫大平層,要有以下要素:

核心地段,精雕細琢的建築,不計成本的配套,奢華的公區裝修等等等,此外一般沒有小戶型,以保證社區的高門檻。

再說房子本省,大平層的戶型設計導向與大戶型也有較大的區別。大平層更多的講究禮儀空間,更多的輔助空間(如保姆房,傭人通道),更大的空間尺度等等。

想著找個什麼好的比喻來形容兩者的區別。一台豪華SUV,一部皮卡的區別,車子尺寸都很大,但是根本就不是一回事。也許不那麼貼切,就這樣吧!


今天看了個211的戶型圖,非常完美,適合三代同堂,夫妻兩個+兩個老人+兩個孩子或一個孩子。房子南北通透,絕大多數房間朝南,老人房帶衛生間,主卧帶衛生間、衣帽間和書房,大客廳,還有兩間次卧可以做兒童房和客房,全屋加起來一共三個衛生間。

一家三口的話,感覺如果戶型設計的好,125平的洋房也能滿足日常生活需要了。

現在婆婆家是150多平的房子,住起來感覺一般,主要是房子是十幾年前剛有商品房時蓋的,戶型不如現在的新房好。缺點主要有客廳朝西,書房朝西,廚房小,主卧陽台不規則。有時我在書房,老公在次卧,因為從書房到次卧要穿過客廳,所以犯懶時就給老公打電話。

叔叔家是200多平的平層,也是十幾年前的戶型,曾經住過一段時間,缺點也是朝南的房間不夠多。

住大房子的好處就是家庭成員之間可以互不干擾。婆婆在主卧,我在書房,我們可以最大限度地感覺不到對方的存在,比較安靜吧。即使家裡有客人來,也不覺得局促,在自己的房間還是很安靜。

住多大的房子合適還是得看家裡有幾口人,如果只有三口人,不建議住太大的房子,150以下就夠了。因為人少屋大不聚氣,顯得很冷清。如果三代同堂,200+的房子就很好。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