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昨日大團圓結局,劇中的蘇明玉是 「重男輕女」的受害者,從小不被蘇母待見,又總是被二哥欺負,而窩囊的父親坐視不管,但她卻一路逆襲,不僅事業有成,收穫令人艷羨的愛情,還在最後彌補了親情的缺憾,和父親蘇大強父女情深。但是現實中,那些帶著原生家庭之傷的人或許更像她。

作者:三兩

小編:zack

不一樣的過去和被不同過去造就的內心

從北方來到上海的第四天我遇到了我的室友,也許是冥冥中的緣分,也許是命運給我們彼此一個機會,給她一個契機改變,給我一個契機開始。

那天午後,我本想下樓曬曬太陽,一開門,她站在外面,嚇了我一跳。她是來看房的,從河南千里迢迢過來上海,住在學校附近,考研。和我一樣,為了夢想,一個人背井離鄉,也是為了逃離與證明。下午得閑,正好我也想換個安靜點的房子,就同行找房。

路上總是要說說笑笑,互相詢問一下現狀夢想啊什麼的,最後找到附近一間一樓次臥,房間夠大,兩個人住也是很富餘了。安頓好後,我們的上海追夢生涯就此開始了。

我們是和房東住在一起,是個上海阿婆。

幾天過後,因為各種小事大家有點不愉快,舍友性子直,某天就和阿婆吵了起來。那天晚上睡覺前我們閑聊,舍友仍有餘氣。

聊著聊著我開玩笑說:「你別生氣了,我這麼多年來我發現我有一個神奇的能力,別人總是會和我說一些他們不願意告訴別人的話。」

我不知道我開玩笑的一句話會讓她對我放下了偽裝,我也不知道,她憨厚的外表下有著怎樣艱難的過去。

這幾年來我一直會在想,我們都是哺乳類動物人科人屬,有著相似的外表,卻有著那麼不一樣的過去和被不同過去造就的內心。如果靈魂是有顏色的,那大千世界,絢麗多彩。

在她斷斷續續的講述中事情是這樣的。

她來自河南的山村裡,家裡重男輕女的思想很嚴重。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弟弟,家人當初覺得哥哥一個人太孤單,是想要個男孩陪哥哥,可惜她是個女孩,所以又要了一個。

按說家裡就一個女孩,應該是被寵才對,可是她從小到大家人沒有一天善待過她。她的父母在外打工,她的哥哥被家人溺愛,從小任性,按室友的話說就是一個地痞,到現在快30歲了沒有工作,啃老,還和室友要錢。

弟弟比哥哥好一些,雖然也是不學無術,時不時和家裡要錢,但是好歹有份工作,還計劃著結婚。從小她哥一心情不好就打她,她身上經常是布滿淤青,父母看到了也任由她哥打她,不管不問,她哭還罵她。

他們從某種角度來說也是受害者

從小為了讓父母高興,她學會了早早地長大,幫著家裡幹各種活。就是這樣,父母對她依舊很吝嗇,動不動就打罵她。

今年過年的時候,弟弟的女朋友來家裡做客,讓她準備水果招待,她洗了點草莓,她哥慫恿她去拿一個一起喫,她把一個草莓分成了5份,哥哥一份,父母、奶奶、她各一份,但是她媽知道了之後就開始罵她不要臉,用很難聽的話罵了她一個多小時,她哭了一個晚上。

從小家裡有什麼好喫的都是先給哥哥和弟弟,都不會有她的份,哥哥和弟弟做錯了什麼父母重話都不會說一句,而她就是在父母眼前坐著,他們都覺得煩。她曾很多次想過自殺,但是因為放心不下父母就作罷了。

從小母親一直都在和她說她奶奶是怎麼欺負虐待自己的,讓她在很多時候都恍惚那些事情是她親身經歷的,他奶奶不是虐待的她媽,而是虐待的是她。

她泣不成聲的問我,為什麼他媽要和她說這些,為什麼她媽只讓她來承受這些。但是隨後她又自己安慰自己:「女兒是媽媽的小棉襖,她不和我說和誰說呢?」

她畢業於西北的一個二本學校,畢業後為了減輕家裡負擔就一個人來到北京打工,家裡沒有給她一分錢。

她剛在北京艱難地負擔起了自己的房租,沒到半年她媽打電話給她讓她給她哥打點錢,她哥沒錢喫飯了,都餓瘦了。

她哭著和我說:「我剛工作不到半年,她當初一分錢沒給我,怎麼就不想想我住哪裡,喫的是什麼?」

過年的時候,她想著她爸的身體不好,用自己掙的錢給她爸買了點補品,但是拿回家又被父母責罵,說她浪費錢,這麼大了不知道節約。

帶著方言,話很難聽,責備了她一個晚上。她和我說,從那一刻這個家就把她的心傷透了,哥哥弟弟從來不會想著為家做什麼,而她捨不得喫穿,臉上長了很多痘都捨不得治,就想著為了給家裡買點什麼,可是為什麼他們要這麼對她。

