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莆仙網網友“向陽花開”

  清明前回了一趟孃家,碰見父親的一個好友,寒暄了一下,聽他們拉家常,很是感觸。

  這個叔叔夫妻倆都在機關單位上班,有一個學霸兒子,十年前考上中國數一數二的大學,很是厲害。那時我和哥哥都只考到211,相比之下,很是羨慕他兒子,畢竟那是多少學子夢寐以求的殿堂啊。畢業後,我和哥哥在父母的堅持下,陸續回到莆田,領着一份餓不死的工資,過着不思進取的生活。

  網絡配圖

  叔叔家兒子畢業後繼續攻讀研究生、博士,終於在前年畢業了,就職於某學術機構。眼看叔叔夫妻倆即將六十歲了,很快就要退休了。市區兩套房子,老家也是大房子一棟,退休金據說也算可觀,在莆田這個小城市生活保障還是槓槓的。二老就這麼一個兒子,下班後回到家孤零零的,很是淒涼,便動員兒子回福建發展。

  兒子多次拒絕,畢竟圈子在北京,同學朋友也都在那,自己又是從事學術研究,回來發展空間不大。二

  老去過北京幾趟,心疼兒子租房又沒有家人照顧,便想着賣掉市區的兩套房子,去北京給兒子買套房子。轉了幾圈下來,傻眼了,隨便一套下來加車庫六七百萬,家底遠遠不夠,只能先作罷。

  就這樣,兒子繼續留在北京工作,二老在家下班後超市逛逛,小區轉轉來打發時間。看着身邊好友一個個當上爺爺奶奶,熱熱鬧鬧,越發悲傷,早知如此,當初就讓兒子隨便考個廈大啥的,離家近,一家也可以在一起,享受天倫之樂。

  無獨有偶,老家有戶人家,生了兩個兒子,抱養了一個女兒。兩個兒子當時都是響噹噹的人物,一個清華,一個復旦,全村孩子讀書的榜樣。畢業後一個定居在美國,收入那是天文數字;另一個娶了上海姑娘,

  定居上海,偶爾逢年過節回來看看。老人家一開始也被兒子接到上海,不會講普通話,吃不慣那邊的飲食,沒有親朋好友,呆不住,喊着要回來,之後就一直在老家居住。好在養女嫁了本村的男人,幾步路的距離,承擔起老人家的衣食起居,陪伴老人的晚年。村裏人都感慨,兩個兒子都有錢有本事,可是卻遙不可及,到最後給父母養老的,竟是最不起眼的女兒。

  這幾年,哥哥和自己陸續結婚生子,家裏多了很多歡聲笑語,父母也開朗了許多,其樂融融。父母經常唸叨,過了知天命的年紀,不再期待我們掙大錢,蓋大房子,只希望一家人平安健康,快快樂樂在一起,陪伴他們晚年,就是最大的幸福。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兒親不待”,生命來來往往,來日並不方長。再多的錢,也彌補不了父母的孤獨,也不及子女們的陪伴。找點時間,領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常回家陪伴,願天下父母都有一個安詳幸福的晚年!

  下面有留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