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整生產常見質量問題解析

摘要:

介紹了染整生產中常見疵病的分類和原因,並從色澤質量方面、內在質量方面以及其他質量方面逐一分析了色不勻(色花、色點、色漬斑)、色牢度,纖維損傷、彈性缺失、經緯斜、稀密路、縮水率、克質量及門幅尺寸,以及整理荊斑漬、起毛起球、縐印縐條和後整理不達標等染整疵病出現的原因和解決方法。

綜合來說,應嚴格控制紡紗和織造過程,避免由於因紗線批次批號不同而造成的染整疵病;同時應針對不同的纖維及不同的紡織品種,選取適合的染料、染整助劑以及染色設備,進行恰當的工藝過程.減少回修的次數.避免染整疵病的產生。

在紡織物的染整生產中.由於前後環節多.對染整結果的影響因素也較多 除了較為頻繁出現的色澤質量方面如色差類疵病外.還常會出現其他一些質量方面的問題因此.染整疵病按現象可基本分為以下三類:

a. 色澤質量方面:

色差、色不勻(色花、色點、色漬斑)及色牢度等問題。

b. 內在質量方面:

纖維損傷、彈性缺失、經緯斜、稀密路、縮水率、克質量及門幅尺寸等問題。

c.其他質量方面:

整理劑斑漬、起毛起球、縐印縐條和後整理不達標等問題。

1.染整疵病的原因

1.1 紗(絲)與坯布質量方面

紗(絲)和坯布的質量均影響著染色成品的質量.這種影響具有一定的潛伏性.常常在染色後才能暴露出來.

並且這種影響往往還和染色以及整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交叉疊加.增加了染整疵病的複雜性.並給疵病原因的查找增加了困難有些因紗(絲)和坯布質量問題導致的染整疵病如門幅尺寸、經緯斜以及伸縮率等.

雖可在後整理環節稍加調控.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此.應嚴格控制原料的來源.保證紗(絲)和坯布的質量達到指標.避免後續染整加工中疵病的出現。

1.2 染整工序方面

染色整理過程的質量受硬體和軟體兩方面影響。

硬體方面:

首先是機械設備、儀錶儀器等硬體的適用性和完好性;其次是染料、助劑等原料品質的檢驗和選擇

軟體方面:

主要體現在如工藝處方、生產流程、操作規程等的實施選擇上;

另外還體現在管理水平(包括技術管理、紀律管理)和基層員工的整體素質方面。

首先要對染整設備的品種適應性有清晰地瞭解.因為染整機械對不同的纖維及不同類別的紡織品具有差別化和專一性 要明白染整機械所能加的纖維及適應於機織物還是針織物,若適應於針織物。

還需區分是適於經編織物、緯編織物還是橫編織物;

還應明白該設備是侷限於單一品種的,還是數類別品種均可使用的複合型的。

比如:

a.高速高壓噴射染色機適用於滌綸經編織物的染色,也適合於滌綸加工長絲中厚型仿毛風格的機織坯布染色;

但它卻不適合滌綸長絲類低密度的薄型機織物(如雨紗、特麗綸等綢類)的染色,也不適用於滌黏、滌棉等混紡纖維類織物和緯編類針織物的染色.否則很容易在染色後出現豁裂紕縫(長絲低密度薄型機織物)或起毛起球(滌黏、滌棉混紡纖維類織物)或使織物原來應有的彈性特徵喪失(緯編類織物)

b.卷染機適合於輕重厚薄範圍較廣的小批量多品種的機織物的染色.但不能用於線圈結構的針織物。

c.溢流染色機適用於緯編織物、滌黏、滌棉混紡纖維類和彈性要求較高的針織物,但不適於經編、機織類織物的染色。真絲機織物宜在卷染機上進行染色,但同為真絲機織的縐類織物和真絲針織綢織物應在專門設計的、與棉用溢流染色機有明顯不同的機器上染色。

其次,不同的染料適用的纖維不同,且適用的深、中、淺色澤也不同.因此.需要區別選用不同類型的染料品種 如:分散染料中的S型適於深、濃色澤的染色.E型染料適合於中、淺色澤的染色;而B型活性染料中的BES型適用於中、淺色的染色,B—D型則適用於深、濃色澤的染色還有。

