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基層減負年”。從中共中央辦公廳發出《關於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爲基層減負的通知》,到我省出臺《整治形式主義突出問題切實減輕基層負擔的若干意見》,減負的號角吹響了。

  給基層減負,成爲我省各級各部門工作的鮮明導向。深入開展“三服務”活動,改進文風會風,精簡考覈評比……一條條替基層“卸擔子”的實招硬招,暖了廣大幹部羣衆的心。

  當前,減負還有哪些“攔路虎”,基層又有什麼樣的期盼?記者日前赴寧波、溫州、金華等地蹲點調研,傾聽廣大基層幹部的心聲。

  一盼

  分外之事要越來越少

  夏秋汛、秋冬火,一年到頭要防好;樹要種,地要掃,房前屋後要確保;各大辦,人手少,搞了工作搞材料……一段流傳於基層的順口溜,道出了“全能型”基層幹部的辛苦。

  記者在各地採訪時發現,廣大基層幹部對繁重的工作並無怨言,真正讓他們不堪其擾的是各式各樣的“分外事”。

  “去年一年,我們接待了各個部門、200多批調研參觀團隊,最忙時一天接待兩三批、幾十人。”浙南某市一位社區黨委書記向記者“倒苦水”。這位書記是位典型的“能人”,把社區文化打造成了遠近聞名的金名片。隨後,主管部門將該社區塑造成基層文化建設的“樣板”,黨建、城建、體育等部門也陸續上門,佈置多項創建任務,定期開展檢查,並形成了一條上級領導調研“專線”。

  “只看展板、聽講解可能就1小時,可我們要提前一兩天準備,還得全程陪同。”這位書記告訴記者,不同部門來要展示不同的主題內容,大多隻講成績,基層想反映的問題得不到迴應。由於這方面牽扯大量精力,這個社區中的“老先進”去年年終考覈從“一等”降爲了“二等”。

  “能不能少點形式,多些實打實?”記者走訪的幾個縣(市、區)裏,不少鄉鎮幹部盼望減少不必要的加班。“比如‘週六議事廳’‘週日走現場’等,其實事情平時都在做,有些爲搞‘創新’才安排在週末,實際上就是無謂的加班。”一些幹部反映,“5+2”“白加黑”的模式在鄉鎮仍然普遍。他們希望,除了重要節點、工作推進的關鍵時刻,不要把週末和晚上加班當成常態,應該嚴格執行好領導幹部帶頭休假制度,“勞逸結合更有利於工作開展”。

  推不掉的接待、加不完的班……基層幹部分身乏術,聚焦主責主業的精力被一點點擠壓,“脫實向虛”的問題仍然突出。而今,“減負”的攻堅戰已經打響,省委提出,確保基層幹部的沉重包袱應“除”盡“除”。

  這戳中了廣大基層幹部的心。

  東陽市城東街道李宅工作片主任王軍在基層工作多年,此前他常用的APP就有七八個,“平安通APP需要專用網絡登錄,河長制APP也需要專門手機記錄巡河裏程和軌跡,作爲網格員還要登錄智慧網格APP(基層治理信息系統),用於上報和處理各種信息。”王軍介紹,正常情況下他要隨身帶3部手機。

  這並非個例。“數字化”建設本是提升政務服務效能的有效途徑,但因各部門之間信息不共享,基層疲於應付各種政務APP的情況普遍存在。有基層幹部感慨地說:“如果一個幹部不用心去做,處處留痕也沒用,但如果用心工作,處處留痕就成了負擔。”不少基層幹部建議,還是要強化結果導向,考覈評價一個地方和單位的工作,關鍵看有沒有解決實際問題、羣衆的評價怎麼樣,而不是追求留痕到不到位。

  基層的期盼,正得到有效迴應。去年9月起,我省啓動政務服務APP整合試點。作爲試點之一,東陽市已通過部門間數據共享、接口打通,將食安通、安監通、河長制、消防通、流管通、防汛通等政務服務APP的功能,統一整合進智慧網格APP。“基層幹部只要使用一個軟件,就能完成幾乎所有事務的上報、流轉、處理。”東陽市12345政務服務中心副主任邵章善說。

