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政治鬥爭的一部分。當時長孫無忌等人與唐高宗李治的權力鬥爭進入白熱化,許敬宗誣陷長孫無忌,給他定罪,其實是剿滅該集團的最後一步。

十年前,唐太宗去世,太子李治登基,輔政者正是長孫無忌,長孫無忌身兼三個身份,外戚、功臣、宰相,與李世民關係密切,是託孤大臣的不二人選。李治繼位初期,年輕,政治經驗不足,需要仰仗託孤大臣,因此外甥和舅舅的關係進入蜜月期,長孫無忌不管提出什麼意見,李治都會讚賞、採納。可是隨著時間推移,君臣間的矛盾日漸暴露,起了衝突。此時唐高宗帝位坐穩,想要擺脫元老重臣的掣肘,推行自己的主張,可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並不願意,雙方矛盾日深。終於,在廢立皇后一事上暴發出來。

大殿上,雙方分歧嚴重,尤其是褚遂良,公然叫囂道:如果陛下不同意我的意見,我就把笏板還給陛下,捲鋪蓋走人!一邊威脅一邊瘋狂磕頭,讓李治顏面盡失。最終,手握軍權的李治佔據上風,長孫無忌一黨被陸續貶謫,韓瑗、來濟、柳奭等人相繼離開長安。把舅舅的黨羽都翦除了,最終當然得處置「禍首」。其實,這段時間長孫無忌也知道風頭不對,低調了許多,平時就在家編編書而已,但皇帝不願意放過他。

顯慶四年,最後的打擊終於來了,許敬宗在李治、武皇后的授意下,誣陷長孫無忌謀反。李治一開始故作驚訝,又哭又鬧,因為他要殺的人是舅舅,怕傳出去影響不好,許敬宗舉例子,說漢文帝曾殺過舅舅薄昭,後世不照樣說他是明君嘛,可見殺不殺舅舅,對後世評價沒有絕對影響。於是李治就「相信」了,連辯解的機會都不給舅舅,直接下令貶往黔州。然後許敬宗又派袁公瑜趕往黔州,將長孫無忌逼死,得知消息,李治什麼反應呢?他沒有反應,也不把袁公瑜抓起,治治罪,本來就是他的意思,有什麼好問罪的。

權力鬥爭中,親情往往讓位於政治,李世民殺兄,李治殺舅,莫不如此。

時拾史事/高成

更多內容可以關注我們的公眾號:時拾史事(historytalking)


這個問題可以從大背景和小環境兩個方面來說。大背景是皇權感覺受到了威脅,小環境則是長孫無忌擋了武則天的道。

先從大環境來說:當年承乾謀反,魏王露餡後,太宗大失所望,召長孫無忌、房玄齡、李世勣、褚遂良四人,太宗說:「我想立晉王」。長孫無忌問答:「謹奉命」。太宗這才讓李治拜謝長孫無忌說:「你的舅父同意你為太子了」。太宗的本意是讓李治記得長孫的功勞,但是當時李治只有15歲,是不是會在心裡留下一個舅父過於高大的陰影啊。其二,干預皇帝家事。其實,高宗改立武后,其意己決,但長孫無忌、褚遂良卻以先帝顧托,死爭阻止,最終被同為托顧大臣李勣一句話擊潰:「此乃陛下家事,何必還去問外人。」其三,一朝天子一朝臣。太宗治國及留給李治的班底是以關隴貴族為核心的世族大家,這在李治即位之初,是穩固帝位的保障,十年之後,李治年齡從22到了32,政治上已經成熟,需要建立自己的治國班底了。

從小環境來說,則是在皇后的廢立過程中,過於輕視了武則天的能量,拒絕了別人遞過來的橄欖枝,完全站在了武則天的對立面,成為了武后的死敵。武則天立後之後,體現出了強烈的政治慾望和高超的政治能力,然後當時的世族大家都不願與之為伍。武則天只有另闢蹊徑,提拔任用寒門及士族中不得志者,李義府出身塞門,許敬宗則出身江東士族,但才高德薄一直不得志。長孫無忌被害,武后指使,許敬宗直接擔任打手。誣陷的過程就太筒單了,從誣陷案起,到長孫無忌被殺,只有三個月,高宗開始還表示懷疑,但是卻從不召問長孫無忌核實,從削職、外貶到賜死,長孫無忌一次說話的機會都沒有,歷史上最冤,沒有之一。


