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塵文化,一個專注人文藝術領域,堅持高質量閱讀的公號。


我們讓嚴肅的作家和你做朋友,讓你孤獨的閱讀被人關注。


我們穿行在古代和現代的世界裏,爲你截取人類歷史長河中閃亮的時光。


關注我們,美好的一天,從這裏開始。



▲長按二維碼關注楚塵文化



吾日三省吾身:學習任務完成了嗎?今日工作結束了嗎?鍛鍊計劃執行了嗎?


倘若答案是“沒有” “不急” “等明天”,那麼,或許你也患有拖延症。


古希臘詩人赫西俄德在《工作與時日》中寫道:“不要將工作推到明日或明日的明日,懶惰的工人填不滿他的穀倉,拖延的人沒有飯吃。”


然而,將目光投向那些作家們,你會發現,他們也有拖延症。


達·芬奇:

告訴我,有哪樣事情是完成了的?


達·芬奇是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同時也是拖延症羣體的代表人物。


他一生興趣廣泛,博學多才,同時涉獵建築、解剖、工程、數學等多個領域。在其6000多頁的手稿中,他設計了坦克車、降落傘、滑翔機等超越時代的機械,成爲西方第一個人形機器人的設計者、第一個繪製子宮中胚胎和發現動脈硬化的人,繪畫創作方案更是不計其數。


丨達芬·奇自畫像


然而,由於追求完美和源源不斷的好奇心,達·芬奇成爲了一名重度拖延症患者。他的畫作總是完成得非常緩慢,《蒙娜麗莎》耗時4年,《最後的晚餐》耗時3年,一生的畫作數量不超過20幅,直到去世還有五六幅壓在手裏沒能交付。

 

達·芬奇的拖延症嚴重影響了他的客戶關係。晚年時,教皇本人委託他給自己畫一幅肖像,但達·芬奇接受委託後並沒有馬上開始作畫,而是對不同的草本植物和香油進行了大量研究,試圖調製出一種新的清漆用來完成畫作,畫作完成時間被不斷拖延,導致教皇非常惱火。

 

達·芬奇本人亦爲此苦惱不已,在一則筆記中他寫道:


“告訴我告訴我,有哪樣事情到底是完成了的?”


這句話,可以說是對他本人以及衆多拖延症患者的靈魂拷問了。


海明威:

一稿拖三年,稿費翻幾番


丨“拖延大師”海明威在古巴


如果說達芬奇的拖延症向我們揭示天才需要適度拖延的道理,那麼海明威則是來傳授“拖延致富”的妙招的。

 

1948年,海明威住在古巴,那時的他還沒獲得普利策獎和諾貝爾文學獎,只是一個有一定知名度的作家。美國《世界主義者》雜誌想做一本專刊叫《一切的未來》,邀請海明威執筆寫文學的未來,海明威接受之後便開始了他的拖稿戰術。

 

作家拖延的第一要義是與編輯搞好關係,海明威邀請編輯霍奇納一起出海釣魚、看樂隊演出、吃蝦,喝海明威最喜歡的加葡萄柚的龍舌蘭,漫無邊際地聊天。當然,在聊天間歇他也不忘詢問稿費,聽到1.5萬美金的鉅款時,海明威開心地說這筆錢足以振興文學的未來了。


稿費被提前預支給海明威,令人意外的是,六個月後,海明威的稿子卻一個字也沒看到。這時候,海明威使用出他拖稿戰術的第二個招,換稿。雜誌編輯再一次前往古巴催稿時,海明威說文學的未來他並未寫出,因爲寫評論文章不是他的專長,但是可以寫兩個小說代替。在提出替代的建議之後,他又說自己是小說家,所以小說價格更貴,需要加錢,於是稿費變成了2.5萬。這樣,海明威拖了半年的稿不但沒寫出來,換稿之後反而提高了稿費,令人嘖嘖稱奇。

 

兩年的截稿日期將至,拖延大師海明威仍舊沒有完成作品,於是海明威開始了自己拖稿戰術的第三招,賣慘。海明威寫信向編輯說明近況,暢談了自己旅遊、打獵、捕魚等豐富多彩的生活,並特意強調自己摔斷了腿,身體不適,以此來博取編輯的同情。

 

丨《過河入林》 海明威著,上海譯文出版社


最終,這篇稿子整整拖了三年,直到1950年,小說《過河入林》才面世。但海明威又聲稱這是自己寫的最好的小說,再次要求增加稿費至8.5萬美金,最終雙方協商爲5.5萬美金。


一稿拖三年,稿費翻幾番,拖延大師海明威的這波操作簡直令人歎爲觀止。當然,以上拖延又任性的前提只有一個:你是海明威。


茜多妮·柯萊特:

因爲太愛狗狗了,所以沒能完成寫作


寫作《流浪女伶》的法國小說家茜多妮·柯萊特也是一個拖延症患者,她的鬥牛狗Souci是她拖稿的理由。寫東西之前,她要幫助狗狗清潔,仔細地在狗狗皮毛裏搜尋蝨子,之後,還會與狗狗摟摟抱抱,幫助狗狗趕走蒼蠅和蟲子,直到沒什麼陪狗狗可做的事時,她纔會開始寫作。


想必把“因爲太愛狗狗了所以沒能完成寫作”作爲拖稿理由,一定也會因爲可愛而獲得編輯理解和原諒吧。


丨法國作家茜多妮·柯萊特


喬治·馬丁:

你們要是再催我,我就把小說裏的角色全部寫死


無獨有偶,這種“武林歸於平靜”的做法也適用於外國作家。電視劇《權力的遊戲》的原著小說《冰與火之歌》由喬治·馬丁創作,但他的小說從1996年寫到現在都未完結,被稱爲有生之年系列。眼見這電視劇劇情進度要超過小說原著進度了,也不見作者着急,逼得電視劇團隊想方設法向作者要到大致劇情走向和角色生死結局,硬着頭皮自己原創剩下兩季的劇情。


催稿催急了,喬治·馬丁放出狠話,你們要是再催我,我就把小說裏的角色全部寫死!他說他想好了結局,並且告訴了電視劇製作人,他還想了一個備用結局:“如果我當真覺得壓力太大,我就讓那個已經出現的紅色彗星去和維斯特洛相撞,讓維斯特洛大陸上的一切都死掉。


長按二維碼關注公衆號,回覆關鍵詞“拖延症”可閱讀全文



除此之外

你還可以讀到下面這些精彩的文章


如何假裝讀懂托爾斯泰?


