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kasa丨文

本文是《尼尔:机械纪元》系列BBIN 的下篇。如果你是BB姬专栏的忠实读者,可能会有印象,上篇的发布时间远在春节前的1月10日。

为什么拖更了这么久呢?

说起来尴尬,下篇原定是在2月20号出头写的,那段时间正好是《尼尔:机械纪元》发售两周年,并会上架新的寄叶版,也就是年度版,到时候赶巧安利一波,完美!

没想到SE不争气,一手把周年庆典搞砸了。

《尼尔:机械纪元》年度版国区售价274元,囊括了多个DLC,相比本体的412元实惠多了。

但骚操作来了,老玩家是无法支付「合理的差价」升级到年度版的(比如通常操作是,原版70,年度版100,那么老玩家能付30升级),只有库里没有原版的玩家能购买年度版。

不出所料,SE此举引起了公愤,老玩家仿佛刚买房就得知房价跌了的业主,纷纷跑到Steam页面下「维权」,顺带把对「没有官方中文」、「优化垃圾」等问题的怨念全发泄出来了。

群情激奋之际,跑出来说「这游戏真棒,快去买年度版」,显然不是个好主意。

如今一个月过去了,《尼尔:机械纪元》的「最近评测」仍是「褒贬不一」。但换一个角度看,年度版带了一批新玩家入坑,对游戏本体的讨论也从未断绝。该填坑了。

在上篇中(点击超链接可跳转),我们讲了游戏通过多周目导向的删档结局,以及在一个没有人类的世界为何会产生丰富的情感,而在下篇中,我们谈点不一样的。

(以下内容同样含有剧透)


01

存在主义哲学

在《尼尔:机械纪元》的序章,我们会遇到前两个BOSS,一台齿轮机械臂和与机械臂、工厂合为一体的巨大机械生命体。

如果你是动作游戏萌新,还没选简单难度,很大概率会被它们按在地上摩擦。

但在消香玉陨之时,或许没有太多人注意到这两个BOSS的名字——马克思和恩格斯。

当然,《尼尔:机械纪元》将两位伟人的名字冠以「反派」,并非出于恶意。

事实上,《尼尔》中的几乎所有BOSS、大量NPC的名字都取自赫赫有名的思想家、哲学家。

在C、D结局的末尾,中国古代的庄子、墨子、孔子、老子也在游戏里客串了一把,老子还发出了「你们为何而生存,我们为何而存在」的终极疑问。

再仔细研究,《尼尔:机械纪元》其实时刻透露出一丝哲学范,小到主角名字(2B= To be or not to be,thats a question.)、章节的标题(D结局:Childhood』s End),大到游戏的主旨(几位主角的命运轮回)。

而在所有涉及到的哲学梗中,中枪最多的无疑是存在主义流派。

让·保罗·萨特、波伏娃、克尔凯郭尔等存在主义的代表哲学家,都在游戏中以机械生命体的形象登场。

对存在主义的诞生影响深远的尼采,也屡次被NPC提及,而他最著名的宣言「上帝已死」甚至「剧透」了游戏的世界观——

人造人和机械生命体的创造者都早已灭绝,他们如今遵循的使命都是无意义的。

2B小姐姐在开场念叨的旁白:「我们被困在重复生与死的漩涡中,这是诅咒,还是惩罚?我们是否有一天,能够奋起杀死这个给我们无解疑问的神呢?」,也很像是在致敬「上帝已死」。

随著剧情的推进,主角们得知「神」并不存在,开始按自己的意志行动,做出自己的选择,这时尼尔的世界就成了存在主义的实验场。

那么在雨里雾里之前,不妨先来简单了解下,什么是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是流行于上世纪50年代的哲学流派,内部也有众多分支,这里我们按让·保罗·萨特的说法,存在主义者都承认一个理论基础「存在先于本质」:

万物来到世上,并不会自带意义和目的。比如一把椅子充其量就是块木头,并不是天生有「被坐」的用途。同样的,人来到世上,也没有上帝告诉你,该当个画家还是科学家,作为「人」的存在应该先于「干什么」的本质。