太子中毒事件為武媚娘扳倒長孫無忌提供了借口,在李義府和許敬宗二人的運作下,長孫無忌被迫自殺,一個顯赫的家族瞬間崩潰了。武媚娘也成功地將自己的兒子李弘推上了太子之位。

孫思邈解了李忠身上的毒,接下來就要做更重要的事情了,那就是調查向太子下毒的人是誰。其實李義府很明白皇后的心思,所以他並不關心真正的下毒人是誰,他更關心的是皇后娘娘希望下毒的人是誰。

與李義府相對應的是長孫無忌,他坐在書房內,原本那種風輕雲淡的表情早已經消散了,取而代之的是眉頭緊鎖。關於太子中毒的事情他已經調查得差不多了,但是越接近結果,他的心裡就越擔心和不解,可也沒有辦法解釋這種狀況。

經過調查,長孫無忌發現李忠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最安分的一位太子,平時除了跟在李治身後上朝之外,根本就不出東宮半步,只是偶爾偷著去見一下自己的母親,所以很少與其他人接觸。太子平時接觸最多的人就是東宮裡的執事,據那些執事反映,皇后根本就沒有踏入東宮半步,而且也沒有派新的執事進入東宮。

可是長孫無忌也查不出東宮的執事有什麼問題。首先這毒藥的來源就是個疑問,長孫無忌調查過所有執事在太子出事前幾天的行蹤,根本沒有任何可能拿到毒藥,既然東宮的執事已經被排除在外了,那就只有皇上和太子的母親李氏了。可是皇上絕對不會害死自己的兒子,而且還用這種手法。

太子的母親,人都說虎毒不食子,而且長孫無忌也想不出太子的母親有什麼理由要傷害自己的兒子。這樣一來就成了一個懸案。但皇上讓李義府調查這件事,他卻沒有安全感了。

武媚娘也不放心。李義府做事太狠毒,雖然對付長孫無忌她不會手下留情,可是畢竟這件事情關係重大,如果弄得太明顯了,恐怕李治那裡不能通過。

所以當李治來到東宮的時候,武媚娘見禮之後笑著說:「皇上,太子的毒已經全部清除了,孫思邈真的是神醫。」

「呵呵,這便好。」李治坐下之後,收起臉上的笑容說:「太子既然沒事了,那就讓李義府開始查案子吧。」

「皇上,李義府能力是很好,可是畢竟他剛剛從四川趕回來,媚娘怕他一個人辦不好這個案子。如果不能及時抓住兇手,萬一再對太子做出什麼事情,那就不好辦了。」武媚娘平靜地說,擺出一副非常關心的姿態。

「哦!」李治不解地看了看武媚娘,但是一想到李義府確實做了很多事情了,要是再讓他一個人去辦這件案子,還真有點難為他,便說:「讓許敬宗和李義府二人一起去辦吧。」

武媚娘心裡樂了,陪著李治看了李忠之後,就離開了東宮。

李義府和許敬宗二人已經抱定了武媚娘的大腿,他們當然都很清楚皇后心裡想的是什麼。這一天,李義府和許敬宗正在衙門裡想辦法破案,東宮的一個執事突然偷偷地跑過來,見到他們就喊冤。

