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嘗君有非凡能力,三次出任三國丞相,卻倒戈相向……

戰國四公子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信陵君魏無忌和孟嘗君田文。對於這兩個人的印象,可謂天淵之別。

一說信陵君魏無忌,他竊符救趙,合縱抗秦,英雄人物形像為後世津津樂道,就連大漢天子劉邦也是信陵君的粉絲。至於孟嘗君田文,就有成語故事「雞鳴狗盜」。

影視中的孟嘗君 (網上圖片)

「雞鳴狗盜」出自《史記·孟嘗君列傳》。孟嘗君非常愛才,他在家鄉齊國封地薛地時,就以禮賢下士見稱,招攬門客多達千人,不論出身敬而待之。秦昭王聽聞他的名氣,就直接招攬他為秦國宰相。秦昭王有氣度有胸襟,可惜秦國臣子沒有,所以,孟嘗君結果遭猜忌下獄。

這時,孟嘗君食客三千就發揮大作用:先有一個小偷,盜竊功夫一流,夜入秦宮將孟嘗君送給秦昭王的白狐裘偷了出來。然後孟嘗君門客將這白狐裘獻給秦昭王的寵妾,寵妾收受賄賂,就在秦昭王耳旁替孟嘗君說好話,秦昭王一時心軟,放了孟嘗君。

影視中的孟嘗君 (網上圖片)

孟嘗君獲釋後,一天還沒過,秦昭王就認為自己放走孟嘗君太草率,趕緊派人抓他。這時,孟嘗君快馬加鞭,夜半時分趕到函谷關,這時函谷關門緊閉,按照秦法規定,需要等到雞鳴時才開。

這時,孟嘗君另一位門客出來說自己學過雞叫,於是模仿起來,羣雞響應。戰國時期沒有鬧鐘、手錶計時,守衛一聽到雞叫,於是開門了,孟嘗君一行就出關。天亮時,秦軍追至函谷關,但人已去,秦軍無功而返。

「雞鳴狗盜」的故事,表明孟嘗君用人不看出身,只要有能力就可以用,這種行事方法同樣體現在他從政上。孟嘗君回到齊國,被齊湣王委為齊相。事實上,能二次為相,足以說明的才能。上任後先聯合韓魏攻楚,大敗楚軍,從此讓楚國一蹶不振。接著再次聯合韓、魏合眾攻秦,並破函谷關,讓強大秦國割地求和。

網上圖片

齊國在孟嘗君執政期間,國力發展達到最高峯。然而,在他擔任齊相時,大權獨握,用人不察,縱容貪污,破壞朝綱,也為齊國盛極而衰埋下隱患。荀子在《荀子·強國篇》這樣評價孟嘗君:「今相國上則得專主,下則得專國,相國之於勝人之勢,亶有之矣……相國舍是而不為,案直為是世俗之所以為,則女主亂之宮,詐臣亂之朝,貪吏亂之官,眾庶百姓皆以貪利爭奪為俗,曷若是而可以持國乎?」

孟嘗君專政,讓齊湣王猜忌,所以在「田甲劫王」事件中,被齊湣王罷相。然而孟嘗君投奔魏國擔任魏相,一手推動秦、韓、魏、趙聯合攻打齊國。

網上圖片

孟嘗君三次分別出任三國丞相,足見其能力,他合縱敗楚,敗秦,功績和魏無忌並不多讓。然而,孟嘗君為人太功利,後世王安石的《讀孟嘗君傳》中,有這樣評價:「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士以故歸之,而卒賴其力以脫於虎豹之秦。嗟乎!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齊之強,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雞鳴狗盜之力哉?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所以,為人處世,有才也要有德,有些底線要堅守。否則,好像孟嘗君那樣,為了私利背叛祖國,就算有再大的功績,也被後世人所不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