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來自於批判性 (對人的批判) 的思緒或對事件發生的無法控制或無力感,當一個人面對來自他人的憤怒,通常只有兩個方向來傳遞這迎面而來的憤怒能量:一種是反彈回去,也就是報復或衝動,而另一種就是傳給下一個人,形成了遷怒。一個引發憤怒的批判性的思緒很容易透過語言傳遞給下一位接收者,因此接收者就容易產生同仇敵愾的情感;又或是當一個人被遷怒時,極有可能因為被遷怒得太突然而感到對生活的無法控制或無力,在這些狀態下,被遷怒者往往有著更強烈的憤怒。當憤怒在數個人之間反覆傳遞,形成一個憤怒圈 (或是某種氛圍) 時,一個家庭或一個社會都很有可能陷入這樣的氛圍當中。


被遷怒的人在當下要更加警覺!批判性思緒的承接是必要的嗎?你要批判的是遷怒者,還是讓遷怒者生氣的那個人呢?無論你選擇何者,你都認同了你的批判性的思緒,你將陷入痛苦中。如果「被遷怒」本身便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無常事件,那就看著它隨著時間流逝就好。放鬆地順從事件的發生,警醒於當下,才能安適自在的生活與工作,而下一刻,你才能以平靜與喜悅回覆給那位曾經憤怒過的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