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或轉載請聯繫大菲哥微信號(Jolie_Y98)

一天,坐我對面的導師Google說,「大菲,你讀書這麼多,分享出來啊,造福學生和家長,一人成長不如眾人進步哇!」 言外之意,我知道就是逼我寫寫寫。

只不過Google還提出另外一個要求,那便是,推薦的書籍最好文字簡單易讀,有實例,貼近生活,也能幫助小夥伴們的爸爸媽媽更多地瞭解孩子們所學習的專業內容到底是什麼。

這個理由我也是無法拒絕,所以呀,大菲哥我今天就先從平面設計專業做個推薦。可能我們大多數人都已習慣了通過純粹的視覺方式來獲取信息,比如ins, 網站、視頻影像等等,覺得讀書見效太慢又佔空間。但是,大菲我仍然喜歡買書。每次去國外考察院校 + 看展,都要隨手買下設計師的書籍,總覺得被寫成文字的內容更值得被收藏,被推敲。透過文字,我們能夠感受到作者系統性的設計思維、研究方法以及作品背後的創作哲學。

工作室書架的一格

就像從RISD雙專業畢業,大一時便跟隨徐冰實習,在美國多次舉辦個人作品展的小雨所說:

回頭來看過去四年的運氣和經歷,都可以歸功於

  1. 羅德島教給我的自主調研和設計思維能力;
  2. 廣泛閱讀和思考的能力。大家都去儘可能地讀更多的書,各種門類的書,書必定有用,不是現在,也會是將來。」

你們的讀書人 · 大菲哥

還有我認識的一位交互設計師朋友,他從美國產品設計研究生畢業後,又攻讀了MBA,曾在美國五大城市的重量級公司都擔任過交互設計師,現在是國內某公司的產品設計部負責人。他讀書無數,各種各樣的書都讀,他說,讀書將幫助人們成為the shapers,而不是the followers.

設計中的設計 · 原研哉

原研哉,也是不用我再做介紹啦。< Designing Design >這本書,無論是對於國內的藝考生,還是去到國外選擇藝術設計留學的學生們,它都是一本必讀書物。哪怕是已經工作了的我們,仍會在壓力繁忙之餘,隨時拿起來多次品讀。

究竟是這本書在影響著我們,還是原研哉的設計思維在主導著我們對設計的看法,激發著我們對學習與從事設計的決心呢?

我想,可能就是在踏入設計從0到1的這個過程裏,我們對設計和對自己都體驗了從做加法到做減法的進階歷程。無論是為自己設計,還是為別人設計,我們都學會了向內傾聽與觀察,懂得剋制和讓步,實現在信息傳達、設計屬性和自我表達三方面的完美結合。

就像原研哉所說的那樣,「設計不是一種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質的感覺能力和洞察能力。」也像英國LCF(倫敦服裝設計學院),對申請Fashion Design Management專業的essay標題一樣,讓學生去思考Design Thinking(設計思維)對品牌決策、市場傳播與用戶價值的作用究竟是什麼。

倘若你還覺得不過癮,可以查閱大菲哥讀完之後的一點感想:

大菲哥:用上你的設計,變成性冷淡也值?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100個改變平面設計的偉大觀念 · Steven Heller

這本書是由當今最頂尖的藝術指導之一、平面設計暢銷書作家,也是目前擔任美國SVA(紐約視覺藝術學院)MFA Design系主任Steven Heller撰寫。而Steven Heller目前已經出版了超過100本平面設計、插畫、藝術的相關書籍。

100個改變的觀念(共6冊), 這套叢書還有 《100個改變時尚的偉大觀念》、《100個改變藝術的偉大觀念》、《100個改變電影的偉大觀念》、《100個改變建築的偉大觀念》與《100個改變攝影的偉大觀念》五本。推薦大家一併閱讀,每個章節都有故事,有趣有料,讀起來毫不費勁,讓不愛閱讀的人也能喜歡上閱讀,還能引發自我的思考和理解,視覺直觀,讓人印象深刻。

