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报【王玉树╱台北报导】

国家绿能重点的离岸风电商机庞大,如何避免整碗被外商拿走是大家关切重点。但国内首家率先成立2支示范离岸风机的海洋风力坦言,风机、施工船、海缆都用外商,主要是国内厂商在这方面经验规格还不符合。但第二期开始,会反向操作以本土厂商统包,把技术资料留在国内,海洋风力总经理林雍尧说,「极度渴望有本土厂商」。

海洋风力在2013年与能源局签订示范合约,在苗栗竹南建置2部各4MW示范风机,预计明年3月份开始正式安装20部,最后完成128MW容量。

虽然2支示范风机就花掉4年,但林雍尧强调,这不只是2支,而是采用全风场的概念去做。他坦言,除升压站到台电这段是采用本土华城电机执行,其他像风机是选用德国西门子,船队使用欧洲施工船,因为最有经验只有在欧洲。缆线则采用日系,虽然国内也有厂商来谈,但可惜海缆没有符合到海底状况。

不过林指出,接下来的第二期20部风机,就会反向操作。例如当初核心水下基础设计,它们找欧洲最有经验的风机基础处设计公司COWI,统包整个基桩,当时本土中兴工程是下包。但第二期起就换成是中兴做统包,COWI反做它的下包,未来所有(技术)资料都会留在中兴。

2部示范到底为整个产业留下甚么?林雍尧说,从一开始认证,要银行保险,到台风地震影响,就整合气象局,台大、国际地震中心,连同法律顾问、银行界,总共邀请了38家国内厂商参与。建置了KNOW HOW(关键技术)、设计,怎么做认证,怎么做风险管理经验。

「我们也思考怎么把技术留在国内,极度渴望有本土厂商!」林雍尧说,希望把能量留在国内,离岸本土供应链要起来。由本土厂商负责25年、乃至30年维运。他还笑说,这样以后吵架也不要用英文,用台语嘛也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