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題目,我首先想到的是英國皇家海軍,英國陸軍…這些詞:)一個海洋民族,海洋國家,在人類進入到海洋文明來以後,海軍對其有多麼重要,不需要我多說。(在耕地和草原文明時,英國最出名的是長弓箭,而不是艦隊)在英國倫敦有個地標叫納爾遜廣場,所以我強調,這是個海洋民族,我觀點是納爾遜貢獻更大。

那有人說了,你納爾遜貢獻大海軍牛,為何人們更熟知威靈頓和蒙哥馬利啊?他們可都是英國陸軍的!沒錯,威靈頓公爵擊敗拿破崙是世界上唯一八國元帥軍銜獲得者;蒙哥馬利沙漠里打贏沙漠之狐隆美爾,這也誰都知道…但是,如果你智商150以上,你還會每天標榜自己智商高嗎?你肯定希望別人說你情商高吧!所以英國宣傳陸軍,不過是因為他想說,我們不但海軍牛,陸軍一樣牛。(海軍牛大家都知道,英國也沒過多去吹噓的必要,當然威靈頓公爵的功績我們得承認)

因為,如果沒海上運輸鐵公爵早玩完了,沒治海權他哪幹得過拿破崙?馬塞納也能對付他(拿破崙)…(19世紀初英國擊敗了法國海軍之後,皇家海軍從美洲到遠東橫行無阻啊!)但是威靈頓偉不偉大呢?也偉大!在歐陸以陸戰擊敗法國這是英帝國得以立足歐陸列強的資本,否則單以海戰見強而歸於一隅也不是日本之故事。與其說是某個戰神的成績突出,不如說是歐陸地緣決定了英法在陸地上的長期利益爭奪!

所以我想用一句話概括我的意思:當然是納爾遜!陸戰英軍敗了五次,不差你威靈頓這回!再額外多說一句,沒有歐洲人的內訌,就沒有亞非拉屌絲的崛起…歐洲人只輸出了一些屌絲就成就了新歐洲,那就是亞美利加!


以筆者的眼光來看,對於當時的英國來說,無疑納爾遜對英國的貢獻要大過威靈頓。在與法國、西班牙等國上百年的爭霸過程中,對於英國來說最至關重要的其實並不是在歐洲大陸如何縱橫馳騁,而是一定要確保大英帝國在海上的絕對霸主地位,至於英國的歐洲策略其實很簡單,不能有一個強大的歐洲帝國,西班牙強大時結盟法國打它,法國強大時結盟西班牙打它,德國強大時聯合法國打它,戰後蘇聯強大時聯合美法德等國一起整它。

所以納爾遜面臨的問題其實對於英國來說更為關鍵和棘手,如何戰勝法國和西班牙的聯合艦隊。雖然納爾遜當初接受的任務僅僅是盯住法國艦隊伺機將其殲滅,然而面對丟失目標的法國艦隊,納爾遜帶著手下的一干軍艦在海上一追就是八個多月,這是怎樣的毅力啊?最終終於在特拉法爾逮住了法國艦隊,然而一同發現的還有西班牙艦隊。納爾遜一戰功成,雖戰死沙場,但一舉擊敗了法國和西班牙的艦隊,這才有了後來的大英帝國。

可以說納爾遜的勝利是建立了大英帝國的海上基石,此後威靈頓的勝利才變得有意義,因為英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的中心。此時如果面對一個強大統一的歐洲,英國在歐洲面前肯定無法成為中心,而失去歐洲這個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市場,英國所有的跨國貿易都將失去意義。並且惠靈頓打敗拿破崙對於歐洲來說並不是一勞永逸的,因為拿破崙被打敗了法國倒下了,崛起的還有德國,還有俄羅斯。


對於大英帝國來說納爾遜和威靈頓的功績都是非常偉大的,他們的英勇戰鬥使的英國完全戰勝了當時不可一世的法國。納爾遜和威靈頓都在自己所處的對法作戰階段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他們的功績很難評論高低或者說誰的貢獻更大一些。異域邊緣個人認為納爾遜的功勛更偉大而威靈頓的名望更加為人熟知和顯赫。

納爾遜是斷掉法國威脅英國本土的勇士

特拉法爾加海戰通過納爾遜高超的指揮與英國海軍平時完備的訓練以及各艦之間配合的巧妙最終大敗法國聯合艦隊,此役戰果輝煌法國海軍主帥維爾納夫被俘虜,繳獲法國海軍戰艦21艘。從此法國失去了英吉利海峽的制海權,拿破崙從此以後對英國也只能望洋興嘆了。

