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罹癌到今天,剛好滿一年。

去年的此刻,一邊忙著準備出國玩,一邊忙著打聽幾位乳癌的好醫生。透過在藥廠工作的同學打聽到了台大王醫生、 羅醫生;三總的俞醫生及廖醫生,婦幼黃醫生,都是乳癌專家。但沒想到網路掛號是這樣難,幾乎是全滿的。。。心想明天要出國了,等回國再說吧。

說也奇怪,知道自已得了乳癌,我沒有像一般人說的大哭一場,連傷痛的五階段: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接受,也沒全部經歷。當醫生告訴我罹癌時,說時在也沒很震驚,因為從自己摸到硬塊到做穿刺,心中早有準備,有50%的機會是癌症。也許是心裡早已這樣想,當知道結果後也很快的接受這個事實。回國後,緊接著又去爬嘉明湖,看完「天使的眼淚」後,我才真正開始想著治療這件事。說到治療,一定是先想到台大醫院,我為了掛號,可是動員了全家人,每人一台電腦,晚上11點半就先登上台大網路掛號,先輸入基本資料,等午夜12點開放掛號,立即送出資料,果然人多有用,終於搶到一個號碼,但還要等個二週。於是我打電話去台大問,接聽者聽到我的情況,人也很好,還告訴我另外二個方法,在此提供想掛台大門診的人參考:(1)直接到門診找醫生,請醫生給加掛單,直接掛號 。(2) 回原醫院,請醫生開轉診單。再拿轉診單來掛號。這是醫院間保留給轉診病人用的,一定掛的到號碼,但有點麻煩。我後來是利用國慶連假,看到台大仍有門診,於是我直接跑去門診請醫生開轉診單,因為我已經是確診病案,所以醫生很快就開給我加掛單。就這樣去年的國慶連假,我跑了台大、北醫及三總,問了三個醫生,諮詢各種意見,最後再做出治療決定。

乳癌,台灣目前的治療方式,都已經和國際醫療接軌, 透過檢驗報告上的幾項重要指標,就能判斷接下來的治療方式。手術的部份分二種:乳房保留手術,也就是通稱局部切除,亦即把腫瘤部位,上下左右多二公司的範圍切除,保留大部份的乳房。另一種是乳房切除手術,亦是把整個患部乳房全部摘除。這二種手術,後續都還有配套治療,選乳房保留手術,得加做放射線治療(俗稱電療);選擇乳房切除手術,可以同時評估重建手術。不論是乳房保留手術或乳房切除手術,對側乳房都還是有乳癌發生機率,乳房保留手術後同側復發的機率還是有的,所以會搭配放療來減少復發率。

乳癌檢驗報告上的幾項重要指標,決定了後續治療方式:

ER / HR :陽性(+)為賀爾蒙型的乳癌,術後要搭配吃抗賀爾蒙藥,至少5年。

HER2:結果有 1 , 2, 3 三種,1 表示標靶治療無效,2 為模擬二可,要再進一步檢查是否需標靶治療,3 需採標靶治療

Ki67:代表癌細胞分裂速度。數值愈低愈好,通常14% 以上,醫生就會建議做化療

綜合上述的各項揩標、與醫生討論每種治療的原理及可能降低復發率 及個人意願後,我最後選擇做乳房保留手術,加放射線治療、打停經針及吃抗賀爾蒙藥,來做為我的治療。

不論選擇哪種治療方式,要有一個觀念,當腫癅部位切除後,基本上是已經沒有病灶。放射線治療、化療、吃藥等等的都屬於預防性的治療,目的都是減少復發機率。也沒有說一定要做哪個好或不好,所以在治療前還是要和醫生討論清楚,再搭配自已的病理指標,為自己的抗癌做最適合的規劃。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