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文╱陳宗慶】

1、主題館: 由Studio Shikai曾熙凱負責人策展,從科技圍繞的生活、人與科技的共創、具生命力的材料、想像驅動的未來4大層面,由淺入深、軟硬兩面,啟發臺灣設計及產業的未來樣貌。

參展的廠商包括上銀科技、泰奇想、櫻花、達方、Gogoro、築房數位、三司達等。其中上銀科技獨步全球的機械手臂與2017世界咖啡沖煮盃冠軍的王策先生攜手合作,以世界級的精準與世界級的感性,在展覽中呈現「軟」與「硬」的對話。致力於材料研究與製造技術的奇想謝榮雅董事長,歷經5年研發「奇想靜音板」,結合技術研發的硬底子與設計的軟實力,解決水泥、玻璃、金屬等材料不吸音的問題,提供建築與空間解決聲音困擾的另一種創新材料。

2、臺中SPIRIT館:

由北歐設計顧問有限公司設計總監路威擔任總策展人,以「為生活而設計」為主軸,邀請同為北歐設計的廖佳玲執行總監及周育潤設計工作室周育潤策劃「Possibilities of Life」,展現臺中多核心生態文化中生活上的各種可能;「Voice of Life」則由臺灣藝術家李明道以臺中一場熱血演唱會為核心,展現臺中流行文化的能量與魅力!

3、臺中LIFE館:

由範特喜微創文化鍾俊彥創辦人以「生活轉場」為策展核心,由於生活場景的轉換在臺中這座城市是個重要的議題,不僅是物理空間上的轉換,更包含生命景觀的轉換,像是社區設計、關係設計、生活氛圍設計等無形的軟設計。

4、臺中FUSION館:

由擷果創意林長叡執行長從臺中的新與舊的融合,混搭經典與新銳,調和出老經典新文創的臺中設計精神,呈現臺中這座城市獨有的故事風味。

5、國際館:

以「Urban Pulse: capturing the rhythm of cities」為主題,介紹國際盛事,設計之都的意義,邀請杜林、赫爾辛基、墨西哥、開普敦、首爾、臺北、荷蘭、富山、神戶、裏爾等10個國際城市的年輕設計師,提出年輕世代的設計觀點;展場設計則由竹工凡木設計研究室邵唯晏建築師從入口、過道到展間,勾勒城市入口、城市走廊、城市樣貌的想像。

6、探索館:

帶領民眾以小見大,一窺全臺灣觀光工廠中產業轉型的重組祕密;電動機車以「行的新態度」優遊穿梭,一同探索「城事」,此外,還有以3D列印為主題的展示與體驗活動,民眾可更深入地瞭解3D列印的多元應用與產業發展現況。

7、樂活館:

展現出「創意製造新生活.風格製造新產業」的態度,透過臺灣豐沛的創意軟實力,靠硬底子的製造能力,為民眾實現各種對生活的新想像,一起用在地玩在地,看見臺灣產業的創新優勢。

8、串藝館:

由MakerBar Taipei闞凱宇共同創辦人以「串。藝」將有形活動及無形價值連結成一體,串起臺中、苗栗、南投、彰化中部四縣市的美好生活、土地與人的價值,成為城市永續共生發展的重要力量。

另外,臺中市特別以葫蘆墩文化中心及東勢客家文化園區作為衛星展區,分別推出木漆藝特展及老派銀河系特展,串起大臺中的設計新風貌。

除展覽外,展期間主題展區更規劃假日活動市集、名人講堂、創意工坊等大大小小體驗活動多達435場次,另外還有國際論壇、臺中設計實驗室、良品好店串聯、遊程串聯等4項週邊活動遍佈在大臺中地區,絕對是今年暑假知識充電、休閒娛樂的好選擇。展覽及活動詳情請上「臺灣設計展」官方網站,沿著未來的軸線,從科技尋找設計,從設計發掘樂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