我對她說:「你現在已經長大了,有很多事情可以換一個角度去想。我們每個人出身不同,有的幸運,家庭幸福,有的不幸,家貧百事哀。從小到大你經歷確實對你不公平,女孩子應該被寵著,但你的家庭不是這樣的。你的父母這樣待你是不對的,你不應該受到這樣的待遇。然而他們從某種角度來說也是受害者,他們出生的年代,他們身處的地域,他們所受的教育,讓他們成長為這樣的人,雖然他們做的是錯的,可是他們已經無法改變他們的觀唸了。但是你不一樣,你可以去改變。」

更多的是需要,需要父母的認同

雖然她長大了,但是她的心智現在依然停滯在當初那個小女孩的狀態。

很多時候作為孩子的我們沒有能力獨自生存,必須靠父母才能成活。為了討父母開心,讓他們能養活自己,她必須忽視自己的情感,扭曲自己的觀念,去認同父母的觀念。其實她現在所做的一切都在延續當初的自我保護模式,為了讓父母認同自己,她委屈自己,為父母買東西。

她認為她這是因為愛,確實有愛的成分,但是更多的是需要,需要父母的認同。所以父母責罵她的時候她會委屈傷心,會去和哥哥弟弟比較。真正的愛是沒有要求的,付出不會要求回報,因為在付出愛的時候自己就已經圓滿了。單純的因為愛,就不會在乎對方的反應,不會在他們責罵後感覺到憤怒不公委屈悲傷。

而她之所以需要去尋求父母的認同,是因為她在心底就不認同她真實自己。雖然父母責罵她的時候她反駁,但是她在潛意識中卻認同了父母說的話

就像她和房東吵架,一般人不會像她一樣激烈的和一個80多歲的老人反駁,也不會像她一樣憤怒。她在潛意識裡把與她原生家庭的相處模式帶到了她現在的人際關係中。只要有外界否定不認同她,她就會不自主的啟動當初的自我保護機制。

她現在需要解決的是其內在的自我認同的問題。她已經和自己失聯太久了,這麼多年來她都不知道自己是誰,自己是怎樣的一個人,自己喜歡什麼,怎樣讓自己開心。

一直在關注外界的關係,在乎外界對自己的態度,並且想盡辦法讓別人認同喜歡自己,結果活成了別人想要的樣子,卻依舊得不到她想要的東西。

養育自己,愛惜自己

她代表了一類人,那些在貧困愚昧的家庭環境下長大的人的縮影,他們想要的其實就在他們心中,沒有人能幫的了他們。

他們需要去成為自己的父母,用自己希望的方式去養育自己,愛惜自己。別人能幫的也不過是把問題指出來,提供一種解決的辦法,真正起決定性作用的是自己去努力面對過去的一切,去面對原生家庭永遠都不會去認同自己,永遠都不會變成自己想的那樣的事實,無論如何討好。

只有從內心承認這個事實,我們纔有能力為自己的情緒負責,而不是把自己的喜怒哀樂依附於別人對自己的態度。

那一夜我們聊到很晚,基本上都是她在哭訴,我在聽。

第二天我說一起出去散散心吧。走在路上的時候,她總是會精神恍惚,不是忘了自己在幹嘛,就是答非所問。一起喫飯的時候,為了安慰她,我就說世界上也有別人的境遇和你一樣坎坷,就說起我閨蜜的經歷。

結果我發現我說著說著她就哭了,我不知道是她同情我朋友的經歷,還是又自動代入劇情,把自己當成了劇中人。如果說情感淡漠是對於外界刺激採取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那麼精神恍惚也許是機體長期處於應激狀態導致的一種病態情況。由於童年早期的持續創傷以及超過當時年紀的心理負荷,對於不幸,她現在在情感上經常會分不清是她自己經歷的還是別人的故事,平常也偶爾會有幻覺產生。

《醫林繩墨》卷三:「恍者,疑而未定之象;惚者,似物所有之謂。」因七情內傷,或外邪內幹,致心氣不足,心血虛虧而成。治宜養心安神,用硃砂安神丸、養心湯、定志丸等方。

前路漫漫,心靈成長這條道路註定是一條痛苦孤獨撕心裂肺的路途,因為我們要去面對那些我們抗拒的事實,撕開往日的傷疤,重新體驗當初的情緒,穿越,學會放下。這個過程有如佛陀所說的涅槃重生,我們需要有一顆堅強勇敢的心,去踏上這場猶如死亡洗禮一般的救贖

公眾號:大魚心理諮詢

微博賬號:大魚心理諮詢工作室

喜馬拉雅賬號:大魚心理諮詢工作室

預約諮詢,請聯繫助理,微信號:dayuxinlizixun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