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片面要求臺灣製(MIT)商品需改標「中國臺灣」才準上架。關務署表示,兩岸海關有設置交流平臺,但因兩岸關係改變,去年起交流平臺幾乎已停止運作,海關也無法代業者向中國大陸海關協商。


據傳臺灣製產品銷往中國大陸傳出遭中國海關擋關,在通路則被下架,主因中國大陸官方去函要求臺灣產品的產地標示,需改標為「中國臺灣」或「中國臺灣區」才能恢復上架。


對此關務署官員表示,依經濟部國貿局「貨品輸出管理辦法」規定,出口商品為臺灣產製者,應標示「中華民國製造」、「中華民國臺灣製造」或「臺灣製造」,違者將依法處理。


關務署表示,針對標籤未依規定標示的業者,若被海關查獲,將依法辦理。但因為臺灣一般出口貨物有9成左右屬於「CI免審免驗」通關,加上兩岸經貿往來頻繁,為加速通關,實際抽驗比率很低,且多針對管制物品進行查驗,被查獲產地標示不符規定的案件其實很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