李義府有些不耐煩地問:「太子那裡又出了什麼事嗎?」

這個執事立刻跪倒在地,恭敬地說:「二位大人救命啊!」

「你是東宮執事,誰敢殺你。」李義府問。

「回稟大人,自從太子殿下中毒之後,長孫大人便經常派人到東宮調查此事,可是不知道最近他是怎麼查的,竟然將下毒的事情栽贓到奴才身上。」執事非**屈地說。

「你是說長孫大人在調查這件案子?」李義府有些好奇地問,他沒想到長孫無忌也對這個案子感興趣,不過這倒給他們提供了一個機會。

「好了,本官知道這件事了。你先回去,本官和許大人很快就去東宮。」

李義府與許敬宗二人很快就到了東宮,他們來了之後,發現長孫無忌的確在這裡,而且長孫無忌身邊還站著太子洗馬韋季方、監察御史李巢。

「二位大人是來調查太子中毒案的嗎?」長孫無忌見到二人之後,心底不禁升起了厭惡的情緒,不過他們畢竟是皇上委任調查此案的官員,長孫無忌也不好做得太過分。

許敬宗知道李義府與長孫無忌不合,所以搶先說:「長孫大人來太**辦事嗎?」

「只是看看太子殿下的病情,你們查你們的案子,不用管我。」長孫無忌實在不想見到這二人,所以就轉移話題,也給自己找個機會離開這裡。

李義府二人當然不會阻攔長孫無忌,看著長孫無忌離開,相互對視了一眼,都明白對方的心思。

在長孫無忌離開之後,李義府命令自己帶來的人將韋季方和李巢抓了起來,理由是他們勾結朝廷權臣,向太子殿下下毒。

「你們幹什麼?」這時候太子李忠的毒已經?得差不多了,從書房出來見到自己的老師被抓,當然不能袖手旁觀。

李義府解釋說:「太子殿下,您的身體剛好一點,還是好好休息為好,這個韋季方勾結朝廷權臣,在您的食物中下毒。」說完之後轉身就走。

「我沒有下毒,太子殿下你相信我。」韋季方見到太子出來之後,拚命求救。可是讓他失望的是,太子李忠根本不敢上去多說一句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他被人帶走。

李忠看著韋季方被帶走,心裡感覺很愧疚,並不是因為沒能救了韋季方,而是因為是他害了韋季方。之前所做的事情浮現在了他的腦海中。

那種特殊的毒藥是李忠從他的母親李氏那裡拿到的,而且李氏並不知道他會偷著拿走那種劇毒。當時他太恐懼了,雖然皇后還並未向他下手,但從皇后對付王皇后和蕭淑妃的情況看,他也明白現在的皇后有多狠辣。

也正因為李忠看到了這一切,所以他三次上書辭去太子之位,可是父皇都沒有批准。李忠年紀雖然不大,但從小生活在宮內,對於這些事情也算是耳濡目染了。他害怕皇后為了讓李弘當太子,對自己下手,到那時候,死的人就不止他自己了,就是他的母親李氏也會受到牽連,所以他選擇自己結束自己的性命,結果把事情弄到了現在這種程度。

李義府二人才不管李忠心裡想什麼,帶著韋季方到了刑部大牢。韋季方雖然官職比較小,但他也知道被誣陷毒殺太子,那也活不了了,所以在牢房裡指著李義府的鼻子大罵,「李義府、許敬宗你們這兩個小人,我韋季方做鬼也不會放過你們的,你們會有報應的」。

「韋季方,你勾結長孫無忌陷害太子,還敢在這裡囂張。」李義府抱著雙肩,一副得勝者的樣子,看著韋季方冷冷地說:「就算我們有報應,你現在也看不到了,你還是老老實實在這裡等死吧!」

緊接著李義府又在韋季方的府上抄到了「證據」——一包皮和太子所中之毒相同的藥粉和「信件」。得到這些證據之後,李義府和許敬宗立刻進宮面見李治。

李治和皇后都在,李治先開口說:「聽說你們找到了傷害太子的重要證據,是真的嗎?」

「回稟皇上,確有此事,太子洗馬勾結長孫無忌,下毒謀害太子,試圖謀反。臣已經在韋季方府上找到了太子所中之毒,同時還搜出了他與長孫無忌來往的信件。」李義府平靜地說。

「舅舅?」李治有些懷疑地看了看李義府和許敬宗,他心裡對長孫無忌有意見那是不假,但他不相信長孫無忌會謀反。

「你們有沒有搞錯,長孫大人忠心報國,怎麼會有謀反之心?」武媚娘知道李義府的那些話根本不可能促使李治懷疑長孫無忌,所以在一旁為長孫無忌說話。

許敬宗在一旁說:「皇上,這件事情千真萬確,臣已經查得非常明白了,他們想要擁立太子為皇上,當時太子不同意,所以他們就下毒。

而現在太子的毒已經清除,他們怕自己的陰謀泄露,所以將責任推到了東宮執事太監身上。」

李治聽了許敬宗的話之後,開始動搖了,他雖然很不想相信這些,但畢竟事情已經發生了,所以李治還是被許敬宗說動了。

李義府見許敬宗的話見了效,立刻說:「請皇上立刻下旨捉拿長孫無忌,將他治罪,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大唐江山社稷將會受到威脅。」

李治始終不太相信長孫無忌會謀反,所以他對李義府和許敬宗的話心存疑慮,沉思片刻之後,李治有些不耐煩地說:「許敬宗,你再去給朕調查,朕要知道這件事情的真相,朕絕對不相信舅舅會謀反,一定有小人在陷害他。」

李義府和許敬宗聽到皇上這樣說,也不敢在這裡多說什麼了,急忙出宮再次展開調查。

長孫無忌獨自坐在書房中,他認為憑藉自己的威望和地位,武媚娘不敢動他,可是現在他發現自己錯了,而且錯得很離譜。武媚娘不但向他出手了,而且還想一次就扳倒他。他現在最恨的就是自己在先帝時期太維護李治了,以至於釀成自己現在的悲劇,但現在說什麼都已經晚了。

