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陳建瑜】

蔡英文總統執政以來,2年丟失5個邦交國,尤其今年5月以來,已連續和多明尼加、布吉納法索、薩爾瓦多斷交,兩岸對立氣氛升高,我方卻於此時意圖提升APEC領袖代表層級,由在野黨黨主席,改為前任閣揆,甚至做好缺席的準備,民進黨用暴衝式的勇氣與對岸直撞,只會讓臺灣的國際空間愈走愈窄。

APEC是臺灣少數可以完整會員身分參與的國際組織,雖然強調是經濟性論壇,決議不具拘束性,但徹頭徹尾就是政府間組織,應該要以爭取出席為最高目標,豈能輕易做好不出席的打算?

如果我方希望在出席人選上有所突破,兩岸之間必須經過善意蘊釀過程,例如2001年,陳水扁原安排由前副總統李元簇代表出席在上海APEC領袖會議,但主辦方北京不同意,因此當年我們就沒出席,這也是唯一缺席的一次。

但是何以到了馬英九執政,連戰、蕭萬長皆可以前副總統身分與會呢?自然是兩岸先有共識才能達成。

再說,今年APEC主辦國巴紐對我方並不親近,先是將冠有中華民國國名的代表處強迫更名,並沒收我外交車牌禮遇,還準備在APEC峯會前,同意大陸在巴紐先辦場大洋洲峯會,大陸對巴紐的影響力如此深,臺灣有何籌碼拚搏?

林全是前任閣揆,過去尚未有前閣揆與會的例子,如今兩岸關係並不和睦,北京不易答應;既然如此,何妨往企業界或非營利組織尋覓代表人物,盡量降低政治敏感度,讓大陸沒有阻饒的理由,美日澳等國也易於為我斡旋、爭取,唯有「出席」才能彰顯我們在國際組織間的存在,盼蔡政府以此為最高考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