由於以上討論的纖維及織物品種的不同、染料的不同以及染整機械設備的不同.也會導致所選用的助劑不盡相同

例如:半充滿式的噴射染色機、液流染色機等需要使用消泡劑; 而全充滿式的噴射染色機、非噴嘴式的溢流染色機以及卷染機、繩狀染色機等則並不需要消泡劑。

再比如有機硅油類柔軟劑廣泛應用於織物和成衣的柔軟整理上.但對於同為棉纖維的散纖維染色、單紗筒子和絞紗染色後的整理而言,使用有機硅油類柔軟劑極易對可紡性和可織性造成負面影響;並且與織物整理通常使用軋車不同.此類柔軟劑的整理只能在染色機中進行。

總之.應充分了解和認知原料、設備、染料、助劑上的差別,提高使用者的素質和水平,才能保證紡織品的染整質量.避免疵病的出現。

2.色澤質量方面的疵病分析

2.1 色不勻

色澤的不均勻主要有色花、色點和色漬斑 其中色花問題在繩狀浸染染色中比較容易發生.應恰當控制助劑的選擇、升溫加料的次序等過程;在緊式平幅染色中雖色花問題出現幾率較少,但也需使用勻染劑以防萬一 色點、色漬主要與染料、助劑和設備的清潔工作有關 如一些水溶性較低的分散染料受微粒大小、抗凝聚性能、工藝處方及染色機的清缸是否徹底等因素的影響,如若使用時控制不當.則很容易出現色點和色漬的問題。

2.2 色牢度

色牢度的項目很多,主要包括:皁洗牢度、耐摩擦牢度、耐光牢度、耐汗漬牢度、耐氯牢度以及耐氣候牢度等等 其中.皁洗牢度主要是由主觀原因造成的;耐光牢度、耐汗漬牢度和耐氯牢度等則主要受客觀因素即染料性質的影響。耐摩擦牢度和耐氣候牢度既與主觀因素有關.又受客觀因素(如染料和助劑種類)的影響.

如耐氣候牢度中的風印問題.風印是由於局部色變所引發的色不勻造成的.主要發生在棉織物上.在使用含有乙烯碸基團類型的活性染料後尤為突出;且織物染色後不會立即顯現風印現象.直到入倉甚至成衣後纔出現風印問題 概括來講.若織物染色後清洗不足、浮色較多、布面帶鹼、染色後未及時烘乾或在濕態、半濕態狀況下存放較久後.暴露於空氣中的部分就極易發生風印現象.且此現象在空氣中CO的含量越高時越明顯由於紡織物的用途不同。

如用作服裝、鞋帽、牀上用品、窗簾以及工業用布等.其各自對色牢度的要求也不相同 因此應根據各紡織物的用途.選擇合適的染料品種,色差問題不在此討論。

3.內在質量方面的疵病分析

3.1 纖維的損傷

纖維脆損與前處理失控有直接的關係.也與剝色重染次數過多有關.其會造成纖維強力的急劇下降 纖維脆損嚴重的會在織物上形成破洞.輕微的則在成衣時出現針。因此,應嚴格控制前處理過程和回修次數。

3.2 彈性的缺失

對於無氨綸的緯編織物來說.彈性是由織造方式(如羅紋布)和纖維原料自身的彈性f如加彈絲)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如果染整設備選用不當.例如把該類織物放在噴嘴壓力在1 kg/cmz以上.坯布運轉速度400~600 m/min的高速液流噴射染色機中進行染色將會使織物筒徑擴張.彈性下降 若是發生染疵後再剝色回修.則彈性會進一步降低 對於有氨綸參與的織物來說.也需減少回修次數,回修次數越多.織物彈性下降越多.嚴重時甚至會使氨綸絲大量斷裂而影響最終服用性能。

3.3 經緯斜

機織物和針織物都容易發生緯斜.這是由設備和操作兩方面原因造成的 緯編織物容易發生經斜.也叫縱行扭斜.該問題主要是由織造方面造成的 扭斜的方向和程度由紗支的捻度和捻向、線圈的長度和成圈系統數以及織機的旋轉方向等共同影響Ill 雖然在後整理環節進行拉幅整理時可以對此作出定程度的糾正.但這對於全棉類緯編織物而言是臨時性的.在成衣清洗後扭斜往往會回復到原位.故應從織造環節做好預防工作。

3.4 縮水率、克質量及門幅尺寸

染色成品縮水率、克質量與門幅尺寸三者互有關聯.並相互影響 為達到這些指標上的穩定,應在坯布織造時嚴格掌控.其次在染整工序中規範操作 若毛坯布在織造過程掌控不到位.使上述指標達不到,染整環節雖可作出一些彌補和調節.但只能是一定範圍內的有限修正,不能糾復。

