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雅在搬入新居之後,一直覺得怪,怎麼每天趕上班的下樓電梯都要等超久,而小虎則覺得很疑惑,為什同一個社區建案,跟隔壁棟一樣的坪數,公設比數字卻不一樣。其實,這牽涉到梯戶比的問題。很多購屋者在購屋時,比了房價、看了地段、挑了樓層、選了格局、算了公設比,卻忽略了梯戶比,殊不知梯戶比也攸關居住的舒適度。

梯戶比高低影響居住舒適度
梯戶比就是電梯數和每層樓戶數的比例。舉例來說,一層樓如果有2個電梯,5戶家庭,那麼它的梯戶比為2:5。買房時不要忽視梯戶比,它會對居住環境產生很大影響。

像是1梯6戶7戶、2梯10戶,這種梯戶比的大樓居住戶數多,使用電梯的人也相對增加,而且樓層因為戶數多導致環境比較嘈雜,整棟大樓住起來的舒適性就打了折扣。

市面上比較常見的梯戶比,差不多是2梯4戶5戶、3梯8戶,絕大多數剛需房和高層建築多屬於這種。而1戶1梯(一層一戶),1梯2戶(雙併),2梯2戶(雙併獨立梯廳),則屬於較高級住宅的規格,價格自然也會比較高。

梯戶比1:4較為理想
電梯井是公設的一部分,公設面積大會增加購房成本。在戶數、層數相同的情況下,電梯越多,公設比越高,所以,2梯4戶的公設比一定大於1梯4戶。也因此,有的建商為了壓低公設比,17層樓高的大樓,一層10戶家庭,卻只配備2部電梯。但透過梯戶比來壓低公設的代價,就會造成整棟樓居住的人口密度提高,等電梯的時間也會隨之增長,尤其上下班的尖峯時段,感受更為深刻!新屋一開始入住可能還沒甚麼感覺,但隨著大樓交屋入住率提升,等電梯恐怕等到快被逼瘋!

究竟,梯戶比應該抓多少纔是理想的居住狀況呢?專家指出,理論上1:4較為妥適,也就是當層4戶有1坐電梯,8戶就配2座,依此類推。

梯戶比也會影響格局採光
雖然梯戶比不會影響坪數,但卻可能會影響整棟樓的結構和戶型佈局,高梯戶比意味著每層隔得住戶多,出現暗房、廚衛不開窗和格局不方正戶型的比例也會隨之提高。建商在設計時,也會把最好的資源、景觀規劃給邊間,夾在中間的戶別就成了採光跟通風的犧牲品。

所以,買房時,千萬也別忘了要評估一下梯戶比,才能避免等電梯上下樓等到天荒地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