  針對指尖上的形式主義,台州市全面清理歸併整改自建政務APP(公衆號),關停更新不及時、內容不實用的“殭屍APP”,整合各單位功能相近、用戶重疊的APP。

  從政務APP(公衆號)的整合情況來看,工作“瘦身”並非難以企及。去年,我省優化“五水共治”等年終考覈就值得借鑑:更改後的考覈辦法對“五水共治”、美麗浙江建設、環保目標責任制、“水十條”等重點工作進行“多考合一”。“考覈合併後大大減少了對市、縣的考覈頻次,我們的工作量減輕了很多。”一位基層幹部坦言。

  二盼

  幹事創業能輕裝上陣

  落實工作時層層“甩鍋”、檢查考覈時層層問責、動不動“一票否決”……記者在各地採訪時發現,各地正積極改變這種督查、檢查、考覈過多過頻的現象,但不少基層幹部仍然熱盼,各級各部門進一步明確職責清單、多一些擔當作爲,真正爲基層營造幹事創業的良好氛圍。

  在浙中某市,記者見到一位鄉鎮幹部時,他正苦惱一件麻煩事:前不久,有關部門要求鄉鎮開展消防安全整治,“三合一”場所必須砌上防火牆、安裝防火門。他被臨時安排負責這項工作,卻遇到各種麻煩。“本身沒有執法權,很多羣衆又不配合,求爺爺告奶奶才說服了村民。”他坦言,消防安全責任重大,“心理壓力太大,連續幾晚睡不好覺。”

  但他沒想到,防火牆和防火門裝好了卻通不過驗收,原因是“防火門必須使用具有資質的指定廠家產品”。“下任務時沒說明,也沒專業人員來指導,好不容易完成了任務,卻要羣衆拆了重裝,這個活怎麼幹?”上述幹部說。

  執法在部門,責任在鄉鎮;投入靠鄉鎮,收益歸部門;管理靠鄉鎮,罰沒歸部門——多位受訪鄉鎮幹部反映,這種現象普遍存在,導致工作起來上下爲難、左右掣肘。

  和部署工作時的“甩鍋”相配套的,是層層簽署“責任書”“軍令狀”。

  3月底,記者在金華採訪時,一名街道工作片主任指着桌上一疊材料說:“這是剛拿來的‘責任書’,從上到下一級級都要籤。”記者看到,這疊“責任書”共有8份,涉及社區矯正監管、禁毒、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社會管理綜合治理、掃黑除惡、自然村平安建設等各項工作。

  簽了責任狀,就意味着要追責。這名工作片主任說,他身上“背”的追責項目就有安全生產、違建管控、消防安全、“消薄”等多項內容,“有些工作雖然沒明說是‘一票否決’,但上面要追責,同樣逃不掉。”

  “過去一週,光安全生產的會就開了三四個,市裏開完縣裏開、縣裏開完鎮裏開。”浙東某縣一名鄉鎮幹部說,事實上大家都知道開這種會是形式主義,“但不開會,上級會覺得你認識不到位、思想上不重視、態度上不端正。”這種氛圍,讓很多真正肯幹事、想幹事的基層幹部顧慮重重,信奉“少做少錯、不做不錯”,最終導致懶政怠政。

  同樣,一位紹興的鄉鎮幹部告訴記者,江蘇響水事故發生後,由於所在鄉鎮化工廠較多,檢查組一撥接一撥到來,輪到值班那天路上爆了個汽車輪胎都心頭一顫,“就怕層層追責,很多時候基層幹部不得不浪費精力去把臺賬記錄做得完美,大家都知道記錄不代表工作質量,但出了問題可以減輕責任。”

  去年5月,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激勵廣大幹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爲的意見》,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建立健全容錯糾錯機制,切實爲敢於擔當的幹部撐腰鼓勁。據記者調查,各地雖然都配套建立了容錯糾錯機制,但距離真正爲幹部“撐腰鼓勁”,還存在“最後一公里”。

  同比減少30%——這是今年象山縣鄉鎮(街道)常規工作考覈項目的減負目標。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一份考覈“瘦身”計劃新近擺在象山縣考覈辦負責人的案頭。事實上,過去一年,考覈項目已同比減少47.2%。“有難度,但這項工作必須做好。”該負責人說。

