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廢專題】危廢處理不易,

手把手教你學99%的人不知道的國外先進經驗

在中國,無論是作為環境監管者的環保部門,還是作為產廢者的廣大企業,都為危險廢物的妥善處理犯愁。現在君給大家講了危廢處理在中國可能面臨種種際遇,很多人都在問,危廢處理在中國處理不好,難道在國外就沒有其他成功經驗麼?

這個也正是天所要給大家呈現的乾貨。PS:這可絕對是99%的人都不知道的國外危廢處理先進經驗喲!趕緊拿出小抄筆記吧!

英國:排污許可按生產工序監管

大家都知道英國是工業革命的發源地,因此,英國也是世界上最早面臨危廢處理命題的國家之一。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 英國和如今的中國一樣,控制工業污染實行的是排污量許可證制度。

1990年1月1日,英國頒布的新的環保法將上述制度改為按「排污工序」的許可證制度。即:將每種工業產品的生產工序進行分解,凡有排污的均需進行申報和交納排污費。

實行這種管理方法, 使環境保護部門的機構加強,國家環保部從280人增加到500人,其行政和財政也更趨獨立,不再完全依靠國家撥款,而是更多依靠徵收排污費,可直接頒布環保標準、指南、政策等來實現其監管職能,讓企業乖乖依法依規處理好危險廢物,危險廢物的產生從源頭上得到有效控制,危險廢物的處理過程得到強有力的監管,把產廢者違法處理的念想扼殺在了萌芽階段。

美國:對不同產廢者分類授權

在另一個世界強國,美國環保局早在1985年就完成了「國家小量危險廢物生產者調查」,並根據調查結果正式實施了危廢的分級管理,將危廢生產者分為三類:大數量生產者;小數量生產者;有條件豁免小量生產者。

到了1995年,美國環保局在對人體和生態受體進行多路徑風險評價的基礎上,制定了《危險廢物鑒別法規》(HWIR)。該法規一是對危險廢物「鑒別過程」作出許多創新性的規定,制定了「混合」(包括「廢水處理」)「衍生」、「包含」 原則,使得一些危險組分較低的危廢得以豁免;二是通過名錄中列出的危險廢物中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化學物質,建立HWIR豁免化學品清單,然後通過多介質、多路徑、多受體風險評價模型 ( 3MRA) 建立低風險廢物豁免標準。

不論是名錄中的,還是混合產生的,或者是危險特性確定的危險廢物,只要它的危險特性低於豁免標準,即可豁免。

其豁免、排除管理共分5種類型:(1)類別排除;(2)小量生產者有條件豁免;(3)低風險豁免;(4)混合和衍生條件下的豁免;(5)廢物產生源個體豁免。

德國:廠商負責危廢包裝桶清洗回收

在中國,承裝危廢的包裝桶回收利用一直是難以落實的老大難問題,不僅影響了產廢者的正常生產經營,也給人民身體健康帶來潛在危害,每年因處理不當而遭殃的各類人羣不計其數。

相比之下,歐盟各國的化工包裝桶的清洗管理和回收利用水平雖然並不一致,但其中以德國的「上下游聯動」治理原則最具代表性。據瞭解,目前德國政府的規定是:桶的生產者要參與回收清潔;桶的使用者即原料生產廠要向下遊客戶提供桶的清洗券,以及相關的清洗方法;下遊客戶需要將使用後的桶送到指定清洗點清洗回收。如此一來,通過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合作與監督管理,德國危廢包裝桶的清洗問題得到了妥善了解決,回收利用率也明顯高於其他國家。

我是華麗的分割線——————————

一下子吧啦吧啦講了那麼多,估計很多朋友的腦袋還沒來得及裝下,就已經為如何學習借鑒國外先進發展經驗苦惱了。其實想要學習得更多,需要更多的親們共同分享和交流,如果說你有更好的經驗,那麼邀請您來和我們共同分享........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