而說到《平面設計》這本書,有趣之處還在於它不是關於各種主義的集合,而是從元素入手,通過視覺圖片來講述作品的誕生,以及平面設計藝術的魅力。

Re_沒有代表作 · 聶永真

一看主題便知作者的心境,那就是「我曾設計過一些作品,每一個作品都是我,根本不存在什麼代表作。你若真想知道哪個可以稱為代表,不如讀它吧。你會發現,原來你我都在設計之中,從唱片到書籍裝幀、戲劇 / 電影海報、文案等多個領域,而每個領域我們都有能力做到有聲有色。」

聶永真,在他的作品之外,大菲哥我個人覺得他的生活與文化背景更值得考究,也富有魅力。不是為了去迎合誰,但卻能讓人喜歡,這一定是源於他對生活中種種的感想與體驗。輕鬆卻又尖銳地直指人心,讓我們在看書的過程中也似有爆發力在展開。

說起來作為在臺灣最受矚目的設計師之一,聶永真也曾是一個跨專業的轉學生,原本學的是工業設計,因不滿專業方向等又決定重考商業設計。我想這也是他之後有一系列跨界設計作品的原因之一吧。

可見搞清楚自己喜歡的,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

平面設計中的網格系統 · Josef Muller-Brockmann

從平面設計角度來說,這是一本十足的工具書。它不僅具體講述了網格的成因和使用方法,也是全球藝術設計院校內,教育從業者和平面設計學生的必讀書物。比如SVA, 學生們在大二時會被老師強烈安利進行閱讀。德國,即是網格領域的創造者,也是升華者。對於學生來說,越早接觸這本書,就越能越早地建立起來自己關於平面設計的思維邏輯和視覺邏輯系統。如果不讀會如何?嚴重的影響倒不會有,只是我們無法從專業的角度去分析案例,特別是對branding, 排版等印刷品進行分析。因為合理熟練地運用網格系統,會大大幫助我們有效地解決設計中的問題,並讓設計具備功能性、邏輯性和視覺美感。

而對於進入工作的設計師來說,若想要更好地運用網格系統,就必須仔細研究網格的所有原理。

Thinking with Type · Ellen Lupton

就正如此書所描述的一樣,「Type is the foundation of print and web design.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about thinking with type, you will find here. This richly detailed update to the classic text belongs on the shelf of every designer, writer, editor, publisher, and client.

字體,從無到有,從列印頁面到計算機屏幕,這是一本對學生,對從業者都不可或缺的瞭解英文字體的基本書籍。特別是在現今品牌普遍運用英文字體的狀況下,閱讀這本書勢在必行。

書中包括了對於經典字體的解讀,比如Didot (Vogue & Bazaar的常用字體), Helvetica (AA、無印良品、優衣庫等各大品牌的常用字體), Futura (IBM, LV, CK, NIKE等品牌的常用字體) 等的由來,以及在字母、段落、網格、行業等其他領域的經典使用方法。

每一個申請平面設計專業的學生都知道,字體設計算是作品集裏必不可少的一個項目。願這本書能夠帶給你啟發。

Graphis

《Graphis》在設計界被視為「聖經」。這家總部設在紐約的權威性雜誌,在業界的影響力相當於《福布斯》在財富和商業運作中的權威性。《Graphis》每年都會評選出國際上優秀的設計作品、廣告作品、攝影作品和藝術 / 插畫作品。

另外,大家還可以查閱Graphis的網站 (graphis.com/)。只不過,Graphis網站與《Graphis》雜誌其實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兩者之間在內容上並沒有什麼實質的關係。但Graphis網站絕對是超級專業的圖片供應商,集合了系列作品、雜誌、logo、競賽等全方面的內容,是學生們和從業者必不可少的利器工具。只是有些人會更喜歡印刷品,覺得更有質感和手感啦 ~

書,

最大的意義就是讓我們感到滿足,

找到慰藉,得到新知。

作者,誠誠懇懇,寫一句,是一句。

我們,誠誠懇懇,讀一句,是一句。

希望這份書單帶給你我不一樣的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大菲哥:作品集創作高峯期丨願你我都不會卡在「積累」太少?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Ludi:全能型平面設計師應該具備的14項技能?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