「老爺,府邸被官兵團團圍住了。」就在長孫無忌愣神的時候,下人跑進來通報。

「圍就圍吧!」長孫無忌現在已經預料到自己的下場了,由此可以看到整個長孫家族的命運。

「吩咐你們做的事情都做好了嗎?」長孫無忌嘆息一聲,他雖然對李家很忠心,但他並不是那種愚忠的人,所以還想給長孫家留個根。

下人看著似乎突然老了很多的長孫無忌,說:「已經準備好了。」

「那你下去吧,什麼都不要管了。」就算曾經是當朝權貴,叱吒風雲的大人物,現在的長孫無忌看起來著實讓人悲憫。

許敬宗以尋找證據為名,下令搜查長孫府,長孫無忌並沒有反對。

他看著那些珍貴的收藏被士兵隨便摔在地上,心裡再也泛不起任何波瀾,麻木了。

這一次搜查許敬宗和李義府收穫很大,終於找到了長孫無忌謀反的「證據」,看到已經神情恍惚的長孫無忌,許敬宗走上前,炫耀一般地說:「長孫大人?」

「搜查完了?」長孫無忌不想在這些小人面前丟了自己的尊嚴,怎麼說他也是歷任三朝的元老級人物。

「呵呵,長孫大人膽子真大呀,造反這種事情都能做得出來。」許敬宗毫不避諱長孫無忌那殺人般的目光。

長孫無忌有他的驕傲,他不想向許敬宗這樣的小人解釋,他不再說話。許敬宗見長孫無忌不說話,就更加猖狂了,坐到長孫無忌對面,一副小人得志的樣子,帶著諷刺說:「長孫大人是不是很想見到皇上?」

「哼。」長孫無忌冷笑了一聲,他已經沒心情和面前這個小人多說一句話了。

看著落寞的長孫無忌,李義府和許敬宗帶著自己的收穫揚長而去。

很快,對長孫無忌的處理決定就下來了,李治罷免了長孫無忌的所有官職和爵位,併流放到黔州。整個長孫家族的子孫,死的死,流放的流放,一個顯赫的家族在武媚娘的操控下就這樣敗落了。

長孫無忌雖然稱不上一代梟雄,但也曾經是朝中呼風喚雨的人物,他無法接受長孫家的敗落,也無法接受自己被誣陷淪為階下囚的現實,所以在他到黔州不久後就自殺身亡。一代名相就這樣凄慘地離開了人世,帶著他的屈辱和不甘一起離開。

長安城,皇后寢宮內,武媚娘看著伏在地上的李義府和許敬宗二人,心情無比悲涼。雖然她再一次打了勝仗,但朝廷卻再次失去了一位能臣,這個結果不是武媚娘想看到的,但為了保住自己和家人的性命她別無選擇。

「事情都辦好了?」武媚娘冷冷地說,臉上沒有任何錶情。

「是,長孫無忌已經自殺身亡,以後朝中再也不會有長孫家的人了。」李義府小心翼翼地說,他不明白,事情辦得這麼順利,為什麼皇后娘娘還是一副冷冰冰的樣子?他不認為自己有哪個環節辦錯了,相反,這件事情如果沒有他絕對不會辦得這麼順利。

武媚娘的心思他們當然猜不透了,「太子那邊有什麼反應?」

「臣聽說太子整天惶惶不安,正在打算第四次上書辭去太子之位。」

李義府依舊伏在地上小心翼翼地回答,他總是能感覺到來自皇后的威壓,這種壓力讓李義府更加願意麵對皇上,而不是皇后。

「自己提出來也好,省得讓那些大臣說本宮謀害皇子。」武媚娘看了看伏在地上的李義府和許敬宗,心裡想著在事情都辦完之後,怎樣除去他們二人。她很清楚這樣的人絕對不能留在朝廷中,否則大唐非亂了不可。