3.5 經柳、橫檔與稀密路

經柳和橫檔在機織物、針織物上都會發生.從外觀上看(如雨狀條花、橫條色檔和色花條等)屬於色澤質量方面的問題。但是並非染色這一步驟造成的 主要原因是由於企業在生產計劃管理上未能做到把關,纖維原料管理混亂.不同批次批號的纖維混雜織造而形成的 該類問題在白毛坯上反映不明顯.因此容易受到忽略,染色中雖然會篩選遮蓋性良好的染料.一定程度上控制此類問題.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一般說來.有該類問題的坯布最好安排生產白色.其次是生產黑色或作印花用布稀密路是指織物在染色後.布面呈現諸如視覺錯覺性質的現象。

同樣.稀密路問題在白毛坯時不易被發現而常常被忽略。稀密路出現是由於針織機使用久後織針位置發生松移。排列上呈現不規則性造成的;機織物則可能是織機打緯裝置已不正常造成的 這些問題的出現一般都是織機保全工技術素質欠缺,管理責任心不強、不到位造成的。

因此,要提高基層員工的素質水平,加強管理者的監管力度.避免此類疵病的出現。

4.其他質量方面的疵病分析

4.1 整理劑斑漬

後整理類別很多.它們對於紡織品的重要性和影響性不亞於染色 後整理過程會不可避免的出現整理上的疵病 在工藝設計上為了縮短生產過程、節約時間.對於柔軟、抗靜電、防水防油等整理往往是合在一起進行的。

但因各助劑品種的相容性問題會更易引發整理劑斑點、斑漬等疵病的出現。並且某些整理疵病對於一紗多色、一布多色的紡織物來說具有不可回修性.如使用有機硅油類柔軟劑對棉纖維的散纖維、單紗筒子和絞紗染色後的整理常常是在染色機中進行的.連續使用久後此類柔軟劑會在處理設備的內壁及其管道上形成聚集.一定程度後積累物可能突然掉至纖維上造成硅油斑漬.而纖維硅油斑漬的剝除是非常困難的;

另外,由於人們要求整理助劑的作用效果具有耐久性.但耐久性越好.回修剝除上的困難度也就會越大。如有機硅柔軟劑、氟系三防整理劑、塗層劑等均為耐久性優良而難於清除的品種.所以在此類試劑的運用上.應盡量避免回修.使用過程細緻規範。

4.2 起毛起球

起毛起球對未絲光燒毛的滌棉混紡、滌黏混紡以及滌腈混紡類織物而言容易發生 如1.2中所述.

染色機的選用不當是造成此類染整疵病的原因之一。

4.3 縐印縐條

大面積折皺印是松式浸染方式造成的難題之一 其根源主要是由於染色機染色的形式及其設備特徵造成的.抗皺助劑有益於避免液流噴射染色機中皺印的出現。

坯布用紗及織物組織造成的織物在染色浴中沸水收縮率的差異也會造成折皺印的出現 直皺條則主要是由於緊式平幅染色設備系統未加控制防範所致。因此.應當嚴格控制工藝過程.

4.4 後整理不達標

功能性後整理如柔軟、防水和抗靜電等.如果未達到功能上的指標.可以重新再進行整理一次 但對於某些後整理助劑的功能指標飽和點,應作實驗性鑒定.否則重複整理效果不大。

結束語

對染整質量產生影響的因素較多,有纖維、坯布、染料和助劑等方面的因素.也有紡織物的品種與設備的匹配問題;

還包括工藝、技術、管理及基層員工素質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因此染整生產上的回修情況不能完全避免;回修也是染整生產上一種不可缺少的技術 然而由於某些疵病一旦產生便無法回修和回復正常.尤其是一些硬性損傷如纖維脆損、破洞、織物組織豁裂紕縫、起毛起球等;

另外某些紡織品類型如一紗多色、一布多色的色紡、色織及印花類等品種.對於可以進行剝除和復染回修的非硬傷類疵病如整理劑斑漬、色變、搭色、沾色等.也不適於回修 某些屬紡和織等方面的疵病;

如過於嚴重的經柳、橫檔、稀密路、克質量和門幅尺寸等.一般是難於在染整過程中根本修正的因此.對於生產過程中.凡是一切有可能發生問題的地方應及時採取綜合防範為主導的策略.這才能積極主動並真正有效地減少且避免染整生產中出現的質量性問題。

END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