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的下一個「藍海」是什麼 新聞 第1張

在金融科技市場,出現了大量的上市公司,這充分表明金融科技公司正在迎來收割季。

一方面,監管政策變得愈加清晰,即降低了實力派玩家的政策不確定性,也將魚龍混雜的市場進行了清理;另一方面,金融科技公司在用戶圈佔完畢後,已經形成了穩定的市場地位,不用再將主要精力放在跑馬圈地上,可以積極探索健康可持續的變現模式,進而走向 IPO。

當一個市場進入收割季的市場,往往意味着其對創業者關閉了大門。

就如吳軍在《浪潮之巔》中所言:一個成熟市場,老大會拿走60% ~ 70% 的份額,老二、老三會拿走 20% 的市場,剩下的 10% 被眾多中小玩家瓜分,當一個市場已經有顯著的老大,甚至老二、老三後,創業者再進入這個市場是不明智的行為。

尤其是當一個領域出現上市公司後,更是沒有創業者的機會了,因為成功的公司通過 IPO 募集的資金又可以強化和擴張業務。目前,至少支付、借貸、保險等領域已經成為紅海市場,留給創業者的機會不多。

不過,這並不意味着金融科技市場沒有創業的機會。

回顧互聯網歷史不難發現,每一波上市公司潮中就會誕生下一波新興贏家,比如搜狐、網易和新浪在 2000 年左右 IPO 時,BAT 才剛剛成立。創業者是否還有機會的關鍵,就在於能否在巨頭已經出現時另闢蹊徑,找到下一個“藍海”。

出現上市公司的市場趨於成熟,密集融資的市場則還處於高速成長中,這些市場就是當下金融科技的新“藍海”,結合相關融資消息來看,下面這些金融科技細分市場很具潛力:

金融科技的下一個「藍海」是什麼 新聞 第2張

一,消費金融

2017 年 4 月,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發布的《中國消費金融創新報告》顯示:“我國當前消費金融市場規模估計接近 6 萬億元,如果按照 20%的增速預測,我國消費信貸規模到 2020 年可超過 12 萬億元。”

2015 年 6 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放開消費金融的市場准入,2015年 11 月,國務院發布《關於積極發揮新消費引領作用加快培訓新供給動力指導意見》,加速消費金融發展,與教育、裝修、汽車和零售等結合的消費金融不斷出現,部分消費金融服務開始普及。

螞蟻花唄和京東白是最知名的大眾消費金融產品,然而,它們只是消費金融市場的冰山一角,中國擁有超過 5 億互聯網用戶沒有信用卡卻有消費需求,同時,即使有信用卡,許多消費場景也無法得到好的金融服務,這給互聯網消費金融帶來機會。

一方面,擁有消費場景或徵信數據的超級平臺推出自己的消費金融產品,比如天貓、京東等電商巨頭的分期業務,海爾、蘇寧等傳統零售巨頭的消費金融業務,去哪兒、攜程等 OTA 平臺的分期等等;另一方面,每一個行業都有大量的獨立消費金融玩家,因為不同行業壁壘較高、客戶資源很難共享、消費場景截然不同,所以消費金融很難一家通吃,對於創業者來說,深耕某個消費場景,爭取與互聯網巨頭或者傳統金融機構合作。

截至目前,消費金融的明星公司已有美利金融、麥子金服、買單俠等數十家,堪稱百花齊放。

金融科技的下一個「藍海」是什麼 新聞 第3張

二,財務金融

2017 年 10 月,個人理財應用服務商隨手科技獲得來自全球私募股權投資機構 KKR 領投的 2 億美元 C 輪融資。在這之前,隨手已獲得包括紅杉資本、復星集團以及源碼資本在內的投資。

在許多人看來,隨手只是一款記賬軟件,頂多隻能通過給金融科技公司導流獲利。事實上隨手不只是一款記賬軟件,它幫助用戶進行更好的個人財務管理的同時也提供金融服務,也屬於金融科技公司的範疇。

