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公平。就比如在《歌手》這樣的舞臺,雖然每位歌手都會以重新出發的姿態,讓所有歌迷認識一個全新的自己,但未必所有歌迷,都會公平看待每一位歌手、每一次登臺,以及每一首作品。尤其是因為認知程度的不同,也必定導致一些場次排名的理所應當化,比如流量、知名度、人氣指數、江湖地位處於相對劣勢的歌手和音樂人,就很難獲得突破性的排名。

在今年《歌手》首期節目亮相的「逃跑計劃」,也比較符合這種人之常情的規律。但實際上,「逃跑計劃」並不是沒有更好的選擇,畢竟在《歌手》這樣的舞臺,除了人紅比較重要之外,歌紅也很重要,這兩個屬於認知度範疇的指標,最終都會對排名產生絕對性的影響。而「逃跑計劃」恰恰就是一支擁有神級作品的樂隊,這首神級作品無數次出現在音樂節的現場,也在各大音樂真人秀節目中被翻唱。

這首歌曲,當然就是《夜空中最亮的星》。

然而,「逃跑計劃」擁有選擇演唱自己作品的權利時,卻放棄了《夜空中最亮的星》這首高認知度作品。這個做法本身,就是很搖滾、甚至很朋克的。因為如果「逃跑計劃」如果能在首期節目中,選擇《夜空中最亮的星》這首歌曲,對於他們排名的幫助,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他們並沒有。這種反向選擇,是搖滾音樂人在類似場景都會做出的選擇,這其中有任性的成分,更多的,其實還是「逃跑計劃」對排名的不在乎。

對排名不在乎,還去《歌手》這個節目幹嘛?這可能是很多人會問的問題,而對於「逃跑計劃」來講,這個問題簡直太容易回答了,那就是去唱歌啊!不管別的歌手去《歌手》這個節目是不是有所圖,但「逃跑計劃」就是去《歌手》唱歌的。雁過留痕、人過留聲,在音樂的世界裡,其實能夠做到留痕、留聲,就是最大的完美。

當然,僅僅只是留痕和留聲還不夠,關鍵還得看你留的是什麼痕、什麼聲?

「逃跑計劃」在今年首期《歌手》裏演唱的作品,是《一萬次悲傷》,這首歌曲其實和《夜空中最亮的星》一樣,都收錄在他們的首張專輯《世界》裏。其實,即使《夜空中最亮的星》是「逃跑計劃」的一個標誌,但卻絕對不是他們音樂的全部。他們的音樂世界和音樂體系,是由《Is This Love》、《陽光照進回憶裏》、《Apple》、《哪裡是你的擁抱》等歌曲共同組成的。

當然,也包括《夜空中最亮的星》,以及《一萬次悲傷》。

從演出效果來看,可以這麼說,「逃跑計劃」是今年首期《歌手》中,唯一一組「走神」的音樂人。這種「走神」,指的是他們的演唱和表演,有些和舞臺本身的PK氛圍格格不入。他們很隨性、他們很淡定,他們的演唱和演奏,真的叫人忘了競爭和排名。這當然不是對《歌手》節目的規則不尊重,在完全遵守舞臺約定的同時,「逃跑計劃」以這樣一種無為無不為的狀態走上舞臺,其實何嘗不是對《歌手》舞臺邊界的一種開拓?

很多人會說「逃跑計劃」演唱的《一萬次悲傷》,有點過於平淡,尤其是對比首期節目有些歌手的表演之後,這樣的感覺也就更為強烈。但是,恐怕這些歌迷對於音樂平淡的認知,有所誤解。

有時候,並不是發力猛、高音高、音色重、編曲花,才叫音樂不平淡。其實,一旦音樂作品的呈現,做到感染力十足,它同樣可以變得非常強烈和濃烈,甚至還能做到意猶未盡、回味綿長。

