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部分是介紹 戰後日本到當代的日本經濟歷史和發展變化。

感謝!


大泡沫

講中國房地產發展趨勢的一本好書。

紫原火:通過近年日元匯率的變化不難發現日元韌性很強,一方面在於內部經濟基礎要素的堅實,另一方面是外部迎合美元戰略的合作,不得已也好,無奈順從也好,畢竟現實的是日元的耐力與抗力。我們的分析似乎迂迴表面現象,並未看透實質與未來。這纔是最危險的。對日元的糾結比人家自己還憂慮,有點可笑。村長,解讀一下。

你開啟了全員禁言

易行道 :那就講日元吧。和你們想的不一樣,日本歷屆首相對美國都非常強硬,尤其是在日元匯率方面。廣場協議的簽訂讓人們有理由相信,所謂匯率自由化完全就是鬼話,而分析日本當時的經濟泡沫對中國極具借鑒意義。就已知的信息,廣場協議的操盤手有那些?美、日、德、英、法的財長,當然還有三千位職業貨幣投機商作為場外觀眾。廣場協議的全稱是《法國、德國、英國、日本以及美國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總裁的聲明》。通篇都是廢話,但投機商讀懂了,這就是日元要升值的意思。廣場協議受益最大的不是美國,也不是法國、德國、英國,而是中國。

所以重讀廣場協議對重新理解和定位中國經濟很有價值。今天中國存在的問題,比日本還要嚴重,甚至中國就是踩著日本人的腳步,亦步亦趨走到了今天。日本人就是憑著低匯率一直打拚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美國當年終止美元兌換黃金的時候,日本是全球唯一滅有關閉外匯市場的國家。日本一直在買美元,賣日元,目的就是打壓日元,讓日元貶值。甚至對於日本而言,360兌1就是日本的匯率底線。美國最牛叉的就是大選,現在每次大選就一個主旋律,罵中國,那個時候的主旋律就是罵日本。日本有一個優點就是耐罵,罵到竹下登的時候,竹下登也許是腦子一抽筋,也許是情面下不去,居然就同意了日元升值。於是美國財長詹姆斯-貝克想了一個招。那就是拉其他工業發達國家一起幹這件事情。

這就是法國、德國、英國,他們都有自己的小算盤。法國、英國的目標是法郎、英鎊國際化,自然對美元貶值這種事情暗喜。德國作為西歐最大的工業國,德國馬克也想國際化,於是德國也半推半就的同意了美國的觀點。日本面對這個問題,當時的想法只不過是意思意思,升值一下(10%),沒想到後來對經濟毀滅性的打擊。當然對於雞賊的日本人,還是留了後手,以免日元升值過度。日本允諾美國的金融自由化、降低利率、擴大內需都同意了,但日本沒有同意美國的減稅政策(日本的個人所得稅最高是90%以上)。廣場協議的草稿名字叫:多角經濟政策一覽。你們是不是想問:不是叫《法國、德國、英國、日本以及美國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總裁的聲明》對啊,是美國財長改的,這個人叫馬爾福特。日本還沒跳出來,西德就不同意,美國採取避實就虛的辦法,不斷迂迴西德。其實這個時候英國、法國、德國還在預謀一件事情,那就是歐盟,所以談判的時候一直在考慮美國是不是覺察到什麼了?最悲催的就是日本,所謂的G5,日本完全都處於信息不對稱的狀態。而美國乾的最牛叉的事情,就是利用電視、報紙等媒體炒作,弄的人盡皆知。

廣場協議的第一步就是美國拋出180億美元,然後英法日德各受水25%。於是又是扯皮,最後終於扯清楚了。美日承擔60%,英法德意承擔剩下的40%。(其中德國承擔25%,法國承擔10%,英國承擔5%)。經過一輪預熱,市場才做出準確的判斷,日元要升值了,美元要跌。於是市場一下就瘋狂了,只用了一星期,匯率市場就衝垮了日本人的心理防線------升值10%,日本人認為故事就這樣結束了。可搞笑的卻是,故事才剛剛開始。