  去年9月,象山縣委出臺改革創新容錯糾錯實施辦法(試行),適用對象爲全縣各級各類機關幹部等。按照這一《辦法》,當縣紀委(縣監委)啓動問責程序後,當事人可向本單位黨組織提出書面申請,經審覈同意後,向縣委組織部提交申請並提供有關證據條件。縣紀委(縣監委)作出容錯免責決定後,有關部門可在一定範圍內進行通報說明,澄清事實,消除負面影響。

  但《辦法》出臺半年多來,全縣沒有一人提出容錯申請。對此,有關人士分析,出現這一結果,一方面可能是被查辦的幹部確實違法違紀,但更需警惕的是另一種情形:在問責力度越來越大的環境下,幹部由於害怕被問責,寧願按部就班也不願突破常規,“心裏各種弦繃得太緊,幹事創業就會縮手縮腳”。

  爲此,基層幹部希望,不要一味給基層念“緊箍咒”,進一步完善問責制度和激勵關懷機制,着力解決幹部不敢擔當作爲的問題,讓他們輕裝上陣,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深入基層、爲民辦事。

  三盼

  基層減負須久久爲功

  象山縣委保密局局長鮑晶晶是該縣目標管理考覈制度的參與制定者之一。3月11日,她在微信朋友圈轉發中央爲基層減負的通知後,微信好友紛紛點贊,其中不少人留言說,希望政策能真正落到基層、落到實處。

  這是基層幹部的集體心聲。在各地採訪時,記者聽到最多的一種觀點是,希望減負久久爲功、不搞“一陣風”。

  在浙南某市一個社區採訪時,一位社區黨委書記指着社區門口一面牆告訴記者,5年前,當地爲整治基層“機構牌子多、考覈評比多、創建達標多”等“三多”現象,曾聲勢浩大搞過一次摘牌行動。她所在的社區一口氣摘掉了“綜合信息站”“計劃生育協會”“社區學校”等28塊牌子。她原以爲工作可以更輕鬆,可沒想到“牌子”摘掉了,但工作量一點沒減。這位書記粗粗算了算,目前社區裏20餘條線的工作內容,平攤給15位社區幹部,大家都忙不過來。

  政策“反彈”現象也令人擔憂。記者在浙東某縣採訪時聽到一位縣級部門幹部反映,原本當地規定一週有一天是無會日,讓幹部能“下”村走訪服務。但時間一久他們發現,無會日又有會了,“有些會確實是上面要求開的,大家只能是心照不宣、老方一帖。”而一些基層幹部反映,現在檢查督查確實少了,但調研多了,“有些調研仍起到了檢查的效果,必須要全力準備、全程陪同。”

  當然,減負不能一蹴而就,是一個逐步完善、循序漸進的過程。

  圍繞“減負不減效”目標,近年來,象山縣建立了考覈項目准入和退出機制,年初時將所有鄉鎮(街道)的目標管理考覈集中加以明確,除上級對縣委、縣政府目標管理考覈涉及的項目外,一律不予列入鄉鎮(街道)常規工作考覈。

  記者看到,當地現有的考覈項目還存在“有無領導批示”“是否召開會議或出臺文件”等條款。“這些帶有比較明顯形式主義的考覈條目,我們都要逐步取消。”鮑晶晶認爲,爲基層減負是篇大文章,各地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不僅是象山,全省各地都在陸續出招,整治形式主義突出問題、切實減輕基層負擔。爲此,有基層幹部建議,要把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與減輕基層負擔緊密結合起來,通過歸併同類項、優化制度流程,把時間省下來、效率提上去。

  “確保減負不是一陣風、不反彈,必須雷厲風行、標本兼治。”浙江省委黨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教授陳宏彩認爲,長期以來,上下級政府間、職能部門和基層政府間的權責關係還沒有真正理順。因此,給基層減負要進一步釐清各級政府的權責關係,進一步健全科學合理的考覈評估體系,如出臺黨政部門績效考覈評估辦法,依法規範各類考覈。同時,要進一步科學規劃轉變政府職能,如讓鄉鎮以公共服務職能爲主等,堅持人本導向、結果導向和自主導向的管理方式方法,“通過各方面制度保障和政策激勵,讓廣大基層幹部更有獲得感、幸福感。”陳宏彩說。

  記者 翁浩浩 樑國瑞 李攀 陳佳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