俄國小說在說什麼?師長會教導或鼓勵我們對俄國小說抱持敬意。


欣賞俄國文學的人會提到俄國文學特有的悲傷,這是一種靈魂的深度,也是俄國作家的特殊情感,用來探討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弗吉尼亞·伍爾夫也很享受閱讀陀思妥耶夫斯基之樂,她曾這麼形容他的作品:“如騷動的旋渦,亦如迴旋的沙塵暴,或是嘶嘶作響並翻騰的排水口,將我們吸入。”我們“任其翻來捲去,失去方向,幾乎窒息,同時卻有一股狂喜向我們席捲而來”。

 

關於俄國文學,最常聽到的是這些作家善於帶領讀者進入書中人物的內心世界,功力之高無人能及。他們精準掌握人物的心理,對於疾病纏身、身心缺陷、道德淪喪、厄運不斷的角色,更是認真刻畫,讓讀者深陷其中難以自拔。

 

俄國文學巨匠很多,托爾斯泰與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國文學現象級的兩座大山,前者作品節奏明快,能帶着我們進入劇情,至於後者的風格,則是情感濃烈。


長按二維碼關注公衆號,回覆關鍵詞“假裝讀懂”可閱讀文章





古人如何吃火鍋過冬?


冬天吃什麼自古以來是一個重大問題,令人意外的是,古人以食禦寒的辦法也是火鍋。火鍋從來就不只是現代人餐桌上的寵兒,這門飲食藝術在商周時期就非常流行。


商周時期,青銅器文化繁榮昌盛,人們常常用青銅器盛滿菜做火鍋,不過當時器具較小,只夠一人食用,故稱爲“小火鍋”。


北京故宮博物院裏有一件西周有盤鼎,又名竈鼎,是商周青銅器中炊器與盛器的結合體。這種鼎,鼎下有托盤用於盛放炭火,跟今天火鍋的構造非常接近。這件西周有盤鼎高20.2cm,寬16.4cm,重2.26kg,從容量來看,確實是“小火鍋”。


之後火鍋變得普遍起來,類型也更加豐富。在歷朝歷代的文物中都有火鍋出現,漢代甚至出現了分格鼎,類似於現在的鴛鴦鍋,遼代壁畫中也出現涮火鍋的吃法。



長按二維碼關注公衆號,回覆關鍵詞“吃火鍋”可閱讀文章




雙十一,魯迅如何“購物”?

 

迅哥愛吃零食,在《零食》一文中所述“那功效,據說,是在消閒之中,得養生之益,而且味道好”,積極爲零食代言。他尤其愛甜食,如果有雙十一,迅哥一定先囤上三樣甜食:羊羹,柿餅,薩其馬。

 

在日本留學時,他特別青睞一種叫“羊羹”的茶點。這羊羹是“用小豆做成細餡,加糖精製而成,理應叫‘豆沙糖’纔是正辦”。



迅哥在日記裏寫:“午後得羽太家寄來羊羹一匣,與同人分食大半。下午齒痛。”此時的迅哥一定覺得又難過又快活,第二天他只好去王府井治牙,又作了一篇日記:“午後赴王府井牙醫徐景文處治牙疾,約定補齒四枚……過稻香村買餅乾一元。”

 

迅哥,你怎麼管不住你的手呢?和所有熱愛甜食的孩子一樣,只要眼前出現了甜食,眼冒金光,哪裏還記得牙醫手裏明晃晃冰冷冷的鉗子呢。


有朋友從河南來,送給魯迅一包柿糖,魯迅一嘗,“又涼又細膩,確是好東西”。許廣平告訴他,這是河南名產,用柿霜製成,性涼,如果嘴上生些小瘡之類,一搽便好。


吃了大半柿糖的魯迅只好在日記裏嘀咕一下:“可惜她說的時候,我已經吃了一大半了,連忙將所餘收起,預備嘴上生瘡的時候,好用這來搽。”



雖然收起了柿糖,可迅哥夜裏都睡不着,光惦記柿糖,心嚮往之不如動身,“因爲我忽而又以爲嘴上生瘡的時候究竟不很多,還不如現在趁新鮮吃一點,不料一吃,就又吃了一大半了。”


魯迅一定也很喜歡吃柿餅,不然怎麼文章中,他寫道農婦想象皇后娘娘的福氣——睡醒了就喊:太監,給我拿個柿餅來!”八成是寫到一半,又想來一份甜食了。


如果民國也有雙十一,魯迅先生一定放下他橫眉冷對千夫指的筆,趕緊將各家甜食加入購物車。


長按二維碼關注公衆號,回覆關鍵詞“雙十一”可閱讀文章

 



更多精彩好玩、有料有趣的文章

可關注楚塵文化(ID:ccbooks)

和讀書死磕,與閱讀爲友

記錄你的美好生活

與40萬你的同路人一起前行




閱讀,讓一切有所不同

歡   迎   關   注

楚塵文化

楚塵讀書君微信號:ccreader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