想好之後,武媚娘接著說:「接下來你們知道該怎樣做了吧?」

「皇后娘娘,臣已經將奏摺擬好,只等皇上下旨廢掉太子之後,就可以上書皇上冊封李弘皇子為太子。」李義府很小心地說出了自己的意見。

「好了,你可以下去了。」武媚娘這一段時間也很累了,李忠中毒之後,接著就是長孫無忌的事情,她還真沒好好休息一下。

李義府從皇宮出來後,心裡總是很憋屈。他就是不明白皇后為何這樣針對他,想到這裡,李義府和許敬宗一起回到了許敬宗府上。

李義府在許敬宗府上坐下之後,也不打算隱瞞什麼,愁容滿面地說:「許大人,你說我們一心一意給皇后娘娘辦事,是不是哪裡出了錯,惹到皇后娘娘了?」

「李大人何出此言?」許敬宗平時與皇后接觸得較少,並沒感覺到有什麼不妥之處。

「我每次見皇后娘娘的時候,都能感覺到皇后娘娘的陰冷,那種寒氣讓我難以忍受啊!」李義府有些悵然地說,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有這種感受了,他也想聽聽許敬宗的感覺。

許敬宗帶著狐疑的神色看了看李義府,最後還是選擇相信李義府,畢竟這種事情不是開玩笑的。許敬宗沉思了一段時間後,說:「李大人,皇后娘娘是不是認為我們處理長孫家的程度還不夠啊?」

「不會,皇后並沒透露這方面的事情。」李義府很肯定地說,他對自己很有信心。沉思了一會兒,李義府眼睛中露出了凶光,狠狠地說:「如果這個皇后想做卸磨殺驢的事情,我李義府也不是好惹的。」

「李大人,李大人,你可千萬不要有動皇后的心思,你跟隨她的時間也不短了,難道你還不知道皇后娘娘的手段,到時候我們這些人死了不要緊,連累到家人那就不妙了。」許敬宗畢竟比李義府年長几歲,看問題比較深刻。他雖然與皇后娘娘接觸甚少,但從這段時間對付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等人也能看得出來,這位皇后絕對不會有王皇后那樣善良的品性。

李義府很鬱悶,這時候他才明白自己是被皇后利用了。可是即便知道也沒有任何辦法,因為皇后那種等級的人物不是他能夠撼動的。

第二天,太子李忠跟隨李治上朝,在朝會期間,他再次提交了一份辭去太子之位的奏章。

李治看著面色依舊有些蒼白的李忠,心裡有些不舍,但為了讓武媚娘能夠成為一位完整的皇后,他不得不下定決心了。

「你是真心要辭去太子之位?」最後,李治還是忍不住問了一句,廢太子這件事情可大可小,但是對於李忠來說可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

如果李忠沒有了太子之位,就會成為很多人攻擊的對象,說不定後來的太子還會將他視為眼中釘、肉中刺。

「父皇,孩兒能力有限,無法勝任太子之位,將來更無法治理**唐。孩兒懇請父皇挑選一位有才能的皇子繼承太子之位,將來可以興盛大唐。」李忠站在下面,說得很懇切。

李治見李忠這樣誠懇,心裡一陣感動,沉默了一會兒後宣布:「從今天起,免除李忠太子之位,封為梁王,授梁州都督。」

「皇上,既然太子之位現在出缺,而皇后娘娘已經生下皇子,懇請皇上冊封皇子李弘為太子。」許敬宗第一個站出來說。

對,沒錯,就是許敬宗,這並不是許敬宗有意搶李義府的功勞,實在是許敬宗已經看出李義府根本就不想遞上這個摺子,他對皇后有了戒備心理,確切地說兩個人之間已經產生了裂痕。可是如果這件事情他們二人不幫皇后娘娘辦好,那他們的下場會更凄慘,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就是最好的例子,所以許敬宗站了出來。

「其他人的意見如何?」李治用帶著深意的目光看了一眼許敬宗,然後又將目光投向了其他大臣,但並沒有刻意在哪裡停留。

聽到許敬宗第一個站出來為皇后說話,李義府心頭一震,並且開始在心裡埋怨,大罵許敬宗不夠義氣。不過聽到李治這樣問,他發現李治的目光並沒有停留在自己身上,如果沒有皇后,皇上的確不會特別注意他,所以他立刻站出來說:「微臣贊成冊封皇子李弘為太子。」

這兩個人說話之後,其他人也都站出來表示贊成,他們可不敢說不贊成,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的下場大家都親自見證了的,那可不是一般的人,那都是先帝的託孤大臣,最後的下場都那麼凄慘,他們這些官員哪有能力反對皇后呢?

武媚娘輕而易舉地就將自己的兒子推上了太子的位置,到現在武媚娘才感覺自己皇后的位子穩固了下來。但她總感覺現在這些仍不能滿足自己的需要,這一段時間和朝中大臣鬥法,讓她發現了新的樂趣。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