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洪凱音╱臺北報導】

由臺中市政府與中國時報共同主辦的《2018臺中綠色能源經濟論壇》,與會民眾關切如何落實綠能產業理念,對此臺中市副市長林依瑩表示,宏觀、前瞻的能源政策,靠政府、國營企業執行是不夠,一定需要全民共同參與才能達到目標,未來行政流程將化繁為簡,讓民眾參與不再有阻礙。

林依瑩透露,臺灣有很多民眾有參與綠能屋頂的認知,但想到過程要簽好多文件、行政流程又繁瑣就作罷,林依瑩前年到韓國首爾訪查,發現家家戶戶陽臺側面都有太陽光板,發電自用,增加民眾參與意願,政府應該朝簡化行政流程來思考,提高民眾參與綠色能源的意願。

林依瑩認為,公民電廠的概念下,將朝民眾零出資、政府零補助,透過中介單位來連結。

另外,現在開發綠色能源都是大型廠商,林依瑩認為,應該給新創年輕人更多發展舞臺,例如,有新創公司以風力發電來開發小型電風扇,未來也期待更多年輕人的創意可以進來,增添產業新活力。

政府預定2025年綠色能源發電佔比要達20%;經濟部能源局局長林全能表示,為了這個目標,政府除了朝預定路徑前進外,也展現決心、毅力,與各地方政府、各部會建立緊密的夥伴關係,有信心綠色能源20%的發電佔比如期達成,這從去年底到今年6月,在地方政府密切合作下,太陽光電併聯發電量倍數增長看出。

海洋風力發電總經理林雍堯表示,臺中港規畫成重件碼頭,強化每平方公尺的乘載重量達50噸(一般碼頭為5噸)、海牀加強到90噸,而施工團隊、下游廠商等,皆已進駐臺中,待明年風電廠陸續完工後,會有更多國際技師攜家帶眷來臺,對臺中的經濟發展將有一定的幫助。

為打造離岸風電產業,林依瑩表示,已與國內17所大專院校合作、討論,課程導入更多學程需求,以大學與企業的產學合作,快速培育人才、輔導年輕人就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