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象限分析法是對軟體內部各模塊、子系統、特性測試所發現的缺陷,按照每千行代碼缺陷率(累積缺陷數/KLOC)和每千行代碼測試時間(累積人時/KLOC)兩個維度進行劃分。將缺陷分為四個象限:穩定象限、不確定象限、不穩定象限和極不穩定象限,如圖9-14 所示。將軟體內部各模塊、子系統、特性所累積的測試時間和累積的缺陷數與累積測試時間和累積缺陷數的基線值進行比較,劃分出各模塊、子系統、特性測試所位於的區間,進而判斷哪些部分測試可以退出、哪些測試需要加強。四象限分析法可以用於指導測試計劃和測試策略的調整。

(1)第一象限為不確定象限。

第一象限表示模塊、子系統經過較長的測試發現較多的缺陷,此時不能確定該模塊是否穩定,有可能是穩定的,也有可能是不穩定的。

(2)第二象限為極不穩定象限。

第二象限表示模塊、子系統在較短的測試時間內發現較多的缺陷,此時說明該模塊或子系統極不穩定,需要加強測試。

(4)第四象限為不穩定象限。

第四象限表示模塊、子系統在較長的測試時間內發現的缺陷並不多,此時說明該模塊或子系統已經比較穩定了。

【實例1】對系統中的每個模塊發現的缺陷使用四象限分析法進行分析。假定累積測試時間和

累積缺陷數的基線值分別為累積1.5 人時/KLOC 和累積缺陷數3/KLOC,系統中插入、查詢、預定和保存報告四個功能累積測試時間和累積缺陷數見表9-4。

(3)第三象限為穩定象限。

第三象限表示模塊、子系統在較短的測試時間內發現缺陷並不是很多,此時說明該模塊或子系統不穩定,需要加強測試。

通過四象限分析法可以發現保存報告模塊極不穩定,查詢模塊不穩定,這兩個模塊應該加強測試,而預定模塊則不能確定是否穩定,但可以確定插入模塊是穩定的。當然實際工作中不只這四個功能,還包括其他功能,A、B、C 和D 代表其他功能,但本例中未就其他功能進行詳細的分析。需要注意的是,各功能在四個象限中的分佈並不是均勻對稱的。

【實例2】對整個系統累積發現的缺陷進行四象限分析。假定累積測試時間和累積缺陷數的基線值分別為累積15 人天和累積缺陷數65 個。系統在每個Build 版本測試過程中所發現的累積缺陷數和測試時間見表9-5。

使用四象限分析法對每個Build 版本的累積缺陷進行分析,見圖9-16。

通過四象限分析可以發現T1 和T2 版本是很不穩定的,到第T7 和T8 版本時系統趨向於穩定

狀態,這樣可以正確地判斷系統什麼時候可以退出測試。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