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大學時家裡不讓我去離家遠的地方,為了不讓他們難過,我聽從了;外出時要先和他們打招呼,同時回家晚了一點還要不斷的給我打電話,從小就是這樣,在朋友家裡玩,總是去找我回家,還訓我自己不知道回家,但我也不會天黑了纔回家,他們嚴格控制我的出行;我知道他們關心我啊,但他們從來不關心我的心理,不尊重我,雖然他們很愛我,能給我的都會給我,我也知道,但我想要的是合理的愛,是相信我可以處理好一些問題,不要總是去了解我的一切,我可以有我的朋友,可以合理外出,我從小到大都會為了不讓他們難過,會去做自己本身就不喜歡做的事情,我從來都不會做真實的自己,我不能去再向他們提要求,我該怎樣去開導自己。(即將上大學,在家裡特別有壓力感)


他們這麼做,是有一個中心的觀點

那就是你根本不是一個獨立的人

你在他們眼裡像個寵物,聽話是最大的美德

解決方法只需要讓他們認識到你是人,你獨立,你和他們平等。至於怎麼做看你了。


謝邀。

和題主一樣,甚至比題主還嚴重,小學,初中,甚至到高中都是有人接送我上學的,週末只有下午3點-4點能在小區裏玩一會,然後就會被叫回家。上大學的時候都是全家出動,還幫我打掃寢室,鋪牀疊被。工作之後找了新工作他們也會各種詢問,單位在哪啊?待遇怎麼樣啊?同事好不好啊?有沒有休息啊?

只要有一點點不配合他們,迎接我的就是訓斥和謾罵,指責我不懂事,說什麼為我好之類的。

怎麼說呢,畢竟我們做孩子的總是想著要回應家長的期待,只是有些事,還是要有自己的想法。

既然要進入大學了,那就藉此給家長一個信號吧,告訴他們你已經成年了,已經可以獨立了,就算一個人也可以好好的生活。

我是在大學的時候當了團支書,讓家長明白我可以獨立的完成一些事情,並且做的很好。其次畢業之後和同學一起去到外地打工,獨立生活了幾年之後,我家裡的長輩們對我有了起碼的尊重,我說話的時候他們都會安靜的聽著,而不是向以前那樣直接無視,有些時候還會對我有足夠的認可。而到現在很多親戚朋友對我說的話都很認同,甚至一些長輩會很鄭重的和我探討一些問題,並且覺得我說的有道理。

想要扭轉上一代的思想其實是很難的,畢竟他們用這種方式活了幾十年了,所以不要用某些激烈的方式進行對抗,而是讓自己獨立出來,逐步讓他們知道,你已經不一樣了,時間久了他們就會慢慢接受的。


大學剛好是一個你開始自主獨立決定和選擇的機會。


活出自己,怎麼想就怎麼做。只要正確就行。


學會思考獨立,要有自己的見解。適當的決斷一些事,你能想到就有改變的心,慢慢來,家人也是需要慢慢接受。


和我倆朋友情況好像。

這種情況下,一定一定要在合適時候脫離他們控制,並做出一番成就,前者是為了不讓他們覺得控制你成自然,後者則是為了向他們證明,即使脫離他們的指導,你也一樣能成功。

至於我倆朋友,正好也是一個正例一個反例:正例的那個,大學畢業一意孤行去北京(和她家人提了下,就不顧反對去了【不顧反對的意思是指不接電話、電話關機之類的,只和她父母單方面交流】),後來她家人發現她過得還行,就沒在干涉了。

反例的那個,就比較慘了,轉業回來大專畢業後和父母妥協去一個相對遠又不至於脫離其掌控的地方工作,想法和計劃是好的,可惜工作做的不好,自己也不快樂,問題是這時候想不靠父母已經很難了,於是他做什麼都失敗(考公務員、專升本、各類證書等等),於是他父母到現在根本不相信,他能一個人生活的好,現在已經發展到年紀輕輕卻被安排相親的地步了,他雖然意識到這點(比如想給相親對象留一些餘地,但他父母卻認為,該照他們的來,於是因為關心過度,吹了),但已經無法脫離了。

總結:適當的脫離和計劃同等重要,計劃的重要在於,父母能相信你獨自也能生活很好。


多交流,因為父母是因為愛你纔多管你,現在父母既然達到了溺愛的程度,所以毋庸置疑你一定要獨立,但切記方式不能偏激,不要去傷害父母!所以我覺得一次交流不成功就一百次交流!並且你必須在平常的生活中展現自己能夠照顧自己的能力,比如你們一家出去玩,那麼在這個過程中你要收拾好自己的東西,如果有能力的話也可以幫父母收拾,在生活的一些瑣碎的事情中讓他們對你放心!而不是天天交流卻一點行動都沒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