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降清?其實這需要從當時的形勢和個人利益兩方面來分別闡述。

清軍入關後,雖然曾經短暫地推行過「剃髮令」,但是很快因為北方民眾的反對而被暫停,直到1645年六月後才再次大力推行,所以如果沒有「剃髮令」這樣明確的民族壓迫的舉動,明朝的士紳和百姓們並沒有很大的動力去反抗清朝的統治,誰統治對於百姓們來說並沒有太多區別。錢謙益作為有名望的士紳,自然也不願意冒險去從事這樣的活動。

從自身角度出發,錢謙益有名望有家產,如果不是逼不得已,他不會從事反清活動。還有一點,錢謙益的仕途其實並不順利,他需要仕途上的表現來證明自己。

1644年三月十九,明朝首都北京城告破,崇禎皇帝上吊自殺,成了明朝「君王死社稷」的忠實踐行者,不久之後,福王朱由崧被陪都南京的大臣們立為新的皇帝,於1644年五月十五正式登基為帝,但是這位沒有能力、也有理想的弘光皇帝並沒能成為中興的一代明主,反而在一年之後把僅有的半壁江山也丟得差不多了。

1645年三月,在消滅了北方的大順政權之後,清軍開始南下,正式對南明政權展開軍事行動,準備一統天下。而在弘光皇帝登基後的近一年時間內,弘光政權不思進取,不但未向北發一兵、進一步,而且還內訌得不亦樂乎,先是江北四鎮中最強的高傑被明總兵許定國殺害,而後擁有南明最強軍隊的左良玉又假借「清君側」之名發動了內戰,原本駐紮江北的劉良佐和黃得功部被迫轉移到南京上游去抵擋左良玉。

左良玉是擋住了,但是江北卻空了,清軍如入無人之境,一個多月的時間就從河南、山東一帶推進到揚州城一線。四月二十五日,揚州城破,史可法殉國,清軍在揚州開始了為期十天的大屠殺,史稱「揚州十日」。

隨後,長江天險也沒能阻擋清軍的進攻,五月初五日清軍抵達長江北岸,五月初九日即展開渡江作戰,在整個渡江過程中,負責江防的明朝守將鄭鴻逵部僅僅與清軍發生了一次小小的戰鬥,便退走入海,清軍得以順利登上南岸,並且攻克了鎮江。

而清軍剛剛到了鎮江,在陪都南京的君臣們就已經慌作一團,五月初十日凌晨,弘光皇帝就和內閣首輔馬士英拋下南京的其他大臣,偷偷的打開南京城門,向安徽方向逃跑了。南京城群龍無首,可以說擺在清軍統帥多鐸面前的這座南京陪都就是一座唾手可得的空城。

1645年五月十四日下午,清軍的先頭部隊已經抵達南京洪武門外,留在城內的勛臣忻城伯趙之龍、保國公朱國弼來到清軍大營商談投降事宜。五月十五日,多鐸率軍來到南京城外,趙之龍、朱國弼和其他留守南京的勛臣魏國公徐久爵、隆平侯張拱日以及大學士王鐸、蔡奕琛等三十餘名高官顯貴於城外迎接多鐸,其中還有著名的東林黨領袖、時任弘光朝禮部尚書的錢謙益。

錢謙益是東林黨後期的領袖,文壇領袖,在士人階層有著極高的號召力和聲譽,其與秦淮八艷之一的柳如是的老少配更是一時佳話,柳如是雖是淪落風塵的弱女子,卻有著一份赤忱的愛國熱情,當她知道清軍逼近時,她便勸錢謙益自盡以保全名節,二人相約來到河邊準備跳河自盡,但是錢謙益跳下水後,卻嫌「水太涼」而放棄了自殺,最終苟且偷生的錢謙益選擇了投降清朝,而且還恬不知恥的出城去迎接多鐸的大軍。

錢謙益在南京城外的投降迎敵行為,斷送了其前半生的清譽,讓其從東林黨領袖淪落為一個手人唾棄的膽小鬼,甚至連妻子柳如是都不齒其投降行徑。錢謙益的這一舉動,也讓他之後的數十年都活在慚愧與自責之中,雖然他之後積極從事反清復明的聯絡工作,為反清志士提供幫助,但是這一切都不能掩蓋其當年在南京城外對著多鐸的那一跪,這是他一生的污點。


錢謙益是明末清初的大文學家,在南明政權中也是一個相對比較重要的官員,更因為與江南名妓柳如是的纏綿風流往事而名傳後世,不過就這樣一位才華橫溢、橫跨政學兩屆的風流才子,其晚年有兩件事是一直受到後人質疑和批評的,第一件事就是錢謙益在南明弘光政權中曾經因為結交閹黨馬士英而得以出任禮部尚書;其二就是錢謙益最後拋棄了民族大義,轉而降清,就後世流傳程度以及影響來看,錢謙益降清的流傳度要更廣,錢謙益本人因為降清所受的苛責也最多。

關於錢謙益降清的原因,幾百年來說法不一。不過有一點可以確認的是錢謙益的確降清了,連他自己也承認過,他在《與邑中鄉紳書》中曾經自我坦白:「大兵到京城(南明的都城南京)外才一日,仆挺身入營,創招撫四郡之議。」不過錢謙益投降是不是因為他受到清廷的威逼利誘而喪失原則呢?

