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越來越多人無法滿足於單一工作和身份的時代,/Slash/斜槓/,成為共享經濟時代的工作趨向,也引起近年內許多人的討論;一本由30歲的創業女子所撰寫的/斜槓青年/,佔據暢銷書排行榜多週,引起近期內許多人的關注,究竟什麼是/斜槓式的人生/?富閱讀書會第二集,在雨過天晴的週日早晨,氣溫微涼而人氣火熱的展開這個深入理解。

 

~夢想,不是浮躁,而是沉澱和累積~ 引自/斜槓青年/第11頁

 

本次導讀者由聯聖致鼎管顧集團陳致瑋執行長(以下簡稱Steve)擔任。

 

一開始從作者自序導讀,在本書第9頁,先告訴了大家,/Slash/這個詞出自The New York Times的Marci Alboher所著作的Slash Career,她在書中提到越來越多年輕人不再滿足於單一職業的方式,而是開始藉由多重收入、多重職業體驗更豐富的生活,在本書第10頁,作者Susan重新再做更精準的定義,/斜槓/的核心不在於多重收入,也不在多重職業,而是多元人生

 

在25頁中,作者提到自己在長期思考生命的問題,她說為了活下去,無非要解決一些關於自我的重要問題:我是誰?我想做什麼?我的未來在哪裡?導讀者Steve分享,這5年來,他也常常在寂靜的夜裡,這樣問自己,他發現這對於找到自己,是很棒的自問,並且會從自己的內在,慢慢浮出一些答案。

 

在28頁,從社會行為學探討了新舊時代的管理論點,在這裡提到心理學家透過大量的實驗與研究,證明人類存在著有別於生物性驅動力和外在驅動力的第三種:主動學習,創造更美好世界的驅動力

 

從這第三種驅動力,到29頁中提到當投注身心到一件喜愛的事時,會讓人擁有高度興奮又無比充實的感覺,這是一種心流,Steve補充這就是平常比較常聽到的順流,順著內在的喜愛、順著生命到來的機會與流動而快樂生活。

 

30頁,提到胡蘿蔔和棍子這種舊式的管理模式,已經越來越不適用,在這個時代堀起的大企業如Google、Facebook、小米等,都走向扁平的管理組織架構,管理的是專案而不是人了,Steve在此提到,原公司就是屬於舊式的管理模式,而他為了深入體驗並探索時代趨勢而變革出來的管理模式,不能直接在原公司嘗試的狀況下,他培養了接班團隊,然後在2016年交棒完成,開始他的探索之旅,超過2年的現在,再看到這本書,赫然發現這確實是身邊多數年輕人的工作模式。

 

Steve同時舉例,兩年前就認識一位企業二代,走自己的路做社羣內容行銷,從自己一個人發展至今,已成為有35人的團隊,並且年收入數百萬,而她不需要電話也沒有辦公室,只需要網路和通訊app就處處是辦公室,實際上像她這樣不被固定而控制的創業家,是越來越多了。

 

33和34頁,由張三和李四的新舊經濟模式,讓我們瞭解到讓每個人都專注於自己相對擅長的事,並藉由與他人交換獲得所需物品,那麼每個人只需做好一件事情,就能獲得所有的生活必須品和更多閒暇時間。因此,相較於自給自足的生活,分工和交換能夠讓每個人的生活都變得更好。

 

Steve在白板上圖示33頁案例,讓大家更容易明白。

 

簡單說,古典經濟法則重在掠奪和壟斷,而新的交換經濟則重在合作、共創共享和平衡,而在37頁,作者提到她正在進行的教育平臺實驗,也實踐了這個新的概念:沒有員工,只有事業夥伴;沒有僱傭,只有合作;沒有固定薪資,只有利潤分紅。

 

/斜槓概念/是什麼樣的組合?作者在43和44頁,為大家歸納了五種模式,從這裡可以發現/斜槓/不是隻有青年可以做,而是不分年齡人人皆可/Slash/

 

54頁,作者拿到CrossFit一級教練的過程,也同步說明瞭她的選擇概念,這也是現在多數人不再只是為了賺錢而考取證照,更多人的目的只是為了充實自己、投資自己,而這就是55頁所提到的工薪者思維和創業者思維的差異。

 

創業者思維把自己想像成一家公司,而非商品,當一個有個人魅力而擁有追隨者的領導者,符合《莊子》內聖外王的哲學,也擁有超越規則的力量。

 

61頁中富翁與漁夫的對話,是對資本主義的反諷,讓我們去思考:我要什麼人生?

 

64頁的最後一段,作者從國富論,再到直指現在這個社會「商業是邪惡的」信念,仍然深深烙印在每個人的心中,而就是因為這個信念的存在,出現了大量的間接商業模式,透由作者的內文舉例,Steve提到了最近震盪全球的Facebook與劍橋分析事件,再直接對比到書中的Apple堅持憑藉販售出色的商品獲利,究竟「商業真的是邪惡的嗎?」,令在場的大家進入深思。

 

從74頁到76頁,談到了改變,作者認為改變需要聚沙成塔,但改變世界最好的就是改變自己,間接影響激勵身旁的人,帶給社會積極的能量。

 

來到80和81頁,作者提到小而美的創業才能賦予真正的快樂和自由-包括心靈上和財富的自由,也提到一個人只有在拋開功利,做真正熱愛的事的時候,才能全心投入,發揮真正的實力

 

93頁提到的自尊問題,引導至94頁帶出僵固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讓我們知道學習和成長是一個可以不停犯錯的過程,即使不擅長,也可以全心投入,並堅持下去。

 

而今日導讀至101頁,時間便已兩小時了,Steve在接近結束時提到,斜槓世代也需要上一代的支持,而在今日到來的二十幾人中,其中一位年約五十多歲的Sherry,就是這樣支持自己女兒的媽媽,而透過Sherry分享自己的女兒在北京求學,帶給她對大陸的理解,Steve說現在1980後的大陸年青人沒有框框、完全揮灑的狀態,就如同臺灣1950年的這個打拼世代,而現在AI、5G、電動車、大數據運用、無人商店的發展等等,大陸的技術已成為世界之最,未來的發展趨勢,和美國之間的消長,透由歷史的軌跡,也值得我們比對和觀察。

 

綜合以上的許多導讀,可以發現/斜槓式的人生/要投資自己、拿回人生的主導權,是一個貫穿自由意志、創造力和勇敢的人生模式。

 

而這本集結經營管理、組織行為學、社會心理學的好書,雖然今天未導讀完畢,但已經精彩萬分,是值得大家一看的一本好書。

 

謝謝今天讓馥閱文創空間滿座的各位,期待下一次的2hr讀好書!

 

 

編輯整理 Hitana Yang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