隨手科技開創的是一個正在崛起的細分金融科技市場:財務金融,就是指將財務管理與金融服務結合在一起,基於個人財務安排而研發的金融行為。消費金融抓住的是消費場景,財務金融抓住的是財務管理場景。

餘額寶、微信理財通讓中國大眾用戶明白了,理財不只有銀行儲蓄這種方式。網貸和消費金融公司,則讓中國用戶更便捷地借錢。財務金融要做是讓用戶更加合理、有效和科學地獲取金融服務。

財務金融有望成為下一個金融科技的“藍海”,這是因為:

財務管理有很好的用戶基礎。隨着可支配收入增加,家庭財務場景正在復雜化,財務規劃管理意識將越來越高,一個直接體現就是用手機記賬的人多了。不過,從滲透率來看,記賬用戶還有非常大的增長空間,這是用戶“藍海”。

財務金融有清晰的商業模式。用戶理財意識變強的同時,可獲取的金融服務也變得前所未有的豐富。金融服務的選擇也成了一個痛點,在獲取金融服務時,只要與財務管理結合就能科學決策。財務管理軟件通過獲取的海量理財數據,可以成為用戶的智能投資顧問,讓用戶進行更有效的投資。

互聯網理財和借貸的增長,將給財務金融帶來了巨大的增長空間。比如成立於 1983 年的財務金融始祖美國 intuit,全球擁有超過 1 萬名員工,年收入已超過 50 億美元,最新市值 37.38 億美元。

中國的隨手科技,2016年營收也超過 4 億元並實現全年盈利。KKR 投資隨手科技也表明,中國財務金融市場正在被美國資本市場重視,有望誕生下一個 intuit。

金融科技的下一個「藍海」是什麼 新聞 第4張

三,農村金融

馬雲說過:“新金融”的核心價值,是將過去金融業的 28 改為82——不再像傳統金融機構那樣從 20% 的頂部客戶上賺取 80% 的利潤,而是從 80% 的長尾客戶上獲取,要關注沒錢的人,這也是百度金融等金融科技公司所倡導的“惠普金融”的價值所在。

說到長尾客戶,就不得不提農村市場,中國有 9 億農民,他們能接觸到的金融服務可能只是儲蓄匯款取現。

事實上,他們所面對的不只是“金融鴻溝”,還有信息鴻溝、物質鴻溝、教育鴻溝等等。而移動互聯網的普及正在改變這種現象,許多用戶通過手機接入了移動互聯網,從而也接入了包括金融在內的各種互聯網服務。

農村用戶對金融服務均有剛性需求,在購買生產資料、加工業收購糧食,土地流轉等生產環節都有貸款需求。在消費環節,農村物質消費正在前所未有的強勁,買小汽車摩托車電動車或者家電等都有分期需求。

不過,農村金融也存在一定的挑戰:一是監管方面對涉及三農問題的農村金融十分嚴格,因為農民用戶羣體較為單純容易被騙,金融創新很可能出現非法集資、金融詐騙等問題,政策鼓勵農村金融創新更多是支持傳統金融機構;二是農民羣體徵信數據較少,如何做風控是巨大挑戰;三是農民羣體可能更相信銀行或者信用社,讓他們接受新金融有一定的難度。

金融科技的下一個「藍海」是什麼 新聞 第5張

(作者陳建可&禮翔,摘自圖書《金融科技》,匯智博達出品)

作者簡介:陳建可, 數字經濟先行者,十年專注於金融科技行業,看好人工智能和區塊鏈技術方向。曾經任職於微軟、商業銀行,創立浙江炬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十多家優質企業,還擔任浙江省金融科技協會執行會長、杭州市溫州商會副會長等職務。

禮翔,致力於經濟法律實務和研究已有十五年,擅長經濟法律、金融創新、投資並購、三農經濟等領域研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