存在主义还强调,世界是荒诞的。世界并不是为了某个目的诞生的,世上不存在必须遵守的真理,不存在公平、秩序、规则。

乍一听存在主义似乎很消极,世界和人都没有意义,但恰恰相反,存在主义推崇的是,在没有答案的世界里寻找答案,只有你自己能赋予你的生命意义,并且要对自己的选择、行为负责。

这个理论几乎完美适用于《尼尔:机械纪元》,并回答了为什么主角们能在E结局获得救赎。

人造人和机械生命体的生存意义,并不是造物主决定的,他们有权选择自己的方式活下去,开创属于自己的意义,和平or战争都可以,但必须承受所作所为的后果,而最终觉醒的POD们同样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在上篇我提到,尼尔的故事就是一出西西弗斯式的悲剧。西西弗斯因为得罪了神,被罚推石头上坡,石头到顶后会滚下来,无限反复这个没有意义的过程。

但存在主义哲学家加缪却认为,西西弗斯是幸福的,他身上带有人类的光辉,「生存本身就是对荒谬最有力的反抗」。

寄叶部队的人造人,周而复始地自相残杀收集数据,为的只是完成自爆,掩盖人类早已灭绝的真相,生产出下一届当炮灰的寄叶部队。

但曾说出「我难以想像发展了千年之久却仍无法停止杀戮的人类会有什么好结局」的横尾太郎,还是给了这个绝望轮回,一个充满希望的Happy Ending。

说起来,《尼尔》的制作人横尾太郎就是一位存在主义的践行者(很多人觉得横尾太郎是虚无主义,其实不然)。看看他在年度版发布时的贺词就知道了:

「既然你们提到了,《尼尔:机械纪元》最初于2017年2月23日在日本发售,于2017年3月7日在美国发售,于2017年3月10日在欧洲发售。我注意到这些数字之间的奇妙之处:如果你连写这些数字,得到20170223、20170307和20170310,然后将这三个数字加起来得到60510840。接下来如果将这个总和从中间分开得到6051和0840,然后用两数相减,你就会不可思议地得到5211! 没错,这是一个完全没有任何意义的数字,就像生活一样,不是吗?通话完毕。」

很多人以为这是单纯的笑话,但从存在主义的角度看,这段话可以翻译成:

「新发布的年度版有意义吗?并没有,它就在那儿,和那串数字和我们的生活一样没有意义,但如果玩了游戏的你,从中收获了一些东西,那么你就赋予了年度版意义。」

「存在先于本质」,不是吗?横尾老贼打了一则隐晦的广告,毕竟他也说过:「我的游戏不一定非得有趣,只要让人玩了感觉有意义就好。」

02

哲学与游戏的结合

存在主义哲学诞生至今,一直是文艺工作者们喜爱探讨的话题,但在另一面,普通用户对哲学有著天然的抵触,认为理论太过晦涩,脱离生活。

对于玩家群体同样如此,估计没多少人愿意在一款游戏里接受说教,但《尼尔:机械纪元》却能让人接受这个充满哲学底蕴的故事,甚至产生进一步的思考。

它是如何做到的呢?

上面说到《尼尔》里的BOSS都用上了哲学家的名字,而从角色设计开始,横尾太郎就把这些现实原型和他们的哲学理论,巧妙传达了出来。

比如游乐园关卡的BOSS西蒙娜。

它的原型是女性哲学家西蒙娜·德·波伏娃。她被誉为「存在主义教母」,算是最早的女权主义者之一。

她提出了「女人并非生为女人,而是成为女人」的哲学理论,其中一个观点是,除了天生的性别差异,女性的「女性特征」都是社会塑造的,源于社会、乃至男性的凝视。

她还直白地揭示了女性在社会上的尴尬境地,「女人打扮得越漂亮,她就越受到尊重...姣好容貌是一种武器,一面旗帜,一种防御,一封推荐信。」

反应在游戏上,BOSS的种种做法正是对波伏娃思想的反向诠释。

机器人没有性别,所以它为了吸引心上人的注意,不惜吞噬同类,把他们当成装饰自己的零件,在外表上拥有了女性的特征,但追求美丽的执念让它彻底疯了。

有网友发现,玩家在和西蒙娜对战时,BOSS会叫唤「Look At Me!」,但无论玩家怎么转视角,都看不到BOSS,此时BOSS会更生气,因为你没有通过「凝视」来肯定它女性的身份。