「逃跑計劃」這次在《歌手》舞臺演唱的這首《一萬次悲傷》,就是一首可以用感染力這樣的詞,來形容的演繹。

比起錄音室版本的《一萬次悲傷》,「逃跑計劃」為了《歌手》舞臺的演出,也對作品進行了重新的設計。之所以不說是進行重新編曲,是因為這種設計,既包括了傳統音樂上的編曲,還包括了對於《歌手》這個舞臺的場景,以音樂專業的角度,進行了重新的規劃。

與此同時,「逃跑計劃」的這種設計,並沒有通過疊加音效、東西融合這樣的放大招方式完成,而這樣的模式,是很容易讓作品在表面上顯得特別刺激,從而給歌迷留下一個非常強烈的記憶點。畢竟,話話回來,「逃跑計劃」如果真要迫切想讓受眾記住他們,也不會不唱《夜空中最亮的星》了。

出現在專輯裡的《一萬次悲傷》,比較注重的是音樂的平衡,畢竟唱片是適合近距離聆聽的載體,所以這首歌原來的版本,無論是主唱的聲線還是吉他琴絃音色的收錄,都非常有顆粒感。

而這次「逃跑計劃」把《一萬次悲傷》搬上《歌手》舞臺,則在編曲上增加了層次與細節,並且用更加清新、溫煦的方式,取代了原本顆粒感的英式搖滾風。可以說,這個版本的《一萬次悲傷》,已經突破了傳統搖滾樂的那種定義,有了流行、民謠和搖滾的完全平衡。

與此同時,因為《歌手》這個舞臺,在聲場和聲音的傳輸上,與唱片有著完全不同的場景,所以「逃跑計劃」在音樂設計上,也進行了更柔和化的處理。主唱毛川的聲線,變得更為後置、有著更多空間的縱深,這樣的處理,其實也讓《一萬次悲傷》這首歌曲,在聽覺上顯得更為夢幻。

如果說把毛川的聲音,與《歌手》同舞臺的音樂人進行對比並不公平,倒是可以把毛川的聲音,置於中國搖滾樂的大環境去感受。這樣一來,你就會發現毛川的歌聲,有著中國搖滾主唱所普遍缺乏的磁性、溫暖與性感。雖然既不是煙燻嗓,也不是那種穿透力特彆強的爆發嗓,但毛川的歌聲,卻有一種內斂與柔和的力量,並不是單線條的銳利,而是用一種彌散的方式,漸進式的抵達靈魂深處。

這,說的其實就是音樂的感染力。

從這幾點上來說,「逃跑計劃」對於自己這首作品的改編,一方面是一種典型的輕改編,即在表面上並不會讓人感覺到有太多不同,甚至會讓人有些人覺得是完全一樣;但另一方面,這首歌曲實際上卻通過一些細節,尤其是音樂聲場的設計,讓作品變得更適合《歌手》錄製現場的需要。

從實際效果來看,也是如此,這個版本的《一萬次悲傷》,就像是一次Live House的演出,既有著唱片裏的那種細膩與感性,也有著音樂節現場的共鳴與熱情,並在兩者之間取得了完美的平衡。這,其實就是以最專業的方式,對於《歌手》這個舞臺最大的尊重。

至少,在首期《歌手》節目中,《一萬次悲傷》是唯一一首讓人邊聽邊想揮手合唱的歌曲,有沒有?有沒有?有沒有!


我是《歌手2019》第一期現場評審團之一。

第一期逃跑計劃演唱曲目《一萬次悲傷》。

編曲方面,比起原版更有層次感,卻弱化了原有的鄉村搖滾的感覺,顯得更加流行了,不過整體好評。

氣氛方面,沒有音樂節的氛圍,沒有熒光棒,純演唱,應該沒有發揮出逃跑計劃原有的現場帶動能力,不過這歌確實選的好,現場還是不少人跟唱的。

不偏不倚,逃跑計劃現場發揮不是一個專業歌手或者專業樂隊應該發揮的水平,現場表現來說有很多細節問題諸如走音、搶拍。

後期製作版本確實修了不少,後期老師辛苦了,後期版本炒雞好聽!