幾百年來關於錢謙益降清的原因猜測最多的是錢謙益貪生怕死,戀棧權位,這也是明朝遺民對錢謙益最多的攻擊,其次則是錢謙益是出於保護江南民眾的生命財產的考量,因為揚州此前已經遭遇到了屠城,錢謙益不想讓屠城悲劇在江南地區再度上演,不過南京的確也沒有遭到屠城,是否是錢謙益的功勞呢?無從考證。

錢謙益自己認為自己的降清主要動機也是保全江南地區的老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他曾在自己的著作中寫過:「仆見大事已去,殺運方興,拼身捨命,為保全百姓......."

不過從明末清初留下的一些史料的更為細節的層面可以看出,錢謙益降清一方面是為了保全江南,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政治上的利益,不過最終錢謙益兩個目的都沒有完全達到,江南地區後來也發生了屠城的事件,比如在崑山,比如在江陰,錢謙益在入仕清朝後,官運也不濟,雖然官至禮部右侍郎,不過並沒有掌握過實權。


明朝的大好前程,有一大半是耗費在黨爭之中的,很多時候,說句文人誤,還真不是沒有道理的。就拿錢謙益來說,他才華橫溢,為一時俊傑,結果呢?卻晚節不保,留下巨大的人生污點,就連與他相愛相生的秦淮名妓柳如是的氣節都不是如,實在令人惋惜。

下面,就給你講講老錢與名妓柳如是在大是大非面前的不同表現。

1)

宋朝思想家程頤有句話叫:「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那是對女人說的。後來,民間又傳出了強大的聲音,叫「笑貧不笑娼」。正統思想與民間觀點,就這樣隔空開始掐架。

其實,程頤的觀點,只是他本人隨口一說,並沒有到處宣揚。後來是因為朱熹又把它重新翻找出來,才作為勸戒婦女守節的工具的,由此不知釀成了多少婦女的悲劇結局。其實,這是人們的曲解,那八個字並非專指婦女應當為男人守節,無論男女眾生,做人都當堅守氣節。

2)

今天,我就想給大家講個男人的節與女人的操的故事。

先說說女主人公,此女在明崇禎年間可是大大的網紅,她能詩、善畫,深得當時成功男士的追捧。她就是被人譽為「秦淮八艷」 之首的柳如是。「秦淮八艷」都是做什麼工作的呢?告訴你吧,那就是一幫多才多藝的失足女。

每個失足女都有一個不幸的童年,柳如是也不例外。柳如是本為楊姓之後,幼時雖聰慧好學,但由於家貧難養,從小就被人拐掠賣他鄉為婢,後被輾轉販賣,年僅10歲就墜入紅樓青館。在亂世風塵中往來於江浙金陵之間,隨改名柳隱。因讀宋朝辛棄疾《賀新郎》中:「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故自號如是。

身在風塵中的柳姑娘,卻理想高潔,在從事本職工作的同時,還堅持業餘創作,並下留下許多傳世佳作。即使心比天高,一旦墜入風塵,要想重新挺起胸膛做人,難。

3)

女子生而願有家,柳姑娘也不例外。恨嫁不是錯,遇人不淑才是罪——受不完的罪。14歲的柳如是,遇到她生命中的第一個男人——年過六旬的退休幹部老周。老周也算一代學霸,曾經是全國高考壯元,後官拜大學士。退休後,除種花養鳥,還煥發了人生第二春,跑到青樓把頗有詩名的小姑娘柳如是娶回家,做了貼身侍妾。

老周是個很解風情之人,常常讓柳姑娘坐在他膝上,教她寫作。一人專寵的後果很嚴重,老周的其他妻妾,看在眼裡,恨在心頭,但由於老周一息尚存,她們不敢發作而已。

一息尚存的老周並不堅強,經過兩年折騰,就掛了。老周一掛,其他妻妾總算逮住機會復仇——大婆二婆三妾四妾,刀剪棍棒拖把掃帚齊上陣,柳姑娘差點沒被虐死。

落荒而逃的柳姑娘只得重出江湖,,在風塵中偶遇了一段又一段露水情緣。給她心裡留下最沉痛的一段記憶,是關於一個叫陳子龍的已婚青年,兩人情投意合,演繹了一場濃情似蜜的歡愛劇。但,陳的妻室並不是柔弱之輩,後來陳的元配直接打上門來,大鬧一場,柳姑娘只好含悲帶怨地離開。