有趣的是,我们在支线里得知,BOSS西蒙娜心心念念的人是个叫让·保罗的机器人,它的原型就是波伏娃现实里的终生情人,让·保罗·萨特。

游戏中的让·保罗是个风流浑蛋,他无视了三个追求者,并表示要去寻找自由,这和他现实中的理论「人注定自由」有几分相仿。

但横尾太郎明显不想照搬世人对这些伟人的刻板印象,他在游戏里将他们的思想具象化、夸张化、戏剧化了。

最极端的例子是机器人「克尔凯郭尔」,现实里的克尔凯郭尔是少有支持「有神论」的存在主义者。但横尾太郎在游戏中将他塑造成了一个「我欲成神」的邪教教主。

而帕斯卡村的村长起初是个热爱和平的理想主义者。

但现实中的数学家、哲学家帕斯卡一点都不阳光,他在著作《思想录》(就是剧情中帕斯卡村长让我们去取的那本书)中说到,「人没有上帝是可悲的」。

或许是为了嘲讽帕斯卡对上帝的依赖,横尾太郎给他安排了游戏中最黑暗的剧情——机器人同类相食、集体自杀,让他彻底崩溃,转而变得悲观。

类似让哲学思辨反应在角色、情节上的小心思还有很多。

二周目的开场,视角突然转到了一个名叫Friedrich的普通机械生命体上,他想用油浇醒机器人哥哥,玩家得小心翼翼地操控他,万一半路桶翻了还得重新接。

这番很蠢的行为,遭到了9S的嘲笑,却令心思细腻的玩家泪目。

这里的机器人兄弟也有来头,现实里是施莱格尔兄弟,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的奠基人。你看,救人的方式多浪漫。

说到底,《尼尔:机械纪元》的中出现的哲学不是单纯玩梗,而是融入到了叙事体系中。

让人不由地注意到,这些「有名有姓」的机器人,是如何在这个没有意义的世界里寻找意义的。他们的结局不一定完美,但行为动机是有依据的。

《尼尔:机械纪元》就像一本讲故事的哲学书。

即便没有哲学基础的玩家,也能正常体验剧情,感受到淡淡的逼格。但如果你对哲学略知一二,在玩到某些细节时,一定忍不住会心一笑。

03

结语

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感叹「横尾太郎真是个鬼才」或者「横尾太郎真是个心理变态」。

《尼尔:机械纪元》在剧情和思想方面的独树一帜,确实要归功于横尾太郎。白金工作室的联合创始人神谷英树也直言「横尾太郎用《尼尔》拯救了白金工作室」。

但我最后要说的是,只有横尾太郎也是不行的。

《尼尔:机械纪元》并不是横尾太郎第一次将精巧的剧本、存在主义思想加入游戏,《尼尔1》和《龙背上的骑兵》系列都有类似的调调,甚至在虐心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他此前的作品都只在小圈子活跃,唯一出圈的可能就只有那张被国内页游厂用烂了的欺诈CG了。

为什么呢?大概是横尾太郎做的游戏,都属于注重个人表达的作者作品,而非讨好商业成绩的游戏,你可以把这两者,简单类比为文艺片和商业片。

但情况在《尼尔:机械纪元》上发生了改变,虽然制作成本仍然吃紧,但它幸运地遇上了吉田明彦设计的2B小姐姐、白金工作室开发的动作系统、冈部启一制作的绝美音乐。

这些要素让游戏在剧情之外也有很高的话题度和吸引力,试想一下,有多少人是看到2B小姐姐入坑的,而如果《尼尔》只是一部有哲学内涵的视觉小说,又有多少人愿意啃完呢。

可惜的是,尽管《尼尔:机械纪元》创造了可观的营收,SE仍然对这个IP很不上心。

无论是发售之初的升价事件,还是年度版购买许可权的乌龙,都让游戏背上了额外的骂名。

所以,想想遥遥无期的续作,那274元好像也没那么肉疼了。

参考资料:The Philosophy of NieR: Automata | WisecrackExistentialism: Crash Course Philosophy #16Nier Automata Wiki@Ling叔 微博

-END-

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BB姬

这里有游戏,有电竞,有直播,有你喜欢的一切。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