補充:第二期剛更新出來,覺得這首歌炒雞好聽,好評!其實首發歌手當中哪一個被淘汰都感覺很可惜,特別是這種獨立樂隊。也許逃跑計劃是真的不適合這種比賽。


你的愛情

聽到電子鼓 哎呦?

聽到吉他 哎呦呦?

聽到上低音薩克斯 臥槽? 哈哈哈他吹炸音了

聽到次中音薩克斯 還帶個弱音的超吹 ,挺穩的

逃跑的歌,真的好溫暖。


逃跑計劃上歌手我確實是很驚訝,就像吳青峯講,他們一起上過很多音樂節,我可以感受到在音樂節上,逃跑計劃的感染力和帶動力,但與此同時,隨性廣場式的演唱方式,會帶來某種狂歡,同時也會消磨掉樂隊和歌手對自身唱功的認識。

我不知道如何將逃跑歸類,它屬於哪一種。鄉村民謠好像又比它更搖滾,比搖滾更收斂,它很親民,但如果歸在歌手舞臺上,他會有無法克服的侷限,如何讓音樂富有更多的層次和可能,而不是隻關注在帶動力上。

我覺得在歌手的舞臺上,帶來很有個性的原創音樂是必不可少的,但面對已經非常耳熟能詳的歌曲改編一定是重頭的,律動,感染力,層次,控制力,紮實的唱功等等,這些缺一不可。我並不認為逃跑計劃為歌手的舞臺做好了準備,我自以為,他們掉以輕心的就是在,觀眾緣上,他們可能以為只要他們張嘴,就沒有互動不起來的聽眾。

反觀楊坤第二場的改編,我自認為是有一種警醒在其中,如何保持自己的優勢同時,將歌曲的改編更符合這個舞臺。我沒有貶低楊坤,他真的很聰明,揚長避短。有時候沙雕網友的話不必在意,但需要取有用部分,比如楊坤的油膩感,必然會影響到觀眾對他作品的欣賞,舞臺是有舞臺藝術的,你亂來肯定不行,大家忙著笑,誰會注意你的作品,這是得不償失的,保持個人特色基礎上,適當收斂是必要的。同時,如果在舞臺表演上,毫無理由地一直在做過於誇張的動作真的不是個性,是膨脹。

我不會覺得適應一個舞臺有什麼錯誤,既然來了,你肯定都是帶著目的的,能多唱一首是一首,隨意當然可以,朋克當然可以,但老朋克瞧不起小朋克,小朋克瞧不起老朋克的,真的沒勁兒,你需要做的只是做自己。做自己不是任性自大,是不斷精進。

我希望逃跑計劃能出更多的好作品,我自己認為最喜歡的一首詩《再見再見》,比較有代表,又很有感染力。

我們這一代疲於考試的人,誰沒有在深夜在跑步時聽過逃跑計劃,毛川帶著砂質的低頻段,迴環往複的歌詞,漫不經心又夾雜著倔強感,我確實被他們的音樂打動過很多次,含著淚,拜託自己再堅持一下,就再堅持一下。


我不知道怎麼評價逃跑計劃被淘汰的結果,說實話,逃跑計劃第一個被淘汰我意外但也不意外,我原以為都已經到了9102年了觀眾的音樂審美能提高,但是沒有。

逃跑計劃兩期的排名都是倒數第一,如果單純以演唱技巧來論,他們確實在這個陣容裏沒有優勢,但是歌手如果只是會嘶吼著高音,淪為沒有感情的唱歌機器的話,那也就沒有她存在的意義了。第二期張芯和外國小哥哥的表演我認為是全場最差,前者就是我上面說的,最後的高音甚至都有點刺耳,把整首歌全毀了,就憑她上這節目以來唱的這兩首歌來看,這麼多年一直籍籍無名是有原因的。相反逃跑計劃的新歌,整首歌唱的讓人很舒服,包括後半段整個樂隊的狀態都很隨性,我覺得這纔是音樂應該帶給我們的,話說各位專業的歌手節目裏的戲精觀眾,聽了這麼多年的高音,你們的耳朵還好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