情場失意的陳子龍,全身心地投入到抗清起義的大業中,後不幸戰死,以身殉國。

得知陳子龍死訊,柳如是頓生萬念俱灰之感,畢竟,他們是真的深愛過的。恰在此時,身心俱彼的柳如是,又碰到一個無賴的逼婚,她躲又躲不脫,嫁又不遂意,只好東躲西藏,玩起柳氏太極。

身陷困境的柳如是,最迫切的需要就是,有一個溫暖的懷抱讓她停靠,有一個寬厚的肩膀讓她依偎。

4)

直到21歲那年,她才遇到了她覺得可以終身相托的人,今天故事的男主人公——錢謙益。

(錢謙益書法)

老錢也是一名學霸,28歲那年,以全國第三的好成績,被欽點為探花,奮鬥多年後,成為主管全國教育與外交工作的副部長級高官。有這麼有背景的人做靠山,再情急的無賴也要收斂一下自己迸發的荷爾蒙。

飽讀詩書的老錢,為一時之文壇翹楚。由於專註詩文,本職工作並沒什麼起色,後遭革職。他們在一次宴會上偶遇,並一見傾心。

兩年後,59歲的錢謙益迎娶了23歲的柳如是。婚後,錢謙益為她蓋了 「絳雲樓」和「紅豆館」,金屋藏嬌。兩人同居絳雲樓,讀書論詩相對甚歡。

此時,當清軍佔領北京、崇禎帝自縊的消息傳到江南後,柳如是極力鼓動錢謙益到偏安一寓的南明小朝廷去工作,朝廷小了,錢謙益的職位卻升了,一下就做到正部級。

5)

當清兵的鐵蹄滾滾南下,營養不良的南明小朝廷坐不穩了。清兵圍城時,柳如是就勸老錢,咱生是大明的人,死也要做大明的鬼,可不能做對不起老領導的事,並相約一起投水殉國。老錢極不情願地隨她出門,來到一處水邊。有一大幫好事者得知消息,提前跑來圍觀。老錢用手試了試河水,轉回頭對柳夫人說:「池水水太冷了,怎麼辦?」柳如是聞言大失所望,圍觀者也是噓聲一片,正準備抱好戲沒看成的失望離開時,突然發現柳如是正奮身躍入池中。錢謙益見勢不好,急忙招呼大家,七手八腳地將柳如是撈了下起來。

有時,節操這東西,就像是古人手中把玩的琉璃,看著奢華精緻,其實是不經摔的。這不,當秦淮名妓縱身一躍,文名滿天下的一代大儒,那懷揣半生的節操就碎成一地琉璃碴碴。

(錢謙益與柳如是[劇照])

6)

柳如是見丈夫貪生怕死,就勸他歸隱山林,永不仕清。錢謙益聽後雖然點頭稱是,心裡卻在打著別樣的小算盤。

南明註定是短命的,幾番掙扎,氣候即盡。南明小朝廷覆亡後,錢謙益並沒有如柳如是所願遁戀山林,而是主動剃髮留辮,柳如是以及家人見之錯愕。後來,錢謙益終於還是降清去了北京,性子剛烈的柳如是拒絕隨夫北上,獨自一人留在了南京。送別的時候,柳如是的眼裡滿是失望與憤懣。那一刻,她的心裡可能就萌生了一個怪誕的念頭——老頭子你只要敢失節,小娘子我就敢失身以報。當此時也,柳如是想到的,可能是曾經深愛著的前男友陳子龍。

錢謙益赴京後,做了清朝的禮部侍郎兼翰林學士,主要負責《明史》編輯部的工作。

而留居江南的柳如是,在老錢失節降清之際,果然製造了一個轟動一時的大新聞——她和一位姓鄭的年輕書生好上了。要擱未嫁錢門以前,這事就不算個事,因為她本來從事的就是這職業。但自從和錢謙益組建幸福家庭後,她一直守婦道,比貞婦還守節。如今,她的再度紅杏出牆,其中的深義,相信只有錢老夫子才能明白。

只是可惜了那位姓鄭的年輕書生,錢家人認為他們的姦情有傷風化,憤而告官,沒想到那位糊塗的官老爺法制觀念一點也無,未經立案、偵查、審訊、判決,就將鄭姓書生活活棒殺於公堂之上。

這樣的家醜當然很快就傳到老錢的耳朵里了,加之新領導也不是好伺候的,所以,便提前告老還鄉。還鄉後錢謙益選擇了原諒,他深知自己所失之節,遠大於柳如是所失操。柳如是也見好就收,搬回錢家,兩人又重歸於好。

