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壽險業前11月匯損逾2000億創下新高 。(圖/記者戴瑞瑤製表,資料來源為保險局)

▲壽險業前11月匯損逾2000億創下新高 。(圖/記者戴瑞瑤製表,資料來源為保險局)

記者戴瑞瑤/綜合報導

壽險業獲利在12月出現大幅虧損,嚇壞金融市場,保險局坦言,臺美利差擴大加上臺幣忽升忽貶,振幅過大是主因。儘管今年市場預期美國升息走緩,但匯損何時可以止住仍說不準,目前已讓壽險業做壓力測試,也有要求增提外匯準備金,督促各家壽險業者要針對避險損失的情況做調整。

壽險業匯損創新高重挫淨值

隨著美國持續升息,臺灣利率卻連10凍,導致臺美利差持續擴大,壽險業匯損跟著擴大「止不住」,嚴重衝擊到壽險業2018年下半年獲利表現,12月前5大壽險更是虧損超過150億元。根據保險局統計,壽險業2018前11月淨匯損已超過2000億元,遠遠超越2017年整年的1761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匯損不斷擴大,也重挫壽險業淨值!截至11月底,壽險業淨值為1兆1191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2227億元,年減16.6%。截至11月底壽險業稅後淨利為1087億元,較2017年同期減少104億元,年減8.7%。

避險成本大增 保險局做壓力測試

市場納悶,2017年受到新臺幣升值影響,壽險業匯損嚴重還可以理解,但2018年新臺幣走貶,壽險業匯損反而更加擴大。保險局對此表示,匯損分成「兌換損益」跟「避險損益」兩部分。兌換損益跟新臺幣升貶值有關,臺幣越升值,兌換損失就會越大;臺幣走貶,壽險業兌換利益就會回到正數。

由於新臺幣在2017年大幅升值時,整體壽險業避險比重並不高,結果匯兌損失慘重,這讓壽險業者全都嚇到,紛紛調高避險比重。之前壽險業者避險安排比例只有70%,可是現在避險比率提高到78%。但2018年新臺幣走貶,各家壽險業者原本調高的避險比重來不及調整,使避險損失更擴大,喫掉了匯兌利益。保險局無奈表示,「就是因為匯率走勢不好猜測,才會造成不管新臺幣升貶都匯損的情況!」

面對今年市場預期美國升息步調放緩,臺美利差可能不會再擴大,匯損可否止住?保險局坦言,新臺幣一下升、一下貶,壽險業者在避險配置上難度很高,臺美利差不再擴大對壽險業者來說確實是好事,就目前瞭解,業者已經開始降低海外投資避險比重。保險局也有對壽險業做壓力測試,並要求增提外匯價格準備金。截至11月底,外匯準備金餘額為537億元,會持續督促各家壽險業者要針對避險損失的情況做調整。

壽險業者無奈避險成本太昂貴

另外,壽險業者指出,新臺幣貶值、壽險業匯損卻還擴大,主因就是現在避險成本實在太昂貴,臺美利差日益擴大,Swap避險成本從之前的1.5%~1.6%,拉高到目前最高的3%,等於大漲了1倍。

簡單說,壽險業要到海外投資必須要和外銀做Swap交易,通常壽險業會拿新臺幣和外銀換取一筆等值的美元,約定1個月或3個月,時間一到雙方再換回來,壽險業要向外銀借美元就要付出避險成本。但因臺美利差擴大,避險成本增加,若以3%避險成本來算,壽險業用100億元向外銀做Swap交易,就要付出3億元成本,但海外投資又不得不買美元,壽險業者也只能硬著頭皮買下去。

為了因應難測的市場變化,多家壽險業今年將逐步降低海外投資的避險比重,並且增提外匯價格準備金。此外,也會多賣美元保單,因為美元保單以美元計價,壽險公司可以直接拿美元去投資,不用再經過Swap交易,可以降低避險成本,匯率風險也由保戶承擔,透過多重手段,降低匯損、保住獲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