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一定要培養自己的興趣,哲學某種程度上枯燥晦澀,保持持久的興趣和旺盛的好奇心是很重要的。

入門讀物推薦《大問題》,多了不推薦了,主要了解一下哲學大致都有哪些問題。當然,僅僅讀一本哲學導論只是知道哲學研究的對象是什麼。

接下來是重點,沒事聽喜馬拉雅FM

訂閱一些哲學的欄目,大都是免費的,大學哲學的本科課程,這個入門是非常有效的

最根本的是平時要勤思考,深挖掘,探索事物的本質,要做到這一點好奇心非常重要,一定要培養好奇心。


我的啟蒙老師是臺大的傅佩榮。到現在也很喜歡他。


先從哲學史開始


《蘇菲的世界》,術語是後於需要而生的,只有意識到問題的存在,才會有術語的需要。


笛卡爾 第一哲學沉思錄


推薦國人自己寫的書,語言流暢,有文化背景。

傅佩榮的《哲學與人生》。

這本書對普通人啟發也很大,讀懂就很受用了


推薦幾本書:

1.可以先看看《蘇菲的世界》

如果發現自己對哲學思考有一定興趣的話,可以閱讀較為通俗易懂的哲學史去更深入地瞭解哲學(作為一門學科)所討論的內容,範圍以及種類

2. 《a little history of philosophy 》by Nigel Warburton

這是一本很好的簡略哲學史,言簡意賅,又不至於深奧到勸退新人。它簡單的從古希臘哲學講到近現代政治哲學,大概翻翻可以瞭解自己的興趣在哪一類哲學裡(古希臘哲學,形而上學,政治哲學,道德哲學,etc)。心裡有數之後就可以有針對性地深入地去閱讀相應的書籍。

3. 《Think》by Simon Blackburn

這本書是劍橋大學教授寫的,類似於學術哲學入門。我記得主要講了分析哲學的幾個主要方向,比如consciousness,free will。如果讀完仍然對哲學有興趣的話就可以考慮進一步學習學術哲學了(對於沒有基礎的人來說比較難啃)。

其他還有很多哲學的分支貌似沒有被以上書籍討論到,比如語言哲學,科學哲學,物理哲學。雖然這些話題也很有趣,但我個人覺得比較進階,所以現在也不用考慮(?)

同樣的,經典名著也不著急去讀,因為實在是太勸退了……真的很打擊積極性。我接受了幾年系統性哲學教育還是會讀著讀著犯困


專業書籍是不值得入門的時候看的,甚至本科生能夠讀懂的都很少。瞭解哲學,建議從瞭解哲學史和哲學的基本問題著手,比如《蘇菲的世界》《哲學家們都做了什麼》《西方哲學簡史》等,如果想要感受哲學的思維方式,可以看一下柏拉圖的《理想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