7)

錢謙益的晚年過得非常鬧心,先後兩次受到他人案件的牽連而被逮捕下獄,每次都是柳如是利用自己的各種關係及金錢,將風燭殘年的老錢撈出。從此,老錢落下了病,一掃文人雅士的風淡雲清,變得牢騷滿腹、賣痴耍驕、尋死覓活的。每當老錢胡鬧時,柳如是就嘲諷他:「南明國破前,我拉你一塊去死,你嫌水涼不敢死,現在卻來尋死覓活,有意思嗎?」一句話,讓老錢頓時無語。

其實,死是人的宿命,誰也逃脫不了。老錢也是,83歲時,死了。

(錢謙益遺像)

老錢去世後,鄉人及惡鄰們欺她乃一弱女子,吵吵鬧鬧地要來搶佔她家的房產,柳如是為了保護老錢的家業,竟用一絲白綾將自己掛上錢家的大門,生生把那些惡棍們嚇躥了。

一代才女,掛了一世妓女的名頭,竟以這樣慘烈的方式結束了其傳奇的一生,不知令多少良家婦女汗顏。


錢謙益降清,不能說文人氣節都沒了,分析一段歷史,不能站在後人的眼光看前人問題。

一、首先還是崇禎皇帝自身的問題,任何朝代當得好的皇帝都是玩平衡的好把式,明朝的中央機構平衡就在於文官集團與太監集團的對應,哪方弱了都不行。你看嘉靖和萬曆不怎樣管事,但玩平衡崇禎還是小兒科。

就以崇禎初年除去魏忠賢而言,明顯的是削弱了太監集團的權勢,還把各地的稅監礦監,還有軍隊上的監軍都撤了回來,這就造成了文官集團的勢力過大,許多人表面上看到了東林黨上台對朝政的濫殤,比如最後關頭和李自成議和,幾議遷都,以及崇禎派陳金甲悄然和後金議和等,在文人死守的清高面前,只是成就了崇禎死守社稷的名聲,對國家和社會的未來並沒有任何好處。如果這時太監集團還屬強勢,那輿論自可按皇帝的心意控制。許多人說崇禎不果斷,這肯定是正確的,但深層次的原因是沒有人出來幫他點贊,一票人刷空間都是反對。特別是明朝的言官制度,盧象升就得很好,他們專干求全責備,不合實際的事情。

二、崇禎這人性格很急躁,信任的東林黨成員要麼打不開局面,要麼局面剛一打開就開始走下一步的棋,比如1638年孫傳庭把李自成追殺得只剩十多人了,但這時卻突然把秦軍調到京師抵抗後金軍隊,抵抗完就算了,還不讓秦軍回家,直接讓李自成盤活了資產。孫傳庭苦諫不得,崇禎又偏聽楊嗣昌的讒言,把孫傳庭下獄。除孫外,洪承疇的降清和崇禎的屢次下旨主動出擊也很有關係,再算一算他殺掉的帶兵督撫,有明一朝來換了最多的內閣首輔,如果你的領導是這樣的善變冷漠,根本不念舊情,你還願意跟著他混嗎?只有一家單位時無從選擇,單位多了跳槽那是肯定的。

基於以上這點,很難說洪承疇氣節不高,錢謙益怕水太冷,好多時候是這樣的領導和王朝不值得殉葬,而不是單純的民族原因。今人愛說南宋末年崖山海戰,投水者以十萬計,更說崖山以後無中華,那倒是看看北宋和南宋是怎樣對待文人士大夫的。

三、再從文化來看,明朝末期已經進入了享樂主義時代,商品經濟盛行。對財錢看得重,自然對生命就看得更重。所以為啥中國古代王朝都要重農抑本,把商人地位壓得很低,就是避免商人們的勢利影響到社會逐利的風氣,保留農本主義的淳樸。而明朝末年的南方官商基於東林黨層面已構成一體,為了維護自身利益,那肯定是不能死的,不然萬貫家產怎麼辦?所以,文化氛圍決定思想狀態,古今皆然。

四、南明小朝廷的爭鬥。大家都知道崇禎沒有直系子女逃出北京,所以許多旁係為了南明政權爭得你死我活,派系鬥爭更是不少。如史可法就是被排擠出朝廷的,其它人也類似。作為錢謙益不可能不知道這些,底子太薄,看不到希望,也只得如此選擇了。

至於說剛烈女子柳如是義無反顧投水,恰恰是她牽掛太少,盤算太少,反而了無牽掛。而錢謙益卻牽掛太多,放不下,反而辱沒了後世名聲。

當然,一己之見,請大家友好討論。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