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對知識的獲取變成每日的必修課。家長們都看重幼兒園或是幼教班的課程安排,而不僅僅是單純考量教室環境好不好,老師們親不親切。孩子長大了,所以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需求也隨之提高了。不過,很多教育學家指出,孩子在越是年幼的時期,接受知識的能力越強,對知識的認知度和認可度也最高,所以在這個期間,也是孩子事理觀念形成的重要時期,於是應運而生的問題也變得多了起來。

  相信很多家長都會幫孩子檢查作業,在這個階段,作業題目相對來說簡單,同時也是一些基礎性的硬性邏輯問題。家長爲了督促孩子,同時也和孩子更加親近,都會選擇給孩子檢查作業情況。與此同時,不免會發現一些錯誤。

  “寶貝,你這道算數題,怎麼會寫答案等於4呀?這個是錯誤的。”“你說錯了,老師就是這樣講的!”“我們今天上課,老師都說了….”“你們老師講錯了,怎麼能瞎講呢….”這個時候,很多家長爲了孩子接受知識的正確性,都會馬上出言糾正。但家長們知道嗎?如果在孩子面前批評老師,會對孩子今後的學業造成嚴重的影響!

  別打破老師在孩子心目中的“權威感”

  信念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很重要的,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人生在世,我們都需要一個“奔頭兒”就是精神的寄託。很多家長,就把孩子的成長教育,作爲現階段最重要的事情,這也是一種信念。小孩子同樣需要。

  對“老師”這個概念有“權威感”,心中認同並且纔會遵從老師的教導,這對今後孩子的學習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對老師信任信服,更有利於今後孩子學習成績的提高,教育成才之路,也會相對平坦。而對老師這種概念的權威感,同時也需要家長的幫助。

  小麗家的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很信任老師。老師安排什麼手工作業和表演作業,都會認真完成。只要一得到老師的表揚,他就會格外開心,而老師也向來不吝惜自己的表揚,因而,小麗家的孩子總是格外聽話,做作業、上興趣課很是認真,老師們都很喜歡他。培養孩子這樣的習慣當然也歸功於小麗本身,平時自己時間不多,但格外注重對孩子的教育,尤其是老師的作用。她經常與老師溝通,還充分樹立老師在孩子心中的形象。

  “在幼兒園要聽老師的話。”、“你今天又被老師表揚啦!我家大寶貝真厲害呀,媽媽要給你獎勵。”、“老師今天講了什麼知識呀?哎呀,這個大寶都知道,真厲害!”對於孩子來說,老師就是知識的化身,出於對知識的一種天然的尊重,一般小學以下的孩子們,都十分相信老師的話,甚至容不得別人半點的質疑。

  但人非聖賢,老師也只是一個普通人,每天要上很多課,出現錯誤也是難免的。如果不指出錯誤,讓老師一直錯下去,對老師和孩子來說都不是一件事。在給老師指出錯誤的時候,家長也需要講究一些技巧。

  家長和老師,都是孩子重要的指路人,必須保持較好的“三角關係”

  “家長是孩子成長路上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們這第一棒做得好了,第二棒的接班人也同樣重要!幼兒園和學校的老師們,往往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較長,同時能教給孩子很多平時家長難以用到甚至很難提及的知識點,但這些知識也是孩子成長路上必備的素質。與此同時,也有很多知識和基本認知,是需要家長手把手教給孩子的,因此老師和家長的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家長出言詆譭老師,孩子對老師的信任度下降,就不會聽老師的話,對今後孩子的學校教育會產生負面影響。有的老師跟家長反映孩子在幼兒園很淘氣,不聽話,老師怎麼也管不住。孩子回到家拒絕和家長交流,也不提在幼兒園發生的事情。家長問不出緣由,只能乾着急。

  於是,家長只能懷着疑問的心態給孩子換了一個幼兒園。在新幼兒園,家長怕孩子又出現什麼問題,就經常跟孩子交流,詢問新老師情況,還經常當着孩子的面誇獎和感謝老師。這次,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在上個幼兒園的情況就沒有發生。新的幼兒園老師,也表示孩子非常乖,完全不淘氣。這下家長才放下心來。

  原來是家長和之前幼兒園的老師少溝通,回家之後也不詢問,偶爾提起幼兒園老師的情況,也是否認爲主。在家長的作用下,使老師在孩子心中失去了信任,孩子自然也不會聽從老師的話。因爲在孩子心中,老師已經失去了權威,其實這不利於孩子未來人生中的學科教育。

  老師上課教錯了,面對這種情況家長的正確做法

  1. 委婉指出

  但家長遇到老師講錯的情況應該怎麼辦呢?爲了孩子的教育,忽略不指出當然是不行的。孩子接收知識的正確性最爲重要,所以當家長給孩子提意見的時候,還是要重視方法。家長可以用迂迴的方式委婉指出錯誤。如果發現老師講錯了,家長可以選擇與老師私下溝通。例如給老師打電話、發微信等。

  “老師您好,我今天晚上給孩子看作業,發現有一道題目,我和老師解出的結果不一樣。我害怕指導孩子的進度跟不上,所以特別來向老師請教一下方法,您能不能幫我看一下哪頁哪道題,應該怎麼解呢?”

  其實現在課本上的問題都不會太難,老師再一次算的時候,就會發現自己的問題。老師主動發現問題後就會和家長解釋,這個時候家長就可以提出讓老師在課堂上糾正的要求。“我今天看到孩子這個問題,我自己跟孩子說沒有用,孩子還是更相信老師說的話,希望老師明天能跟孩子們說一下,要不我說孩子也不當回事兒。”

  用這種委婉的方式,不僅解決了這道題目的錯誤,也更好地解決了家長和老師之間的矛盾衝突,加強了老師對家長的信任度,給孩子營造一個和諧的環境。

  2.讓孩子和老師溝通

  有些事情老師跟孩子溝通起來往往比家長更方便。每個老師都會有一句口頭禪,“大家還有什麼疑問嗎?還有沒聽懂或是跟不上的嗎?”這充分說明老師們也是樂於跟孩子溝通的。當家長髮現有疑義的時候,也可以用委婉的方式傳達給孩子,讓孩子主動和老師提出來。

  有位家長髮現老師給孩子講古詩的時候,有個多音字讀音不夠規範,於是就告訴孩子,這個字有其他的讀音,孩子可以去問問老師,看看媽媽說得對不對。孩子果然就去了,老師意識到自己講錯了,不僅在班級裏糾正了錯誤,還表揚孩子聰明。孩子回到家跟媽媽說了,自己也很開心。

  綜上所述,家長髮現老師上課教錯了之後應該怎麼辦呢?提出質疑也需要方法,如果直接強硬指出老師的錯誤,會打破孩子的“權威感”。家長應該和學校老師密切配合,互相取長補短,才能讓孩子得到更優質的教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