英國通過此役的勝利從此解除法國對英國本土的威脅,為之後的橫渡英吉利海峽登陸法國本土作戰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也許是天妒英才吧,納爾遜在特拉法爾加海戰即將取得勝利的關口卻被一顆罪惡的子彈擊中身負重傷,最後也聽到了勝利的消息也算是死而瞑目了。

納爾遜為英國全面超越和戰勝法國做出了最為基礎的工作,因此覺得他很偉大。

威靈頓為英國一舉殲滅法國,從此名揚天下

威靈頓率領反法聯軍通過滑鐵盧一役徹底擊碎了拿破崙稱霸歐洲的美夢,拿破崙作為法國皇帝也被放逐到了聖赫勒拿島,從此退出歷史舞台。能夠徹底擊敗曾經四方征討拿破崙領導下的法國,威靈頓公爵也的確實擔的起歷史對它的美譽。

歷史就是這樣只會炫耀最後取得成功的那位英雄而經常忽略在他成功路上的墊腳石,納爾遜無疑就是這樣的墊腳石,沒有他為大英帝國的未來打基礎也就不會有後來威靈頓的顯赫輝煌,但人們往往能記得住就是這些顯赫與輝煌。

為此異域邊緣認為我們更應該緬懷那些默默無聞的綠葉,而不是成天的去吹捧那朵已經無比美麗的鮮花。鮮花固然美麗那也得綠葉來映襯,每個國家的榮譽都應該屬於一個整體而不是某個人。


就擊敗拿破崙而論,納爾遜的標誌性事件是特拉法加大捷,威靈頓公爵的標誌性事件則是滑鐵盧大捷,兩場戰役時間節點相距十年。如果說誰的貢獻更大,恐怕難分伯仲。我們不妨從以下幾個層面比較彼此特點:

納爾遜子爵

1、納爾遜的一生不足50年,終身是一名職業海軍軍人,其最高官職不過相當于海軍副司令。與納爾遜相比,威靈頓公爵一生履歷更豐富多彩,他在贏得拿破崙戰爭勝利後,由軍人轉而成為政治家,官至首相,並終生擔任陸軍總司令。因此,威靈頓公爵的一生更加複雜多面,他是一名創造赫赫戰功的軍人,卻是一名不那麼成功的政治家,在其擔任首相期間推行的某些政策有悖民意,以至於不得不以鐵鑄百葉窗抵禦抗議民眾投石塊襲其居所(「鐵公爵」之稱正是由此而來),這暗淡了其戰功。相比之下,納爾遜以其特拉法加海戰陣亡而名垂青史蓋棺定論。

威靈頓公爵

2、納爾遜的故事具有更強的傳奇悲壯色彩。他歷經大小戰役,失去了右眼和右臂,在西餐餐具中,有一種轉為獨臂人設計的刀叉合一的餐具,就被命名為「納爾遜之刀」。在特拉法加戰役中,納爾遜以寡敵眾摧毀聯合艦隊。當時納爾遜在甲板上親自督戰,當旗艦和敵艦錯身而過時被法軍狙擊手一槍射中,彌留之際,他囑咐左右在他臉上蓋上手巾,以免主帥受傷影響士氣。他氣絕後,軍醫將遺體放進灌滿威士忌的木桶。幾天後回到倫敦時,他的面容還栩栩如生。國葬時,艦隊緩緩駛過泰晤士河,兩岸致哀的民眾十多萬人。如果說納爾遜的核心詞是「悲壯」,那麼威靈頓公爵的核心詞則是「輝煌」。威靈頓公爵率領聯軍最終擊敗拿破崙,但那是以強軍勝孤軍,他個人並沒有納爾遜那樣的傳奇戰神色彩。

3、從個人特質來看,納爾遜具有熱血激情、大膽有魄力的特點,善於突破傳統軍事教條在戰鬥中發揮主創性。他缺乏政治手腕,個人生活風流韻事不斷。這種「真性情」的特質使其成為某種精神圖騰符號。威林頓公爵則是典型的冷靜審慎的軍事指揮者,也是精通權謀的外交家和政治家,個人生活謹奉操守,具有某種隆美爾式的神秘色彩。NT


作為他倆的粉,我覺得必須是納爾遜,法國當時打算入侵英國了,納爾遜在特拉法加海角擊敗了法西聯合艦隊,成功保衛了英國、從此法國再無能力入侵英國,英國守住了制海權。

威靈頓公爵屬於錦上添花


肯定是納爾遜,他完成了大英帝國的七海霸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