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村庄发展缺少实体经济,村集体收入为空白。目前,"空壳村"制约乡村振兴的问题,在凤城得到了"靶向清除"。

  凤城市委市政府按照丹东市委"两个一批"建设工作目标,积极培育"大梨树式好村庄",多措并举,紧紧围绕三年消除全部空壳村的目标任务精心筹划、精准施策,全市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新典型不断涌现,呈现出全面起势,全面开花的良好局面。

  强化资金靶向投入,激活村庄发展内生动力

  凤城市加大投入保障力度,在财政形势紧张的情况下,市本级投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600万元,在丹东地区名列前茅。同时从清理补缴党费中列支200万元,两者资金投入创历年之最。多途径、多渠道争取省市扶持农业、农村发展资金,2018年共组织参加各级项目集中答辩5次,争取资金2300多万元。截至2018年底,全市在发展村集体经济方面累计争取和投入资金3190万元,共实施了33个项目,解决了55个村的发展问题,消除空壳村41个。全市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29个,收入5至10万元的村达到31个,村集体收入相比2017年共增加350余万元(不含大梨树村800万元)。

  优化项目发展方式,发展难题一题多解

  凤城因地制宜探索出抱团式、飞地式、互补式等发展模式,有效解决了地域、资源等困扰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难题。蓝旗镇、弟兄山镇将几个村的项目集中到一个村抱团发展,有效发挥了资金的集聚和扩大效应。青城子镇将200万元的项目直接落地到蓝旗镇,所得收益比在本地实施多出 12%。白旗镇木片加工项目为发展食用菌项目的乡镇提供了生产原料,通远堡镇生物有机肥项目产品提供给发展农业产业化形成规模的乡镇,各乡镇产业项目实现最优对接、优势互补,为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提供了有效依托。

  精准选定示范村庄,建立牵头发展典型

  凤城对建设大梨树式好村庄典型进行认真核实,既看硬条件也看软实力,既着眼当前更注重长远,最终确定宝山镇岔路村、边门镇建设村、爱阳镇獾子背村作为全市重点打造的大梨树式好村庄。通过选优第一书记、加大资金投入和加强组织指导等措施增强扶持力度,截至目前,3个村在组织建设、基础设施、环境卫生、乡风文明等方面有了明显提升,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了30万元以上,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显著增强。

  从"空壳村"到"实体村",凤城拿出超前力度,真抓实干,把党的惠民政策落到田间地头,落到农民身边,切切实实推动乡村振兴。

  文字/任国良编辑/钟琦 主编/李志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