潘多拉魔盒正式被打開。日本央行開始啟動應急預案,大規模幹預外匯市場。但在英法德美日之間,日本的匯率市場是最小的,這也導致了日本在匯率市場的幹預行動根本抵不住其他四個市場的衝擊,於是敗下陣來。於是央行開始散佈不實消息,希望能挽回日元升值的頹勢,可經濟戰場上取得不了的勝利,三言兩語根本不起作用。日本的製造業開始出現崩潰的跡象,日本人在抵抗無效以後,開始向外輸出資本。同時大量的熱錢流入日本,推高了日本的房地產價格。當時的情況是,一方面日本需要輸出資本,另外一方面是中國需要資本,兩件事情結合起來看就是中國的改革開放。最逗比的就是看熱鬧的義大利認為美元不會貶值,所以可以投機一把,最後損失慘不忍睹。作為英法德意歐洲四大工業國,美國背後稱義大利為二流盟國。日本37%的外貿依靠美國,德國10%的外貿與美國有關,所以當雙方匯率發生改變的時候,日本的損失會被放大很多,而德國還有英法意西等國作為貿易夥伴。講個有意思的現象,美國發行美元是因為背後有黃金,德國發行馬克,背後連個毛都沒有,但德國就是憑著一份執著拿著這張紙一次次挽救了歐洲經濟。

(日本竹下登的情況有點像今天的馬英九。竹下登希望能出席派閥的選舉,站臺、拉票,結果對方毫不客氣的說:您如果不來,我還有機會贏。)

1986年1月24日,對於日本人是一個非常搞笑的日子。竹下登接受日本經濟新聞記者的採訪,竹下登模稜兩可的說了1美元兌換199日元和1美元兌換200日元,之間沒有什麼區別。可記者不是這樣寫的,記者準備搞一個大新聞。於是以訛傳訛,就成了竹下登(或日本政府)可以接受日元跌破1:200.到了法國人(路透社)那裡,就成了日本可以接受日元跌破1:200。於是日元一路走高,達到了1:180,即使如此,里根還是發表講話,明言美元還會繼續貶值,於是日元應聲漲到了1:170,1986年5月12日,日元兌美元達到1:150。日本人傻眼了,這個時候日本開始積極救市,拋出的日元至今仍屬機密。美國為了挽救新上臺的中曾根康弘,於是和日本聯手把匯率維持在1:170,這才使日本那一屆政府勉強維持了下來。在日本政界有一句諺語,親美的內閣不一定長命,但反美的內閣一定短命。

伴隨著日本和美國跳探戈,日本大批企業破產,活著的比破產的好不到哪去。日本製造一直是廉價質量好的代名詞,從廣場協議以後日本從很多領域徹底退出,再也看不見。對日本低端產業的打擊是毀滅性的,對日本高端製造業,如汽車也是非常深遠的,日本那種攻城略地的經濟攻勢不再有。而廣場協議帶來貨幣扭曲卻遠遠不止這些,美國印刷的那是錢,全世界都可以消化。而日本印刷的那是紙,打價格戰印刷出來的日元怎麼辦?日本人玩起了文字遊戲,你買一塊地,然後抵押獲得75%的貸款,然後再質押,然後再獲得75%的貸款,一直到最後不能交易為止。當房地產價格暴跌的時候,就會出現地價、房價熔斷的局面。你所有的投資全部化為烏有,價格僅僅是一個現象,他扭曲的是日本人長期以來的務實精神。伴隨著實體經濟的衰退,日本炒房團、炒地團開始崛起,但最後伴隨著房產、地產的破滅,日本什麼都沒有留下,這就是日本大泡沫的破滅。

那個時候,日本處於癲狂的狀態,沒有人相信房(地)產價格會暴跌。

註:根據QQ羣(535561289)聊天記錄整理,歡迎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


通產省的夏天 禿鷲


謝邀

據說還行。


推薦《從江戶到平成:解密日本經濟發展之路》,講述了日本從古到今的經濟發展史,側重點當然是在明治維新至今。

書寫的比較好,通俗易懂,除了瞭解日本經濟,也可以一窺日本社會的發展,很有閱讀性和啟發性。閱讀過程中,跟中國近代相比,會發現很多可比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